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明星
綜合推薦
動漫影音
    
萬歷皇帝長達30年不愿上朝,為何沒有被徹底架空
2022/04/10

明穆宗剛去世的時候,內閣首輔高拱邊痛哭流涕邊說了一句話,十歲太子(說的是萬歷帝)如何治天下?

萬歷帝繼位后,張居正和馮保將高拱這句話給歪曲了,他們跟萬歷帝嚼舌根說,高拱說十歲的孩子哪能當皇帝?

萬歷帝聽了這句話,「專權之疑,深中帝心」,于是立馬罷免了高拱,任命張居正為內閣首輔,此后四十八年他都堅持自操權柄,他甚至對人說過,若用舍予奪,不由朝廷,朕將何以治天下!

可見,萬歷帝十歲的時候就知道獨掌大權的重要性了,那麼他究竟是怎麼做的,他后來三十年不上朝,為何沒有被架空呢?

很可惜,在萬歷帝繼位頭十年,他完全沒辦法掌握大權,因為他年紀小,所以大事小事都是他的生母李太后做主,李太后再授權給張居正,由張居正全權處理朝政,并讓張居正成為萬歷帝的老師,他對萬歷帝的教育十分嚴苛。

在這十年間,張居正大權獨攬,還培植了自己的小圈子,內閣次輔及其他內閣成員幾乎都成了擺設,這對讓萬歷帝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因此,張居正前腳剛去世,萬歷帝后腳就開始對他清算了,不但把他家給抄了,將其所有家產搬到宮中占為己有,還差點派人將張居正給鞭尸了。

張居正罪在哪里?

對于萬歷帝而言,張居正最大的罪過就是欺壓皇權,這是他最不能讓忍受的事情,所以他必須要報復,他也是想通過這種做法來震懾群臣,看誰還敢跟皇帝爭權!

這麼做的效果當然是很好了,萬歷帝一親政就獨攬大權,他任命的幾名內閣成員,無不對他俯首帖耳,再也沒有人敢學、也沒有人有資格學高拱和張居正了。

這一年萬歷帝二十歲,直到他五十七歲去世,他的權威再也沒有動搖過,這得益于他為了加強皇權所做的幾件事。

萬歷十四年,萬歷帝的身體開始出現毛病了,變得十分虛弱,而且腿還出現了毛病,因此他太愿意拋頭露面了,開始逐漸減少上朝的次數,而是在后宮之中飲酒作樂,與妃子們拼命造人。

這個時候,萬歷帝雖然不怎麼上朝,但大臣們的奏章,他還是批復的,也時常接見內閣成員,共同商討國家大事,國家倒也太平無事。

但從萬歷十七年開始,萬歷帝就完全不上朝了,也不再接見大臣了,他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太子之爭。

萬歷帝沒有嫡子,庶長子是宮女所生的朱常洛,而他最喜歡的兒子則是寵妃鄭貴妃生的庶三子朱常洵。

起初,萬歷帝有意立朱常洵為太子,但群臣都表示反對,認為應該立嫡立長。

為了逼迫萬歷帝,大臣們還紛紛上奏指責他沉迷酒色,縱容鄭貴妃為非作歹,對朱常洵的寵愛太甚,等等。

萬歷帝也知道自己的做法有違祖訓,所以也不打算跟大臣們爭執了,于是干脆就暫時不立太子了,還將自己給藏了起來。

隨后三十年時間里,萬歷帝「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也就是說,萬歷帝不再出宮門了,也不處理朝政,不見大臣,不去祭拜天地和祖先,不批復奏折,不再聽先生講課了,完成變成了一個宅男。

但是,萬歷帝這麼做,并不能阻止大臣們對他進行攻擊,怎麼辦呢?

