宋江被毒死時,有三位梁山好漢手握重兵,為何無一人為宋江報仇?
2022/12/23

水泊梁山在宋江主持下被招安,可以說就是一個悲劇的開始。

最初,招安后的梁山一百單八將,猶如天助般,代表朝廷伐遼國、征田虎、戰王慶,雖然惡仗不斷,卻都凱旋而歸,而且神奇的是一將未損。

可是,在與方臘一場大戰之后,梁山好漢們雖然最終取勝,卻是損失慘重。此戰,梁山泊108將,共陣亡59人,病故10人,坐化1人,一下子就去了70人,僅剩38人活了下來。

活著的人當中,武松、公孫勝2人出家修行;另有燕青、李俊等4人辭官不受,各奔前程;安道全、皇甫端等5名醫官一直留在京城。38人中又去了11人,僅剩27人表功受封。

除了朱武、杜興、宋清等15員偏將,獲封義節郎,繼續以偏將身份跟隨主將之外,其他12名主將,均各授官職。

12主將之中,除了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是一個沒有兵權的閑職之外,其他11人皆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

我們先看看宋江被毒死時,手握重兵的梁山好漢都有哪些。

神行太保戴宗授兗州都統制。

宋朝,路(道、開封府)類似于現代的省;州、軍、郡、府(開封府除外)同級別,類似現代的市;州郡之下設有縣。

都統制,在宋朝是遇到戰事之時,特別任命的實掌兵權的地方軍事長官。如果是在京城任職,則稱為御前都統制。

李逵授鎮江潤州都統制,得知朝廷要用毒酒賜死宋江,就曾大吼:「我鎮江有三千軍馬……」,要跟宋江合兵一處,重回水泊梁山。由此推斷,一個州的都統制至少掌管有數千兵馬,也算是握有重兵的實權將領了。

不過,戴宗已經無意為官,繳了官誥,去岳廟出家,數月后大笑而終。廟祝以戴宗真身為胎,在廟中塑了一尊神像供奉。

當然,不要誤會,這時候是北宋,奕天十分確定,此時岳武穆還健在。所以,戴宗修行的岳廟不是岳飛廟,而是泰山的東岳廟。

再看活閻羅阮小七,授蓋天軍都統制。因為平方臘時,得罪了大將王稟、趙譚懷,被兩人排擠,貶為庶民。阮小七倒是豁達,帶著老母回梁山泊繼續以打漁為生,逍遙自在,六十歲而終。

小旋風柴進授橫海軍滄州都統制,見戴宗辭官,阮小七被罷官,怕被構陷,也托病辭官為民,無疾而終。

撲天雕李應授中山府鄆州都統制,聽說柴進辭官了,也稱病納官誥而去。副將鬼臉兒杜興,跟隨李應,一起辭官返回家鄉,做了一方富豪,皆得善終。

11位手握重兵的主將之中,又去了4位,還剩7位。

先說正主,宋江被授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盧俊義任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安撫使也是在遇到災荒、兵亂時,由中央特別委派前往地方安撫軍民的實權官員,是地方掌兵權的軍事長官。

兵馬都總管、兵馬副總管,則是地方諸軍兵馬都總管府的正副主官,是地方掌管軍事的高級長官,統管本州、路全部兵馬,負責日常管理。

所以,平方臘之后,宋江和盧俊義兩人,才真的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呀。正因為此,蔡京、高俅、童貫、楊戩等人,才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一定要除之而后快。

盧俊義先中毒,在乘船從京師返回廬州的途中,毒發墜入淮河而亡,還余6位。

宋江在喝了所賜毒酒之后,知道自己中毒了,而且,他應該猜出來是蔡京等人要置他于死地,所以,宋江不肯再反。于是,找來了很可能在他死后會造反替他復仇的鐵桿小弟李逵,也讓李逵喝了毒酒。兩人共赴黃泉,同埋一地,還余4位。

小李廣花榮也是宋江的鐵粉,被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手握重兵。他與吳用皆夢到了宋江、李逵。二人在宋江、李逵墓前重逢,互述遭遇之后,雙雙自盡,并被趕來的仆人葬于宋江、李逵墓之旁。

