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順帝13歲登基,勵精圖治幾十年,為何卻成為了元朝的亡國之君?
2023/01/03

元順帝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年幼時父母被叔叔所殺,自己也被囚禁高麗。因此,他登基后,前期銳意進取,不僅恢復了科舉考試,還開展起了廉政建設,這樣一個人為何會成為元朝的亡國之君?

1.多事之秋

興衰更替,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乃至一個人來說總是永恒不變,逃不掉的鐵律。

當一個王朝從歷史的舞台上黯然退場時,它總會有許許多多的狼狽與不堪,不見當初興盛時的顯赫榮華。

元朝也是這樣。

時間進入十四世紀中葉,當元太祖至元成宗這一批明君英主故去時,元朝已不復當年的強大,權臣,土地兼并和貪腐以及兄弟鬩墻,頻頻內亂就像白蟻一樣在逐漸蛀空這個龐大的帝國。

元朝

誠然,在這期間,不是沒有后起之秀打算拯救這個漸漸步入暮年的帝國,其中就包括元仁宗與元英宗父子,可身處在這個位置上勤政的人,又有哪一個不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呢?

稍不留神,所謂的勤政就有可能事倍功半,或是利在當代,卻荼毒萬世。

元英宗

元朝之所以會在1368年退出中原成為地方性政權,乃至退化成北元-蒙古諸部,史家無不注意到了元朝政府晚年的種種貪污腐敗與荒誕,不過真正的禍根恐怕并不只有這些老生常談。

筆者認為,這個禍根其實早就埋下了。

埋下這個禍根的人,就是曾經締造中興的元仁宗。

元仁宗

2.苦命明宗

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初八,當整個中國正沉浸在新年喜慶的氣氛之中時,在白雪皚皚的大都宮殿里,繼位三年多的元武宗不明不白地停止了呼吸,離開了人世。

在他身前一直積極干政的元仁宗最終還是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帝位,在他哥哥尸骨未寒時,他便毫不猶豫地違反了兄弟叔侄世世相承的約定,不僅將自己的兒子元英宗立為皇太子,還將自己的侄子元明宗毫不留情地一腳踢出了大都,封為周王,就藩在極為偏遠的不毛之地——云南。

看著叔叔那冷若冰霜的臉,元明宗滿懷恨意,他不僅在臨行前取走了元世祖的御鎧,更是在延祐三年(1316年)的十一月走到延安時與前來參拜他的父親舊臣一起發動了叛亂,此次叛亂聲勢極為浩大,整個陜西群起相應,兵鋒一度抵達山西永濟,仁宗甚至準備御駕親征。

可元明宗的資質畢竟太輕,如同一只羊統御一群狼——很快軍隊便發生了內訌,在仁宗軍隊的夾攻下樹洞猢猻散。

這下云南是去不成了,元明宗只能攜帶著臣子披星戴月跋山涉水,風餐露宿,逃到了察合台汗國境內。

察合台汗國

察合台汗國此時已是也先不花一世繼位,聽聞元明宗逃難到此,他便意識到了他的奇貨可居,遂不僅擺下宴席熱烈歡迎他的到來,還拒絕了元仁宗方面引渡的要求。

元明宗一行人總算安頓了下來,在察合台汗國客居的歲月可能是他短暫一生中唯二的安穩時光,在這里他分別邂逅了兩位異族女子,生下了元惠宗與元寧宗。

元寧宗

而在這段時期,他的叔叔元仁宗去世了,這位蛇蝎心腸的「仁」君直到去世也沒有懊悔驅趕侄子,他滿以為他的子嗣會千秋萬代,可他萬萬沒想到報應不爽的道理。

——同樣也是三年多,他的兒子元英宗在元武宗當年繼位的上都附近遇弒。

在元英宗之后,元朝皇位落入了元成宗長兄甘麻剌的兒子也孫鐵木兒手中,史稱泰定帝。

泰定帝

五年之后,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十日,泰定帝也去世了,沒有留下誰繼位的遺命。

一直在江陵低調行事,韜光養晦的元明宗弟弟元文宗眼見朝中無主,便在父親舊臣燕帖木兒的支持下繼位為帝,并迅速扳倒了泰定帝舊臣在上都擁立的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

至此,明宗已經在察合台汗國客居了十三年,這十三年安穩而孤寂,根本沒有人來朝覲他,這位本該接元仁宗的班的老太子似乎被整個世界遺忘了——加之察合台汗國始終對他心懷戒備,故而他沒能發展出自己的勢力。

就在他幾乎覺得客死察合台汗國是他最終的歸宿時,他接到了元文宗的邀請——邀請他回去繼位稱帝!