當然是嚴辦。

從萬歷十七年萬歷帝開始不上朝,到萬歷二十九年他立朱常洛為太子,中間的十幾年時間里,他先后罷免了四位內閣首輔(申時行、王家屏、趙志皋、王錫爵),部級官員十幾人,中央及地方高級官員三百余人,低級官員就不可計數了。

這些人幾乎都是反對萬歷帝的,他通過這一辦法加強了自己的權威,但還有一件事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萬歷帝借助太子之整治官員,順帶將最強大的東林黨給打壓了。

到萬歷二十九年萬歷帝立朱常洛為太子的時候,朝廷各黨派幾乎是勢均力敵的,他們雖然相互攻伐不斷,但萬歷帝則可以居中坐收漁翁之利,以此來收攏權力。

萬歷帝一方面躲在后宮整治大臣,另一方面他還進行了一些改革,比如說他不再看內閣的票擬了,也不再讓太監們進行批紅了,還時常將奏章留中不發,轉而用諭旨的形式來行使皇權。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說明朝的票擬進和批紅了。

在明朝,內閣成員其實就是皇帝的秘書,他們代替皇帝看文武百官的奏折,然后在奏折上或者在紙條上寫上自己的意見,再交給皇帝處理,這叫做票擬。

我們可以發現,內閣成員一般是沒有決策權的,只有提供皇帝決策的建議權,張居正是唯一一個特例。

皇帝在拿到內閣呈送的票擬之后,原本是應該他本人進行回復的,拿一只紅色的筆在上面寫上自己的意見,叫做批紅。

但明朝的皇帝比較懶,他們大多不愿意批紅,于是將這個任務委托給司禮監太監,他們有時候根據皇帝的口述批紅,有時候則在皇帝授權的情況下自行批紅。

這里面的微妙之處就在,如果皇帝夠勤奮的話,能夠做到親力親為,內閣和司禮監也就是打雜的;但如果皇帝對朝政不上心,很容易讓內閣和司禮監獲得極大權勢,從而影響到皇權。

萬歷帝就屬于那種很懶的皇帝,他不太愿意看奏章,更不愿意批紅,但他同時也不想大權旁落,所以他就將票擬和批紅扔到一邊,改用諭旨來代替。

所謂諭旨,就是皇帝下達的詔書,是最終決策,一般是跟大臣商議之后作出的,但萬歷帝沒有這麼做,而是直接下達諭旨,他就是想用這種最直接的方式行使權力,而不是通過票擬和批紅,在內閣和司禮監的干涉下處理國家大事。

就比如說,萬歷三大征的時候,除了通過戰報和奏章來了解情況之外,他幾乎與大臣們沒有任何接觸,而是通過諭旨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做一些決策,大臣們照辦就行,不用嘰嘰歪歪說這說那。

神奇的是,萬歷帝這個幾乎沒怎麼出宮門的人,竟然對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最后萬歷三大征都取得了勝利,這里面他做的一些決策就十分關鍵。

不得不說,萬歷帝還有有點本事的,只不過他太任性了,對權力也太癡迷了。

通過諭旨直接決策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萬歷帝既不用通過召對的方式與大臣們面對面商討國事,從而被大臣們逼迫;也不用通過票擬和批紅的方式來聽取和回復大臣們的意見和建議,他成為唯一的決策者,沒有人能反駁他,所有人都變成了執行者。

當然了,諭旨的壞處當然也很明顯,那就是萬歷帝的想法是對的也就罷了,但如果是錯的,就沒有人幫他指出來了,這樣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

可以說,萬歷帝通過單方面下達諭旨,將內閣和閹黨都給完全架空了,他這一招確實狠,比他爺爺嘉靖帝有過之而無不及。

因為萬歷帝不上朝,所以在他執政后期,朝廷出現了一些很詭異的事情,官員們只能在辦公室喝茶發呆,很多部門人員出現短缺都無法補充;大臣們見不到萬歷帝,萬歷帝也不怎麼看他們的奏折,所以他們無法聯系上萬歷帝,只能等萬歷帝的諭旨下達后遵照辦理。

更為奇特的是,很多后來上任的內閣成員和部級高官從來就沒有見過萬歷帝,當時的內閣首輔葉向高為此憂心忡忡,但也無計可施,有一次他對朋友說,皇帝二十多年一次也不接見臣子,但可以每天接見福王(朱常洵)一兩次,這怎麼行!

