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謠造到皇帝頭上,被皇帝抓了個現行,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雍正六年,湖南一書生異想天開,想要推翻清王朝統治。
一介布衣平民,居然足足列了皇帝的十項大罪,還妄想策反官員跟自己一起造反,簡直不知該說他是有雄心魄力,還是頭腦簡單天真。
果不其然,官員罵了聲這人腦子有病,反手就連奏折帶信的上報給了皇帝,這本該是誅九族的大罪,雍正的做法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不僅沒有殺書生的頭,還一直好吃好喝地照顧著,甚至臨終前也特地告誡兒子乾隆,子孫上位后不可動此人一根汗毛。
然而乾隆繼位后卻直接下令誅殺了此人。
有人認為乾隆此舉是不忠不孝,也有人認為乾隆才是真正的智慧,究竟為何會如此呢?
雍正六年九月,川陜總督岳鐘琪收到了一名叫張熙的男子送來的一封信,看罷后,當下被驚得起了一身冷汗。
信中的內容何止一句大逆不道可言。
這竟然是一封狀告皇帝的信,信中足足列下了十項雍正的罪名:謀父逼母、酗酒好色、弒兄殺弟、誅忠用奸......
這還不算完,把雍正痛批一頓后,信中還提到之所以給岳鐘琪寫這封信,是想邀他與自己共謀大事。
因為他聽說岳鐘琪是岳飛的后代,岳飛是抗金英雄,而清朝統治者又是女真人的后代,身為岳飛后人的岳鐘琪應該視清人為宿敵才對,而且岳鐘琪是一方總督,手握兵權,若能起兵,推翻清人朝廷,恢復漢人朝廷未嘗沒有希望。
岳鐘琪捧著信紙的手都在發抖,這信里的內容當真是多看一眼,都感覺自己馬上就要被抄家然后人頭落地了。
可以想象到岳總督是怎樣在肚里反復把這腦子不好使,還異想天開拉自己下水的不知名神經病罵了千遍萬遍。
岳鐘琪對朝廷忠心耿耿,毫無謀反之心,收到信后屬實嚇得夠嗆。
首先,他是個漢人,在清朝的統治下,漢人能位極人臣并執掌兵權者實在寥寥無幾,最風光的左右不過一個年羹堯,可是年大將軍後來的下場他們都看到了,有這麼一個前車之鑒,岳鐘琪坐到這個位置上后,每天可以說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結果猝不及防收到這麼一封書信,膽子簡直要被嚇破。
岳鐘琪驚恐又憤怒,當下命人把送信的張熙抓來嚴刑逼供。
怎奈這張熙著實有骨氣,寧死不屈,就是不肯供出主謀。
眼看著硬的不行,岳鐘琪便換了招數。
他把張熙請到密室,端上好酒好菜盛情招待,還叫來了家人一起給張熙陪不是,解釋說之前對他嚴刑審訊實在是無奈之舉,大庭廣眾之下他這個總督不得不做個樣子,實際上他和家人也早就有反清之心,只是苦于沒有時機,兄弟妳送來的那封信可真是讓我找到了志同道合之人。
張熙也不過是個普通書生,沒什麼政治心眼子,哪里玩得過岳鐘琪這等老手,岳鐘琪幾句忽悠,張熙便信以為真,把岳鐘琪當成了自己人,于是和盤托出。
原來這封策反信是他的老師曾靜寫的,他只是個送信人。
可是張熙哪里知道,不僅這場飯局是假的,密室里所謂岳鐘琪的「家人」,也都是當地縣令、巡撫、提督等官員假扮的,都是岳鐘琪請來旁聽,日后好替自己作證的。
因為不管他本人有沒有二心,從這封信被送到他手上那刻起,他就已經無法從這件事中摘出去了,即便是把人處置了,然后裝作不知情,也成禍患。
于是岳鐘琪決定主動向雍正告發這件事。
岳鐘琪把這件事上報給了雍正,并急切地剖明心跡,表示自己絕無二臣之心,雍正接到奏報后,大為震怒,當下就派人趕赴湖南,把整件事查個水落石出,把主謀緝拿歸案。
曾靜倒是不像弟子張熙那樣有骨氣,被抓時嚇壞了,面對著兇神惡煞的官兵,很快就痛哭流涕地求饒起來。
把人帶到雍正面前后,雍正看著眼前兩股戰戰的老書生,開始發問了。
曾靜在信中指責雍正犯了十條罪,謀父逼母、酗酒好色、任用奸佞等等,雍正當著曾靜的面逐條批駁了這十條罪名,說這些都是謠言。
尤其在批駁「好色」那一條時,雍正更是龍顏震怒——說我篡位什麼的就算了,說我好色這實在是不能忍!
雍正怒道,單論不好色的程度,全天下人沒一個能比得上我,我非常有自信做到了「遠色」二字,諸王大臣近侍都能證實這一點,妳居然敢誹謗說我好色,不知道我好的是誰的色?寵愛的又是哪個妃子?
