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駕崩僅15天,和珅就慘遭嘉慶賜歿,他的對手紀曉嵐下場如何
2022/05/26

整個清朝時期屬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所鑄就的康乾盛世最受矚目, 尤其在乾隆時期涌現出許許多多名垂青史的臣子,譬如劉墉、紀曉嵐以及和珅,他們都是歷史上被叫得上名號的朝中重臣。

圖1

劉墉和紀曉嵐都是兩袖清風的好官,但是和珅就不一樣了,他可是清朝歷史上乃至整個封建王朝史上「大名鼎鼎」的第一貪官。

別看他貪,但是他卻是乾隆皇帝的寵臣,他的兒子豐紳殷德更是娶了公主為妻,因此和珅搖身一變就和皇帝成了親家,可謂是名利雙收。

但是凡事都是講究因果輪回的,多行不義必自斃。

許是和珅這壞事做得多了,在乾隆皇帝去世之后他的報應立刻就來了,嘉慶皇帝僅僅登基半個月就處歿了和珅。

圖2

和珅的結局是如此,那同樣與和珅在朝為官的紀曉嵐又是什麼結局呢?

乾隆第一寵臣,大清朝皇親國戚

和珅,隸屬滿洲正紅旗,官居一品,是乾隆爺眼前的紅人。

和珅的仕途是從一開始就如此順利的嗎?其實不然,和珅出生于福建的一個普通家庭之中,幼年時期喪父喪母。

成年之后曾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是由于清朝時期的官場是非常黑暗的,這送禮做官之事時常發生,所以即使和珅憑借自己的努力多次進行科考,卻都只能得到名落孫山的結果。

圖3

和珅是一個不甘于平庸的人,所以他對于做官是非常向往的。

參加科舉考試無果之后,他便選擇了子承父業,繼承了父親的「輕車都尉」的官職,也正是這一職位讓他走上了通往官場的康莊大道。

和珅一路從一個小小的輕車都尉慢慢地升到了侍衛再升到了都統,從進入了官場之后,他的官路開始走得順風順水,從貪官李侍堯一案中開始嶄露頭角后,步步高升,最終官至一品大員,深受乾隆皇帝的寵信和青睞。

皇帝還將自己女兒下嫁給了和珅的兒子,與和珅結成了兒女親家,這一做法更是讓和珅直接榮升了皇親國戚,擁有了更高的權勢和地位。

圖4

和珅究竟為何能如此得乾隆皇帝的賞識呢? 一個人在朝堂之上能有這樣的升官速度,說明此人一定有過人之處。

首先,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和珅是一個精通滿、漢、蒙、藏多種語言的人,他可以更好的協助乾隆皇帝處理好這種多民族的關系。

和珅還是一個懂得投乾隆皇帝所好的人,譬如乾隆很喜歡吟詩作對,即使他不像紀曉嵐那樣學富五車,張口就來幾句詩詞,也會在私下偷偷下功夫,為的就是能和皇上對上幾聯,哄萬歲爺開心。

其次,和珅還是一個特別懂乾隆皇帝的人,無論乾隆皇帝說了什麼和珅總能第一時間明白他的話中之意,這兩人的默契和伯牙子期有的一拼。

圖5

在嘉慶皇帝剛剛登基后不久的某一天,乾隆突然召和珅到他的寢宮中去,和珅進去了才看見剛剛即位不久的嘉慶也在。嘉慶和和珅請過安之后便守候在一旁,乾隆皇帝坐在主位之上,兩眼瞇著嘴里還振振有詞。

