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一因鄉試被淘汰懷恨主考官,后官至江西巡撫,終報一箭之仇
2022/04/27

湘軍集團中,劉坤一的名氣不如曾、胡、左、李,排在第二梯隊的前列。

從前半生經歷來看,劉坤一是靠著鎮壓太平天國而坐吃紅利,從一個普通的秀才成為熾手可熱的封疆大吏。

劉坤一與曾國藩、李鴻章不是一路人,太平天國后期開始,劉坤一對曾國藩意見頗大,對這個老上司陰奉陽違顯得不是那麼尊敬。

后來擔任兩江總督時,又與李鴻章唱對臺戲。

劉坤一與曾、李不合,表面看好像是政見不合,又或是朝廷借左、劉以牽制曾國藩之故,實際上根子不在這兒,說到底還是由于「學歷」的緣故。

清代官場最重出身,翰林瞧不起進士,進士瞧不起舉人,舉人瞧不起異途,這是千百年形成的一個傳統。

左宗棠就因為是舉人出身的緣故,所以自覺一輩子抬不起頭來。

就連進士出身的曾國藩也是如此,一個「同進士出身」的頭銜,讓他抱憾終生。

劉坤一的情況就更慘了,因為他連個舉人都沒有考上,只是獲得了科舉考試的初級功名秀才。

在他入仕前期,同僚們覺得與他共事很掉身份,劉坤一因此也遭了不少白眼,吃了不少低學歷的虧。

正是由于出身不好,所以劉坤一也很在意學歷,久而久之內心也因此扭曲。

他認為自己考不上舉人、進士,并非是自己不努力,也不是才華不行,而是沒有人賞識他。

他將這股怒氣通通撒在了鄉試主考官的身上,并在他功成名就之時,發泄了自己的不第之恨。

劉坤一,字峴莊,湖南新寧人,生于道光十年。

家庭條件屬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類的,史料記載劉坤一天資聰穎,讀書也很刻苦,和所有讀書人一樣,自小就立誓要走科舉入仕這條路。

劉坤一在縣試、府試、院試階段都很順利,十五六歲就考中了秀才,并成為秀才中最高級別的廩生(享受國家補助的公費生)。

道光二十九年,劉坤一滿懷信心準備參加鄉試,三場考試下來,覺得自己拿個舉人問題不大。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當時擔任湖南鄉試副主考的黃令房看到劉坤一的卷子后,覺得文章不錯,是個可造之才,他將劉坤一的名字推薦給了主考官唐某(名字無考)。

按照鄉試的基本程序,主考官是最終的裁判者,副主考乃至一般的考官,僅有舉薦的權力。

不過通常情況下,只要是其他考官舉薦,但凡是抱著公平公正的態度,主考官一般是不會駁他們面子的。

但這位唐主考這次不按常理出牌,他把劉坤一的卷子看過之后,決定不予錄取。

就這樣,劉坤一與舉人擦肩而過。

第一次參加鄉試落第,這對于讀書人來說不算大不了的事,因為科舉路上充滿艱辛,一次性通過所有考試的,恐怕也找不出幾個。劉坤一還年輕,這次落第完全可以繼續考。

劉坤一落第后,十分沮喪,但作為一個秀才他也沒有資格對主考官指指點點。

本來也是準備參加下一次鄉試的。

然而世事難料,一年多以后,太平天國運動席卷南方數省,本來三年一次的鄉試不得不暫停。

也就是說,劉坤一要想再次參加鄉試,那就不知道要等上多少個年頭了。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劉坤一有些歇斯底里,他把所有的怒火都撒在了唐主考一人身上,并發誓此生一定要報此仇。

報仇來日方長,劉坤一作為一個落魄的秀才,急需解決的是目前出路的問題。

很快,湖南各地紛紛組織團練,他參加了湘軍的楚勇,隨軍征戰。

還別說,劉坤一在軍事方面同樣優秀,經過幾年的征戰,他因功被朝廷升為教諭。

咸豐六年,劉坤一在族侄劉長佑(劉長佑年紀大很多)麾下建功立業,收復了不少州縣,累次擢升,官拜知州獲賜花翎。

在鎮壓太平天國的路上,劉坤一狂奔不止,官位從知州一步步提升為知府、道員、按察使、布政使。

到了同治四年,劉坤一升任江西巡撫,成為一方封疆。

說起劉坤一的仕途,也算是個奇跡,有清一代,漢人以秀才官居巡撫、總督者,一雙手估計就能數得過來。

劉坤一做了巡撫以后,對自己的出身仍然是耿耿于懷。

而事情就是這麼巧,那個曾經舉薦他的副主考黃公房,以及埋沒他的唐主考,此時剛好就在江西當官。

正所謂山不轉水轉,這一次劉坤一決定要出一出這口惡氣。

唐主考此時官居知府,在考核中名列前列,朝廷將他發到江西候補道員。

但這個事很快被劉坤一給按了下來,他遲遲不給唐知府實差,還時不時地給他小鞋穿。

反正就一個心思,只要他還是江西巡撫,這個道員實缺指定是不會給的。

而對于黃公房,劉坤一完全又是另外一個態度,見面時劉坤一很謙虛,對他執弟子禮,而且鑒于黃的年紀較大,給他安排了一個管理全省書院的好差事。

黃公房曾為唐主考求過情,劉坤一說:「門生向來恩怨分明,我也沒有過于難為他,未將其罷官,但令其閉門思過耳。」

劉坤一任江西巡撫多年,這位唐主考最后抑郁而終。后來劉坤一調任江督時,仍然不忘黃公房,經常有書信往來。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