元文宗

原來,遠在大都的元文宗此刻同樣眷念親情,也怕自己得位不正惹人非議,所以才主動向身在察合台汗國的哥哥伸出了橄欖枝。

而他的邀請很快便像是春雷一般驟然在中國大地上炸響開來,包括察合台汗國可汗燕只台吉之內的漠北諸王與父親的舊臣旋即紛至沓來,慶賀的甜言蜜語與夜夜宵歌的氛圍讓元明宗一陣恍惚。

他仿佛又回到了父皇還在時那般眾星捧月,高高在上的時候,他終于……要時來運轉了麼?

元武宗

恍惚過后,正值三十歲壯年,血氣方剛的元明宗當即拍了板——他要回去繼承這本屬于他的大統!

天歷二年(1329年)正月二十八日,在元文宗的第二次迎接下,元明宗終于繼位于哈拉和林,四月初七,他不僅收到了燕帖木兒獻上的元朝玉璽,更是頭一次接受了百官正式的朝賀。

哈拉和林

可能是一路上受到的歡迎太熱烈,到了和林之后,元明宗已是有些醺醺然陶然忘憂,他不僅開始把親信安插到了各部院中,還下召說要「聽政之暇,宜親賢士大夫,講論史籍,以知古今治亂得失」。

說者可能無心,聽者一定有意,一直跟著他,被他剝奪了知樞密院事與大部分軍權的燕帖木兒就在其中品味出了清算政敵的意味,一個陰暗的計劃開始在他腦海里成型。

八月初一,元明宗到達了他父親建設的中都(今河北張北北部),次日,元文宗便從大都趕來謁見了兄長,就在兄弟相逢正歡之時,三天后,這位僅僅登基數月,空有一腔大志的悲情帝王突然暴卒,年僅三十歲。

在元文宗的指示下毒死兄長的燕帖木兒

原來,權力早已腐朽了元文宗的心,早在對兄長伸出橄欖枝時,他便已下令為自己的元妃造了皇后冊寶,同時又在明確了兄長即將南返的情況下搶先完成了冊命皇后告于南郊、太廟,以及在大明殿冊封皇后的一系列儀式。

這些舉措無一不在標榜自己才是合法的君主。

3.悲情惠宗

八月十五日,回到上都六天后,元文宗再度匆匆繼位,恢復天歷年號。

這位君主雖然漢文化水平較高,擁有似如唐太宗的書法,繪畫水平也十分超群,非但沒有半點儒雅之氣,反倒與元仁宗一樣蛇蝎心腸。

唐太宗

在殺害了那些在他的命令下殺害兄長的近臣(除了燕帖木兒)之后,因年僅三歲的侄子元寧宗沒有威脅,他便將其留在了宮中養育,準備洗腦成自己的兒子,而對于已經九歲,已經開始記事的元惠宗,他仍舊露出了獠牙。

1330年7月,元惠宗戴上沉重的鐐銬,隨即被裝進了囚車流放高麗大青島。

大都去高麗數千里遠,塞外胡天八月即飛雪,沿途不僅要淌過大河,翻過大山,鉆密林,還要忍受毒蟲的叮咬與鐐銬的沉重與緊箍的痛苦,負責押送的士兵也沒有了昔日的恭敬,怒罵時常夾雜著雨點般的馬鞭徑直抽在這位九歲孩童的身上。

高麗

不知有多少個夜晚,元惠宗一邊用手抓著破碗里發餿的牢飯吃一邊仰望著頭頂的星空,在那片浩瀚間一遍又一遍在心里默默勾勒父親和一歲時就撒手人寰,離他而去的母親的模樣,骯臟的頰邊落下滾滾熱淚。

更不知有多少個夢里,他又回到了察合台汗國的草原,回到了那段他們家人最安穩的歲月里,他又聽見了父親的談笑聲,又感受到了父母溫暖的懷抱,聽見了父母的聲聲呼喚,醒來時,卻只有孤燈一盞和被淚水打濕的枕巾。