花榮一死,手握兵權的梁山好漢,的確只剩下3位了,我們等下再說。

到這里,沒人會幫宋江復仇的主要原因其實已經非常明了了。

首先,宋江自認忠義,應該為朝廷盡忠,不希望別人替他復仇。要不然,宋江肯定不會毒殺李逵。

其次,真正跟宋江關系好,且在世的梁山好漢只有李逵、花榮、吳用三人。正因為此,宋江和李逵死后,才給花榮、吳用托夢,導致后者自盡,四人葬在了一起。

其他早已辭官的梁山好漢,跟宋江的價值觀根本就不相同,包括武松,在丟掉了一只胳膊之后,也早已想通透了,所以,他們都稱不上是宋江的生死摯友。在他們看來,宋江之死是遲早的事情,宋江自己做出了選擇,自然與他們也就沒有多大關系了,更何況即使是有心也無力呀。

所以,能替宋江復仇的僅有的希望就是剩下的3位手握重兵的梁山好漢了。

這三人分別是:大刀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雙鞭呼延灼,授御營兵馬指揮使;美髯公朱仝,授保定府都統制。

三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加入水泊梁山之前,都是宋朝廷的官吏。

關勝被薦舉之后,深受太師蔡京器重,征繳梁山時被授予領兵指揮使之職。后來,被宋江施計擒獲,才不得已歸順了梁山。關勝原本就無意反宋,現在重回朝廷,還被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升了官,憑什麼造反替宋江報仇呢?

關勝有將才,在大名府操練兵馬頗有成果。可是,關勝貪酒,失足落馬,病亡。很可能,關勝在宋江被賜毒酒之前,已經病逝了。

再看呼延灼,根正苗紅的宋朝開國將領呼延贊嫡系子孫,原為汝寧郡都統制。呼延灼經太尉高俅推薦,被宋徽宗賜了踏雪烏騅馬,授征寇大將之職,原本在朝廷中的地位就已經高得不得了。

呼延灼投靠梁山,同樣是被擒后,為了活命,迫不得已。因此,呼延灼是非常贊同招安的,這也是宋江要呼延灼、關勝等人上梁山的主要原因。

在平方臘之后,呼延灼因功被留在了京城為官,負責御營兵馬。這可是皇帝的親軍衛隊。呼延灼,深受徽宗、高俅信任和重用,讓他造反為宋江報仇?如果有人膽敢去攛掇呼延灼,恐怕會被一鞭打死當場。

后來,呼延灼在于金國大戰中,領軍大破金國四太子金兀術,一路殺至淮西,為大宋捐軀疆場。

正因為關勝、呼延灼,在朝堂之上都有靠山,正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所以,兩人都安心為官,根本不會在意宋江的生死。

最后,再看朱仝。

原本朱仝跟宋江是同鄉兼同事,按道理而言應該是最親近的才對。而且,朱仝擔任鄆城的馬兵巡捕都頭之時,為了義氣,曾經放過晁蓋,救過宋江。后來,雷橫犯法。押解途中,朱仝又私放了雷橫,被打了二十杖,刺配滄州。

不管怎麼看,朱仝都是一個比宋江更有義氣之人。可是,宋江并沒有放過朱仝。

朱仝到了滄州,憑借在官場的多年經驗,很快得到了滄州知府以及小衙內的喜愛,成了小衙內的專職「保姆」。

原本,朱仝可以借此關系,繼續在宋朝做一名小吏,安穩度日。可是,宋江、吳用等人為了拉朱仝上梁山,不惜讓李逵殺死了小衙內。朱仝走投無路,被逼上了梁山。

實際上,很多梁山好漢,都并非是被官府逼上了梁山,反而全都是宋江的陰謀。所以,當宋江被毒殺之時,恐怕很多人會開心大笑,你宋江終于遭了報應,其中就應該包括朱仝。

宋江之于朱仝,不但無恩,反而有仇,朱仝自然不會為宋江報仇了。而朱仝憑借自己的能力,以及早已在官場中練得如火純青的處事之法,很快找到了新靠山。朱仝的新靠山就是南宋高宗趙構的御林軍大總管、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

后來,朱仝跟隨劉光世,大破金軍,做到了太平軍節度使之職。

看到這里,手握重兵的三人不救宋江的原因,已經非常清楚了。除了前面我們說過的宋江不讓人為他報仇,僅李逵、花榮等人與他是生死之交的原因之外,其他諸如關勝、呼延灼、朱仝等人,跟宋江的關系并不友好;更何況,呼延灼三人本就忠于朝廷,是被宋江逼上梁山的,又如何會替宋江報仇。

對于宋江而言,恐怕只能落下兩個字,活該。

如果細讀水滸,宋江的確不愧為一代江湖大佬。但是,宋江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過于自私,過于狠毒。直到最后,還在為了一個子虛烏有的「忠義」之名,不惜搭上最忠于他的兄弟性命。最終,宋江只能落下一個千古的笑談。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