葉向高雖然這麼說,但他還是很害怕萬歷帝,萬歷帝怎麼說他還是怎麼做,其他想法不敢有。

到萬歷四十五年的時候,部、寺級別的官署人員短缺十之六七,六科只剩下四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監察部門更是好幾年都是空的!

從這些詭異的事情我們可以知道,由于萬歷帝將所有權力都給抓在手中,這就導致沒有他下達諭旨,內閣連任命官員的權力都沒有,如此一來,大臣們怎麼能將萬歷帝給架空呢?

但你以為萬歷帝這樣就滿足了,那就大錯特錯了,萬歷帝最狠的還在后面。

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要想正常運轉,需要有很多錢;一個皇帝要想大權在握,也需要很多錢。

因此,想要讓皇權變得最大,有一件事非常重要,那就是將財權掌握在手中,在這方面嘉靖帝是個老手,人稱大明朝的「財政部長」,而萬歷帝在這一點上也不逞多讓。

早在萬歷帝親政的時候,他就知道錢的重要性了,所以他在抄了張居正的家之后,將其家中幾十萬兩白銀和數萬兩黃金,以及大量珍寶都搬入宮中,變成了他的私產,從而增加內庫的內帑。

所謂內帑,其實就是皇帝的私有財產,與戶部的銀庫是兩個平行系統,只不過內庫的錢是皇帝自己的,而銀庫的錢可以是國家的,有時候也可以是皇帝的。

明朝經歷了張居正改革之后,財政狀況曾經大為改善,但因為后來明朝戰事比較多,加上很多改革都名存實亡,所以國家的財政狀況就又變得很不好。

在這種情況下,萬歷帝為了增加內庫收入,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說收取金花銀,向各地派遣太監擔任礦監稅使,這些都是對百姓明火執仗的掠奪,但也為萬歷帝帶來了巨額收入。

不僅如此,萬歷時期各地的皇田,皇莊等等皇家產業也不少,這些收入也十分可觀,也都入了萬歷帝的內帑。

萬歷帝有錢給他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大臣們想要干什麼事,必須求他,因為戶部經常是入不敷出,需要他從內帑拿錢出來。

就比如說,萬歷三十一年邊境告急,戶部拿不出錢來,萬歷帝就責怪戶部,但同時他也從內帑拿出一百萬兩銀子救急。

這造成的結果就是,沒有萬歷帝的內帑,很多事情就無法實施了。

另外,萬歷帝也經常從內帑拿錢出來充軍餉,救濟災民,這為他贏得了不小的聲譽,也收買了不少人心。

所以說,萬歷帝把自己變得比國家更有錢,所有人指望他給口飯吃,他的皇權自然就更大了,還有哪個大臣能將他架空呢?

除了抓財權之外,萬歷帝還有一點運用得很到位,那就是對太監和特務機構的利用,讓他的皇權得到極大加強。

萬歷帝剛繼位的時候,重用馮保擔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并讓其掌管東廠。后來馮保因為跟張居正勾連,再加上他權勢太大了,因此遭到萬歷帝的嫉恨,被貶黜到南京養老。

馮保之后,萬歷帝先后啟用張誠、張宏和張鯨等人掌管司禮監東廠,并讓親信駱思恭掌管錦衣衛,這些人對萬歷帝忠心耿耿,成為萬歷帝制衡大臣的利器。

就拿張鯨來說吧,他就是幫助萬歷帝扳倒馮保的最大功臣,后來他接替抄張居正家有功的張誠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掌東廠,逐漸成為萬歷帝的得力干將。