突然乾隆皇帝大喊:「這個人叫什麼?」

嘉慶皇帝還沒有反應過來自己的父親在干什麼的時候,和珅立馬答道:「徐天德,茍文明。

乾隆皇帝嘴里又念叨了一會兒便打發和珅和嘉慶走了。

一起出去的路上,嘉慶很好奇,便向和珅打聽自己的皇阿瑪是在念什麼,和珅回答說:皇上嘴里念的是喇嘛教中的一種秘密咒語,是為了給福建那邊的白蓮教叛徒下咒。

所以當他問那個人叫什麼的時候,我便告知是白蓮教頭目徐天德和茍文明。

皇上這是在為我大清朝祈福,希望能盡快還我大清疆土一片安寧。

圖6

看看這兩個人的默契程度,真的是讓嘉慶這個做兒子的都自愧不如。

最后,和珅雖是貪官,但和珅貪財卻取之有道。和珅是一個很有原則的貪官,這便是乾隆雖知曉和珅貪但是卻依舊重用他的原因之一。

和珅有三不貪: 這其一便是賑災款不貪,其二是用于科舉考試的款項不貪,其三便是自己收了錢但是事辦不成的絕不貪。

而這三不貪也是為什麼和珅即使做了這麼多年貪官也沒有人辦他的原因,因為辦不成的事人家不收錢,要麼就是收了錢把事情辦得漂漂亮亮的,所以即使貪了這麼多年也沒被人抓到過小辮子,在朝廷之上幾乎沒有怎麼樹敵。

萬億家財被查封充國庫,大貪官下場凄慘

和珅雖然是一個大貪官,但是他對于清朝的貢獻也不小,為何嘉慶皇帝在自己的父親駕崩之后就立刻忍不住對和珅動手了呢?

圖7

嘉慶之父乾隆是一個極度奉行享樂主義的人,而且又攤上了和珅這個大貪官,所以嘉慶一即位面對的就是國庫空虛的問題,此乃內憂。

除了有這樣的內憂之外,還有外患的存在。

白蓮教起義、福建沿海的叛亂等問題也一直困擾著嘉慶皇帝,要知道這些內亂都需要派兵鎮壓,而打仗確實是一件很燒錢的事情。

因為這登基之后國家各處都急需用錢,嘉慶皇帝心知肚明,國庫中雖沒有錢,但是和珅家中一定有。

于是,當和珅失去乾隆這棵庇護他的大樹之時,嘉慶皇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削去了和珅的官職,將他打入了天牢,并且命劉墉抄了和珅的家。

圖8

這不抄不知道,一抄嚇一跳,和珅真的不愧為天下第一大貪官, 他的一整個萬貫家財相當于清政府15年的財政收入。

清政府一年的稅收不過才7000萬白銀, 從和珅家中直接抄出了8億兩白銀,還有許許多多的金銀珠寶、房契地契,他這第一貪官的稱呼的確是名不虛傳。

那和珅是從一入仕途就成為了一個貪官嗎?

事實并不是這樣的,其實每一個人在初入官場之時都懷著一顆為天下蒼生造福的心,但是在這個誘惑很多的官場之中,只有很少的人可以守住本心,大多數人終究是扛不住名和利的誘惑。