有歷史專家統計過清代皇帝的后宮狀況,從努爾哈赤到雍正他爹康熙,人均十個、二十個妻妾嬪妃,光是給康熙陪葬的后妃就有35人,而雍正的后妃只有8人,所以在這方面,雍正也確實有點委屈。
雍正只在位13年,留存的朱批奏折卻足足有41600本,平均每天要批9本奏折,合計要寫兩三千字的批示, 當真是日以夜繼全天奮斗的加班狂人,一個勤政的皇帝,是抽不出什麼時間好色的。
曾靜當然不知道自己冤枉了皇帝,面對雍正的審問,他也根本回答不上來,他就沒見過雍正,對雍正的這些評價都是道聽途說來的,通過這些謠言在心中描摹出了一個殘暴荒淫的雍正形象。
雍正讓曾靜老實交代他到底從哪聽說的這些謠言。
曾靜為了保命,只好開始搜腸刮肚地回憶自己都是從哪些地方哪些人的口中聽來的這些流言。
曾靜每交代出一個地方一個人名,雍正就派人去追溯來源,最終將謠言來源鎖定了一批流放廣西途徑湖南的犯人。
這些犯人以前都是其他阿哥王爺門下的太監,主子落難后他們也遭了罪,于是對雍正心懷怨憤,添油加醋地散播關于雍正的流言。
查清來龍去脈后,按理說就該問責了,曾靜意圖策反官員起兵造反,犯的是「十惡不赦」的首罪,謀反罪,足以誅九族。
曾靜觸犯了本就以手腕冷酷鐵血著稱的雍正的逆鱗,豈有命可活?
但雍正不僅沒動曾靜一根汗毛,對他的處置出乎所有人意料。
雍正追查期間,曾靜不僅沒像所有人以為的那樣被投進死牢受盡百般酷刑,他不僅被好吃好喝照顧著,還接受了一番來自皇帝的「思想改造「。
雍正似乎是鐵了心要把曾靜對自己因流言而產生的壞印象一掃而光,天天丟給他一大批朱批奏折諭旨,讓他在一邊跪著讀。
還派出各路大臣源源不斷地給曾靜灌輸自己是如何勤政愛民的大量事例,不僅如此,雍正還要時時親自「開導」他。
雍正的努力沒有白費,試想曾靜每天都要大量閱讀皇帝的批閱過的奏折,還有一堆人在妳面前叨叨我們的皇帝是多麼勤奮愛民,久而久之,不被「洗腦」成功才怪。
曾靜被改造成功了,雍正又下令讓朝廷編撰了一本書,將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包括曾靜是如何寫信試圖策反的,給皇帝安了哪些罪名,皇帝反駁的諭旨,以及曾靜張熙兩人的供詞,匯編成了一本10萬字的書,叫《大義覺迷錄》。
出了書還不算完,還要全國巡演。
雍正下令讓朝中大員帶著曾靜師徒倆離開京城,一路南下,在南京、蘇杭一帶巡回宣講,讓曾靜親身說法,表示自己是如何受到謠言蠱惑,抹黑雍正,見到雍正本人后又是如何被折服云云。
皇帝親自主持編輯,又下了狠功夫在民間作宣傳,《大義覺迷錄》也算是達到了雍正預期的目的,在民間流傳甚廣。
至于曾靜,雍正也沒想著殺,甚至給乾隆還留下遺訓,子孫后代皆不許殺曾靜。
但實際上,雍正前腳死,乾隆后腳繼位,立即下令誅殺了曾靜等人,還禁止了《大義覺迷錄》在民間的發行和傳閱。
對此,有人認為乾隆違抗父命,是不忠不孝,也有人認為乾隆是真正的智慧,雍正反倒弄巧成拙了。
有史學家認為,雍正編書宣傳本意是為了辯解自證,宣揚清朝德政,但其實也是進一步擴大了流言的傳播度,加深了人們對那十項罪名的印象,畢竟民間獵奇,自然更趨向于迎合那些離奇的謠言,以此作談資。
而乾隆相較于父親,就比較懂得水濁勿攪的道理,會讓水變得更渾,而是讓其自己沉淀。
不過兩位皇帝的做法都有各自出發點,也不好評價誰對誰錯。
雍正駁斥完曾靜給他列的十條罪名后,甚至還賭咒發誓,朕倘若有一字虛言,必要受到上天責罰。
說實話,雍正的這句話已經不像一個皇帝會說出口的了,更像是一樁冤案里想要極力證明自己清白的被告。
而雍正可是皇帝啊,覺得誰觸犯了自己,殺了便是,居然如此剖心剖腹地證明自己,實在是不可思議。
可見雍正確實覺得自己很冤,所以才會做出這一系列不顧身份的「較真」行為,也可以看出這位冷酷帝王的強悍外表下其實是一顆沒有世間想象的那般冷硬無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