張鯨其實也是個小人,他作威作福,欺壓大臣,但萬歷帝明知如此,就是不動他,原因還在于他是萬歷帝對抗群臣的一把尖刀,也是幫助萬歷帝創收的主要人物。

不過,萬歷帝一方面任用張鯨,另一方面又讓司禮監秉筆太監張誠等人對其掣肘,這樣司禮監就形成了權力分化,每個人都只能靠巴結萬歷帝來獲取權力。

因為有一幫聽話的太監,萬歷帝干啥都就如魚得水,比如他的諭旨通過太監下達后,其執行情況就可以得到保障;如果有大臣想要上奏批評萬歷帝,太監們又扮演了「惡狗」的角色,大臣們只能知難而退。

還有,萬歷帝派到各地的礦監稅使,也都是司禮監各大太監的徒子徒孫,這些人當然也只能盡心辦差,幫萬歷帝不斷撈錢,不敢有其他什麼想法。

再就是東廠和錦衣衛,由于這些特務機構的頭領都被萬歷帝治得服服帖帖,所以萬歷帝不出宮門,可以知天下事;不用出面,可以讓百官敬畏于他。

實際上,萬歷帝三十年不上朝,他與外界溝通的橋梁就是太監,但他深知太監一旦權勢過大就會影響皇權,所以他對司禮監進行了分化,一旦有太監超過了界限,他就會毫不憂慮地將其剪除。

但萬歷帝認為的界限并不是太監們是否違法,而是他們是否威脅到皇權,只要他們的權勢過大,就一定沒有好下場,馮保如此,張誠和張鯨的結局后來也是如此。

關于這一點,萬歷帝算是得了他爺爺嘉靖帝的真傳,這爺孫兩在位期間,沒有一個不聽話的太監可以登上高位,也沒有任何一個大太監可以做到屹立不倒,他們無一不是在為皇帝賣命之后就被拋棄,這正是帝王之術的絕好體現。

最后再總結一下,萬歷帝三十年不上朝,沒有外戚干政,沒有閹黨作亂,也沒有嚴嵩這樣的奸臣,以及張居正這樣的權臣,更沒有出現較大的黨爭,這正是萬歷帝采取一系列措施緊抓皇權之后的結果。

所以說,萬歷帝不上朝并不代表他不關心國家大事,他只是不愿意放權而已,但他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畢竟有限,沒有大臣們參與決策是行不通的。

這樣獨斷專行就造成一個很惡劣的結果,張居正好不容易取得的改革成果,在萬歷帝手上徹底斷送,明朝國力開始出現斷崖式下滑,并一步步走向深淵。

所以說,萬歷帝不上朝還沒被架空,這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從某種角度而言這是大明朝的悲哀,因為有志之士發不上力,大臣們只能干瞪眼,萬歷帝因此錯失了太多挽救國家的機會了,所以有人說大明之亡就亡在他手上,也并非沒有道理。

趙麗穎分享近況,直言入秋從腿開始,穎寶已經穿上秋褲了
2023/09/26
張杰發夫妻合照慶結婚12周年!謝娜喝酒甜笑,張杰寵溺摸老婆頭髮
2023/09/26
花西子用發瘋走黑紅路線!自比6歲孩子,世界高端品牌!網友又上套了
2023/09/26
新生兒出生后,為什麼要報幾斤幾兩?其中的原因媽媽應該知道!
2023/09/26
安徽女子深夜穿吊帶去喝酒,老公帶娃趕到后痛打,網友:就是欠揍
2023/09/26
演這麼多好人記不住,演出軌失婚蹲監獄辨識度太高,這戲路難改了
2023/09/26
還記得《青春有你2》的金子涵嗎?顏值回春啦?
2023/09/26
《好事成雙》原配林雙和情人江喜互幫互助情敵變盟友,這才是高段位撕渣 !
2023/09/26
TVB前花旦近況曝光!曬捷運自拍照狀態佳,國外進修每年花兩百萬
2023/09/26
31歲小伙不喝酒竟然肝癌晚期,醫生嘆息:這2件事做太多了!
2023/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