他甚至連放聲大哭,訴說自己思念父母的權力都沒有,就在他被逐出大都時,他那位好叔叔,就已經下了旨意——他不再是父親的兒子,他變成了一個野種。

元明宗

到了高麗之后,無情的命運又一次找上門來,由于有人向文宗告密,說遼陽與高麗要奉他為主造反,于是大都方面又來了新旨——將他流放到距離高麗萬里開外的廣西靜江。

在那個寒冬臘月的天氣里,他又在官員與士兵的拖拽下被硬生生拖進了船艙,在冰冷刺骨的海水里足足浸泡了大半年,期間歷經無數驚濤駭浪,終于到達了廣西。

等到了監視居住的大圓寺后,由于在高麗時連枷鎖都沒來得及下,他的手腕已是血肉模糊,皮肉幾近脫骨,又染上了嚴重風寒,整日高燒不退說胡話,好在公道自在人心,大圓寺的秋江長老眼見他太可憐,不僅去了他的枷鎖,醫好了他,更給了他從未有過的系統教育。

大圓寺(現為靖江王府)

——這一年里,惠宗不僅在他的教導下學習了《論語》,《孝經》,還每日練習寫字兩張。

最重要的是,由于深感回去的機會渺茫,惠宗逐漸放蕩形骸,常常掘地為穴,撒尿其中,然后活成泥,做成各種玩具。又喜歡養「八角禽」,有時鳥飛到池塘中的枯樹枝上,他竟顧不得脫靴,下水捕捉,是秋江長老多次加以制止,規范了他的言行舉止,教他如何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這個時機很快就來了,也許真的是因果報應,早在惠宗剛被流放高麗時,元文宗設立的皇太子便早早就去世了,相信因果報應的元文宗不僅大駭,更覺得這是他殺害大哥明宗的報應,于是,在生命的最后幾年,每談到殺害大哥時他都非常愧疚,也不再冊立次子燕帖古思,決意傳位給惠宗。

元朝

但是當初與他同謀,還是殺害明宗的劊子手的燕帖木兒卻害怕元惠宗的反攻倒算,封鎖了他的詔書,于是在遺憾與愧疚之中,至順三年(1332年)八月,文宗病逝,終年二十九歲。

在他死后,由燕帖木兒做主,一直被他養育宮中的明宗次子元寧宗登基繼位,可是元寧宗身體羸弱,繼位53天就去世了。

這下燕帖木兒沒轍了,只能把元惠宗迎回大都。

臨走前,元惠宗不僅正式拜別了對他有再造之恩的秋江長老,還將曾經所學的課本裝在一個小皮夾里,一直貼身帶著,以便隨時翻看回憶當初長老對他的克護之恩,同時謹遵長老的囑托繼續韜光養晦,在燕帖木兒陳述迎立之意時,表面驚恐畏懼一問三不知。

燕帖木兒之子唐其勢(奇皇后劇照)

燕帖木兒見他貌似癡傻,心中懷疑,于是也沒有立馬立他為帝,就這樣元朝的皇位整整空缺了半年之久,直到他因為縱欲過度而死。

至順四年(1333年)五月,元文宗皇后在內定了燕帖古思做太子后,隨即立元惠宗為帝。

這位顛沛流離的太子終于登基了,誰能想到他最后竟會是元朝統治全中國的最后一代帝王。

4.后記

登基之后,元惠宗在最初的一段時間里,一直是一位傀儡君王,在這期間,他依舊沒有任何可以交心的朋友,在權臣的互相傾軋與荼毒生靈中閱盡千帆,直至脫脫的出現。

脫脫

因為長時間沒有親人朋友的陪伴與教導,受教育的時間也實在太短,每天甚至過的是朝不保夕,說不上什麼時候就會被殺害的日子,曾經那段凄苦的流放歲月造成的,還未愈合的心靈創傷便開始慢慢惡化,他開始迷戀起了權力——只要牢牢掌握了權力,權力就能給他帶來安全,帶來榮耀,帶來追捧,帶來一切!