圖9

和珅在一開始在朝為官之時的確是一位本本分分的官員。

他在為官之初,政治清廉,對于送上門來的賄賂都是拒之門外的。

直到和珅負責查處大貪官李侍堯案,他除受領了乾隆皇帝的賞賜之外,還從查抄的贓款中獲取了一大筆錢財,于是他便開始有了貪污的念頭。

對于和珅來說,輕輕松松就能獲得明暗兩筆財產,何樂而不為呢。其實和珅有這樣的轉變不僅僅是因為他嘗到了拿錢的甜頭, 這期間還發生過一些事情促使他有了這樣的轉變。

在和珅還是一個侍郎的時候,有一個叫安明的人為他送來錢財,希望和珅可以提拔自己,和珅直接拒絕了他的錢財,并承諾他即使不收錢也一定到上面去多說幾句好話。

就這樣安明如愿以償升了官,從此便唯和珅馬首是瞻。 但是在安明升了官之后不久,家中來信,信中說道安明的父親去世了,需要他回家奔喪

圖10

但是安明想到這一回家就要為父親守孝三年,自己又剛剛升官,于是便將此事瞞了下來。

安明明知父親去世卻不回去奔喪,這是不孝,在封建時期森嚴的等級制度下,這是不孝乃是大罪。

果真待此事東窗事發后,安明落得一個被斬首的下場,和珅也因為當時保舉他升職而連降兩級,本應順利的仕途就此蒙上了一層陰影

和珅保安明他做官本是好心,但是他因此得罪了權貴而受到了眾多文官的彈劾,重點是關鍵時刻安明非但不感恩,還反咬和珅一口。

這次事件中其實和珅本無過錯,但是卻受眾人指責,處處被壓制。

也許正是這次事件讓他明白想要在這黑暗的官場之中做一個清清白白的好官實在是太難了,對錯根本就不在事情本身,而是在有權勢的人手中。

圖11

于是他放棄了做好官的念想,一心只想著往上爬,后來他確實也做到了,權勢、地位皆收入囊中。

其實這期間和珅經歷了一個「黑化」的過程,而這也折射出了他對于官場的失望從而選擇了在名利中沉淪。

最終和珅的下場也是凄慘,嘉慶皇帝為了解決大清朝的內憂外患在剛剛登基半個月的時候就將他打入大牢,查抄所有資產。

圖12

雖然和珅貪,但是鑒于對于清朝的貢獻也不小,便賜了他一條白綾許他留個全尸,「清朝第一大貪官」和珅就這樣在獄中自縊而亡,曾經在朝堂上呼風喚雨的人就落得了一個如此凄慘的下場。

好官必然善始善終,嘉慶年間依舊受重用

這提到和珅不免就會想到紀曉嵐,和珅最后落得這樣一個下場,那和他同朝為官的紀曉嵐呢,最終又得到了一個怎樣的結局呢?

紀曉嵐,原名紀昀,字曉嵐,河北滄州人,他可以說就出生在了一個官宦之家中。

他的祖上從明代起就在朝世代為官,而且在明朝之時由于是漢人當家,所以這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作為漢人在明朝自然是很受重用。

圖13

這到了清朝之后就是滿族人當家,人家自然是重用自己人,像和珅妥妥的滿洲正紅旗,所以人家直接做到了一品官員。

那像紀曉嵐這樣的漢人雖然在朝廷中也有個一官半職,但是做的卻都是這編書寫書的職位,并不像和珅那般權傾朝野。

由于紀曉嵐本身就是個文人,又極其熱愛寫書和吟詩作對。 文人身上就是有一種傲骨,對于官場中的這些上不了臺面的事都是嗤之以鼻的,所以他其實并不醉心于這爾虞我詐的官場。

也正是因為他身上這文人的風骨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態度,才讓他在官場之中出淤泥而不染,一生都是一個清廉的好官。

圖14

他從小就頗具神童的風范,6歲之時就去參加了童子試,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乾隆年間,紀曉嵐更是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還多次拔得頭籌,成績斐然。

乾隆十九年,由于他這喜人的成績讓乾隆皇帝注意到了他,正式開啟了他的為官生涯

其實在整個乾隆年間,紀曉嵐干的大部分都是編纂圖書的工作。

像歷史上著名的《四庫全書》就是由他主編的, 除此之外他還參與編纂了《契丹國志》、《河源紀略》等書籍,對于中國的文化史的貢獻是非常大的。

紀曉嵐是一個文人,自然這寫書的能力也是非常了得的。其著作《閱微草堂筆記》和《紀文達公遺集》均流傳于后世。

圖15

其《閱微草堂筆記》還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高度評價。

由于紀曉嵐一生都是為大清朝的圖書編纂事業鞠躬盡瘁,所以在嘉慶皇帝即位之后依舊受到重用,而且由于大貪官和珅已經下馬,紀曉嵐的官職也上了一個臺階。

在嘉慶皇帝在位期間曾任兵部尚書、禮部尚書,官位可以說是節節高升。

由于紀曉嵐的豁達的性格,他有著82歲的高齡,他本人可以說經歷了雍正、乾隆以及嘉慶三個朝代, 但是由于雍正年間還是個孩提,只能說他是名副其實的兩朝元老,姑且算不上三朝元老。

最終由于哮喘發作,在京城病逝,享年82歲。

在他歿后嘉慶皇帝親自為他撰寫了祭文「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這句話是對于紀曉嵐為官一生的精辟總結,無論是從文還是從政,可以說他做的都是無可挑剔的。

與和珅晚年罪有應得的結局相比,紀曉嵐最終壽終正寢的結局還是圓滿的。

圖16

所以說無論是做官、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本本分分的,要對得起自己的初心和本心。

在朝為官,多做好事善事,皇帝和百姓自然會記得你的好,雖然人已去但是也能流芳千古。

要是做官時壞事做盡,即使獲得了再多的名和利又能怎樣的呢,當有一天這些壞事公之于眾之后,最后也只能是一個遺臭萬年的結果。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