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問題:「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欲望難以滿足,很容易就會因貪婪而失去自我,迷失方向。」
誠然,貪婪,是人性中最大的弱點,當欲望無法得到滿足,就會失望,陷入痛苦。
人若是太貪婪,這一生就充滿了負累,生活也會少了許多快樂。
欲壑難填,太貪婪的人生,終將是一場災難!
《韓非子·十過》有言:「貪愎喜利,則滅國ㄕㄚ身之本也。」
貪婪任性,貪圖小利,這都是會導致亡國ㄕㄚ身的禍根。
人的貪欲是無止盡的,若不加克制,只會帶來很多麻煩,甚至遭遇災禍。
從前,有一個農夫,家境貧寒,每天早出晚歸,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上忙忙碌碌。
有個大善人見他如此辛勞勤懇,心生同情,便提出:
一天內,不論他用步子圈出多大的地都歸他,但若不能在規定時間回到起點,一切作廢。
農夫聽后心中大喜,于是在太陽剛一露出地平線,他就興奮地向前奔跑。
當他跑累了想休息時,想到能得到更多的土地來生活,又咬牙堅持,拼命向前跑......
從早到晚,他的步子始終沒有停下來過,一直在默默忍受向前跑。
有人勸他,到了該往回跑的時候了,不然就什麼也得不到了。
此時的農夫不管不顧依舊向前沖,只一心想得到更多土地,更多金錢,享受更好的生活。
最終,他因為身體透支,耗盡力氣,心力衰竭,倒地而亡。
人生在世,讓人備受折磨的,不是貧窮,不是無能,而是永無止盡的欲望。
做人,有欲望,實屬人之常情,可若是貪欲過盛,就是自尋苦惱,最終只會走向滅亡。
人這一生,貪求過多是禍,少一些貪婪,保持恬淡之心,才能多一份平靜,恣意生活。
《菜根譚》中云:「都來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容易知足的人,能瀟灑快活似神仙,不滿足的人,永遠也逃不出欲望的禁錮。
幸福生活的標配,就是知足,懂得對生活知足的人,就能活得輕松自在。
弘一法師,俗名李叔同,生于富庶家庭,對音樂、戲劇、書法等領域都頗為擅長。
39歲時,他為了追求想要的生活,遵從內心,拋下一切名利富貴,剃度出家,皈依佛門。
此后,他舍棄浮躁,一生淡泊物質,修一顆清凈之心,知足常樂。
一條毛巾用了十幾年,又黑又舊,衣服被子也是破爛的補到不能再補。
摯友夏丏尊見此不忍,勸他該換新了,他卻覺得還能湊合用,不必麻煩。
在外云游時,住的旅館臟亂、窄小、臭蟲又多,他仍覺得不礙事。
平日里的吃食,也無非是蘿卜白菜等家常素菜,他還是吃的津津有味。
弟子覺得吃的菜太咸,他也只是恬淡知足地說:「咸,也有咸的味道。」
弘一法師早已超然物外,不論身處何種境地,他的精神永遠知足、輕安。
人生,最大的富有,從不在于名利富貴,只在于內心富足。
世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東西,既然無法得到圓滿的幸福,那不如擁有知足的快樂。
人,不能淪為欲望的奴仆,要懂得知足常樂,不受物質系縛,不強求,上天自會善待。
正如曾國藩所說:「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懂得知足,便會覺得天地廣闊;貪得無厭,只會覺得宇宙狹窄。
如果說貪婪是一輛車的油門,那麼知足就是剎車,只有油門沒有剎車,注定會車毀人亡。
做人,要學會知足,放下貪婪和物欲,知足不貪,才能收獲內心的豐盈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