所以,在伯顏專權時,他便開始表現出對權力的強烈渴望,當伯顏奏請殺絕漢人五大姓時,他第一次勇敢地開口拒絕了他。

在伯顏死后,在脫脫等人的真心擁戴下,他終于掌握到了大權,多年以來壓抑在心的怨恨一朝得以釋放便是瘋狂的反攻倒算,他不僅賜死了文宗皇后,銷毀了文宗當年說他是雜種的詔書,還搗毀了元文宗的牌位與太廟,流放了燕帖古思。

文宗皇后卜答失里

隨后,秋江長老當年的教導便起了作用,他一時清除了朝中的所有奸臣,啟用了一直真心擁戴他的脫脫,蘇天爵、王守誠,察罕帖木兒等等賢臣,宣布與天下更始,不僅恢復了科舉制度,還頒行《農桑輯要》,整飭吏治,征召隱逸,蠲免賦稅,開放馬禁,削減鹽額,編修遼、宋、金三史,實行儒治——包括開經筵與太廟四時祭、親郊祭天、行親耕禮等活動。

隨后,銳意圖治之心尚十分迫切的他又頒行了《至正條格》、定薦舉守令法、派遣二十四名官員巡視宣撫全國各地,對于每個地方官他都要親自接見,考察其賢愚,并諄諄告誡那些陛辭的地方官說:「汝守令之職,如牧羊然。饑也,與之草;渴也,與之水。饑渴勞逸,無失其時,則羊蕃息矣。汝為我牧此民,無使之失所,而有饑渴之患,則為良牧守矣。」

可即便元惠宗如此賣力地整頓政府,期望能扭轉元朝的頹勢,吏治仍然重疾難返,許多官員陽奉陰違,到了地方之后便仗著天高皇帝遠肆意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許多天災也在此時降臨,甚至大都都受到了影響,面對遍地的饑民,元惠宗只得下召罪己,然后命令官府努力賑濟。

當時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丞相造假鈔,舍人做強盜。賈魯要開河,攪得天下鬧。」

察罕帖木兒

最終,由于脫脫的變鈔和治河之策失誤,1351年,元末農民起義終于爆發,紅巾軍一時之間風靡中國的大江南北,甚至將上都燒毀,元朝政府在中國各地的統治趨于癱瘓。

面對這種情況,元惠宗再次下旨讓脫脫與察罕帖木兒親往督師,同時病急亂投醫的同意脫脫依賴地主土豪的捐獻與義兵來對抗紅巾軍的建議,又直接埋下了之后軍閥混戰的惡果。

直至1353年底,在脫脫與察罕帖木兒以及各路義軍的圍剿下,紅巾軍運動一度轉為低潮,許多首領接受了元朝的招安,就連倡導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朱元璋也在預備著投降大元。

明太祖朱元璋

可就在這個決定元朝命運的緊要關頭,一直被元惠宗崇信的奸臣近侍哈麻利用元惠宗那變態的權力控制欲使得他相信了脫脫蓄意謀反,1355年12月,脫脫全家在被流放云南的途中又被哈麻擅權殺害。

雖然哈麻最后也因為想要染指元惠宗的權力,而被元惠宗貶斥誅殺,但元朝國勢已經徹底無法挽回。

1368年正月,感嘆朝中無人的朱元璋稱帝,建元洪武,國號大明,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北伐。

徐達

同年七月二十八日,元惠宗逃出大都,帶著他對權力的那變態般的渴望回到了蒙古草原,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雖然十月份頗思重新振作的他便啟用王保保擊敗了明軍,但明朝問鼎中原已成定局。

縱觀元朝后期的局勢,從皇室層面上來說,那位狠毒的元仁宗無疑開了一個極壞的頭,是他率先反悔兄弟約定,給了后人元文宗與居心叵測的燕帖木兒樹立了榜樣。

而出爾反爾的元文宗更是蛇蝎心腸,是他的狠毒徹底葬送了元朝,如果他沒有殺害銳意進取的兄長,放任燕帖木兒擅權,沒有流放侄兒元惠宗,能讓元惠宗平平安安在親人的陪伴下得到極為系統的教育,他斷不會對權力產生近乎瘋狂的欲望,元朝后期的局勢其實尚未可知。

總之,元朝中葉至末期那一樁樁血淋淋的兄弟鬩墻,宮闈慘案其實寫滿了權力二字,在權力魔力的蠱惑與慫恿之下,真是最是無情帝王家啊……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