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人多以詩句寄情感,利用寫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像是王維在家鄉時候,常與朋友一起,而那年赴考時卻是獨自一人。所以寫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美好詩句。
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辛棄疾是將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
無論是王維或是辛棄疾他們所表達的方式都是相同的, 因為文化的傳承總是源遠流長的。
大家熟知的李白也是用同樣的方式來寄托情感,他曾寫下二十八字的肉麻情詩來吹捧楊貴妃,開篇兩句人人都會背。
世人皆笑李太白,卻也都想成為李白。 他五歲便通讀「六甲」,十五歲的時候便創作了自己的詩句,還受到了大家的推崇。
二十四歲時,李白便離開家鄉開始遠游,便有「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之話。
這樣的一位詩人怎麼會只想遠游?他也有自己的抱負和理想,想要為國付出自己的力量。
那年,受到了相識之人的推薦便榮登官位, 可是誰會想到官場失意,十年漫游一事無成。
當時的心情想必大家也可以體會的到,一事無成,但是結交到了眾多好友。
雖說好友甚多,但是一直未能得到重用,這也是他的遺憾。直到天寶元年,因為自己的才氣逐漸被人們重視,得到了重用。
時光飛逝, 李白也沒有抓住僅有的機會,又繼續他的漂泊之旅。
他的一生雖是漂泊但也娶過四個妻子,首位妻子也算是高門大戶,便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讓他覺得不堪。
她去世后,便有了第二位妻子的存在,但也以不好的結果收場。第三位妻子仿佛是他認為命中注定的人,信任她愛護她,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也是離開了他。
直到第四位妻子的出現、離開讓他更是思念不已。「千金買壁」的佳話便是關于他們的故事,本以為也會是好的結果。
還是那句話「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這次是李白因禍下獄, 他的這任妻子也想辦法救他,他也看到了妻子對他的情深義重。
便在獄中寫下了《自代內贈》來表達當時自己對妻子無限思念。
李白的一生說來也是坎坷不已,仕途不順,婚姻也不美滿, 而這樣的人生過起來也是需要很大的決心。
李白這一生所經歷的也屬實是有些多了,遠游、重用、結婚都讓他疲憊不堪,但最讓他難以接受的恐怕是寫詩吹捧楊貴妃這件事。
李白所處年代正是唐玄宗上位,他也常寫詩夸贊唐玄宗,因此他又有了被重用的機會,便在朝中有了一官半職。
他的才情是完全可以讓人感受到的,因為他寫詩的風格多變,各具其特色,也常受到世人的追捧。
可是當時已經受到重用了,為什麼又被貶?這又要從他寫詩贊美楊貴妃說起,他曾寫詩贊美,唐玄宗也很開心。
《清平調·其一》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兩句便是李白贊美楊貴妃而寫下的其中兩句詩。
這兩句最是著名,世人也常常吟讀,而李白卻因此被貶,當唐玄宗封賞他時李白卻表現的不夠高興,就引起了皇帝的不滿。
他的人生也是奇妙,結識了很多好友卻在自己最需要幫助時沒有人援助他, 所以孤立無援的他只能再次遠游。
生活不如意,卻也奈何不了,只能妥協于它。
李白的詩大多的表現是非常淋漓盡致的,他一生寫下了無數的詩, 也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學作品。
李白的詩,雖只有寥寥幾字卻表現出了無盡了意境,讓人身臨其境感受頗深。這樣的杰出詩人卻死因不明,令人遺憾。
根據史料記載,李白病逝的時間是六十二歲,在當時,他已經知道自己就要離去, 便在臨終前寫了《臨終歌》這首詩歌。
這首詩歌可以說是他對自己的一生的總體闡述,也是對自己事業沒有完成的遺憾,其實我們也可以認為這是他寫給自己的墓志銘。
他生前有過四個妻子,但也只有兩兒一女,女兒在出嫁沒多久也去世了, 兩個兒子尚且存活。
家庭生活是如此,事業也難已把持。我們現在記得最多的是詩人李白,卻鮮有聽聞政治家李白,這就是差距。
顯而易見他的政治生活是非常慘淡的,這就讓人替他感到惋惜。當官失敗還是要從他當時所處的政治生活談起,就像是唐玄宗讓李白寫詩贊美楊貴妃,因對受賞時的態度不滿就被貶,這樣的事件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作為一個官員不能利用職位造福百姓,卻在這里寫詩贊美貴妃,或許當時李白也并不愿意接受這檔子差事。
再者,當時皇權都掌握在皇帝宗室手里,對于他這樣的普通平民來說,想要出頭實在是太難了。
生活事業百般不順,這換作任何一個人也會有崩潰的時候,更何況當時動蕩的年代, 輕則被貶,重則就要被砍頭。
無論是他遠游各地,寫詩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負或是當年獻詩給唐玄宗和楊貴妃,這些事都能很明顯的看出來他對于朝廷的態度。
他想要將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都實現,可是現實卻將他一再打擊, 所以便有了《臨終歌》這篇詩歌。
根據他自身性格來說,其實他是比較偏于高傲性的,這一點可以從為楊貴妃獻詩這一事件體現。
二十八字肉麻情詩,世人皆記「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兩句,也不難看出他的才能。
生活百班無賴,現如今的我們更是如此,面對這一件又一件的難事,都需要自己去解決。內卷的年代, 沒有任何金錢和能力那就要吃很多的苦頭,所以我們又何嘗不是每個「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