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的ㄙˇ,純屬是自己把自己作沒的。
公元881年,私鹽販子黃巢將唐僖宗趕出長安,自己當了老板,但唐僖宗氣不過,調集兵馬進行反撲,最終成功平定黃巢。
而在平定黃巢的過程中,黨項族大將拓跋思恭,立下了不少功勞,事后,唐僖宗賜姓李,并將他封為夏州節度使,統轄夏州(今陜北)等地。
自此,李家便一直守在陜北的黃土高坡上,即便是中原經歷了混亂的五代時期,但李家的地位始終不變,甚至還越做越大。
李元昊便是夏州李家的后人。
到了李元昊出生那年(公元1003年),他的祖父李繼遷已經被大遼封為「夏國王」,但不幸的是,李繼遷在次年偷襲北宋平涼府時,被一箭射ㄙˇ。
李繼遷一ㄙˇ,兒子李德明繼位,他深知大遼和大宋都得罪不起,于是,悟出了「聯遼睦宋」的經營方針,自此一門心思的在宋、遼之間吹拉彈唱。
還別說,李德明的思路,不僅正確還很有效,尤其是同宋朝結成貿易伙伴關系后,夏州的經濟得到了飛躍式增長,基本實現了全民奔小康,對此,李德明十分滿意。
但有人對此卻很不滿意,這個人就是李德明的兒子李元昊。
李元昊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學習成績向來都是第一名,俗話說知識能擴展人的視野,而李元昊的視野被打開后,就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自己的老爹李德明,今天抱遼國叫爸爸,明天又給大宋當馬仔,整日卑顏屈膝,活得那真叫一個憋屈。
因此,李元昊對此就十分不滿,憑什麼自己家要給別人當孫子?
恰好,當時李德明派了一隊使臣,到大宋用馬匹換取物品,結果使臣走的時候帶了100匹良馬,回來卻只帶回來一堆沒什麼用的瓷器。
為此,李德明很生氣,一氣之下,ㄕㄚ了使臣,看到這一幕,李元昊覺得,有必要找父親談一談了。
嘗諫曰:「吾戎人,本從事鞍馬,今以易不急之物已非策,又從而ㄕㄚ之,則人誰肯為我用乎?」---李元昊
什麼意思呢?李元昊的大意就是說,我們黨項人,歷來是戰場上的勇士,他們被你逼著去做生意,已經不是良策,如今你又因為生意做賠了ㄕㄚ了他們,這以后誰還敢給你出力?
說這些話的時候,李元昊剛滿十歲。
而李德明對兒子的話,也深以為然,自此,開始埋頭髮展自身實力,并且,在通過和遼國的幾次「武力交流」后,李德明成功贏得了遼國的尊重,被其冊封為「大夏國王」。
同時,李德明考慮到,萬一將來遼、宋開戰,難免會殃及自己,因此,他決定遷都,最終,他搬到了懷遠鎮(今寧夏銀川)。
在此期間,李元昊慢慢長大,成了一個英武的青年將軍,不僅作戰勇猛,且神出鬼沒,當時在北宋邊軍中,流傳有不少李元昊的傳說,均稱其是曠世之才。
在這種傳說之下,李元昊的形象越發神秘高大,駐扎在陜西邊境的宋將曹瑋,幾次想會一會李元昊,但始終未能如愿,最終派人偷偷畫了一幅畫像,曹瑋拿到后,連連驚嘆。
「真英雄也!若德明ㄙˇ,此子必為中國患!」---曹瑋
對于兒子的出色,李德明很欣慰,因此也就將李元昊立為了繼承人,同時,在公元1029年,為了繼續與遼國交好,李德明決定,向遼國為兒子請婚。
而遼興宗也樂意與其保持友好關系,最終,批準將妹妹興平公主嫁給了李德明之子李元昊。
做完這一切安排之后,李德明撒手人寰,李元昊繼位,這一年,他29歲。
繼位之后,李元昊認為,大夏國不能再像之前那樣低聲下氣了,要改頭換面,要揚眉吐氣,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就在李元昊的操持下開展起來。
發明黨項文字、提倡「忠實為先、戰斗為務」的思想、仿照大宋完善各部門職能架構和相關制度等等,這些都是李元昊在繼位后,大力推行改革的種種策略。
而經過他這麼來回折騰,大夏從一個松散部族,儼然變成了一個五臟俱全的小國家,但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就對李元昊的折騰提出了反對意見。
這個人是李元昊的舅舅衛慕山喜,他認為外甥李元昊不是當國王的料,自己才最有資格,于是,密謀計劃除掉李元昊,結果衛慕山喜保密工作沒做好,謀ㄕㄚ計劃不慎被李元昊得知。
最終,李元昊展現出了狠辣的一面,他處ㄙˇ舅舅衛慕山喜,又將舅家所有親戚綁上石頭扔進河里,然后,端著一杯毒酒,逼迫母親衛慕氏喝了下去。
衛慕氏一族,自此悉數被誅滅。
料理完內政之后,李元昊踏上了征途,他用四年的時間,完全占據了河西走廊,一時間,威名令遼國和大宋都深感震動。
看到李元昊很猛,遼國就以親家的身份,派人前來慰問,并封李元昊為西夏王,而大宋也派出使者,對李元昊封賞,賜其為西平王。
不過,李元昊對于遼、宋兩國的熱情,都不感興趣,他并不需要被兩國承認,因為他準備單干了。
最終,在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登基稱帝,建立西夏,他注銷了自己的李姓,改號為「兀卒」,并封妻子野利氏為憲成皇后,立兒子寧令哥為皇太子。
稱帝之后,李元昊給大宋寫了封信,大意內容就是追憶自己祖上拓跋氏如何如何英武,曾經為中原王朝做過多少貢獻云云。
他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要宋朝承認他稱帝的合法性。
宋朝的回復十分干脆,只有一個字「滾」。
大宋很生氣,后果很嚴重,不僅削奪李元昊的「賜姓官爵」,同時,停止互市貿易,緊接著在宋夏邊境張貼榜文,懸賞重金高官捉拿李元昊。
據說,當時大宋最高價出到兩萬兩黃金,一時間,不少江湖豪杰躍躍欲試。
不過,李元昊對此絲毫不擔心,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之后,李元昊又寫了一封「嫚書」遞給宋朝,其內容更是囂張至極。
嫚書中,李元昊極盡所能的羞辱宋軍很挫,同時又拿大遼來威脅宋朝,總之,他的目的,就是想通過此舉來激怒宋朝,只要宋朝開打,那麼戰爭的責任就歸于宋朝。
而李元昊,就可以用「正當防衛」的理由,起兵入侵宋朝。
最終,雙方正式在公元1040年展開戰爭,一直打到公元1042年結束,期間,李元昊組織了三場大規模戰役(三川口戰役、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三場均以李元昊完勝告終。
這下,李元昊頓覺嘚瑟,霸氣無比地說到「朕欲親臨渭水,直據長安」。
而宋朝這邊,接連慘敗的消息傳到京城后,朝野震動,時任宰相的呂夷簡連連驚呼「一戰不及一戰,可駭也」。
不過,李元昊雖說在戰場上風光無比,但連年的對宋戰爭,也害苦了西夏的老百姓,尤其是與宋朝停止互市,導致老百姓各種生活物資奇缺,就連茶葉都買不到。
由此,西夏國內對李元昊也是怨聲載道,不少西夏百姓不是造反就是越境逃入大宋,這就讓李元昊十分頭疼。
直到這個時候,李元昊才明白,當年父親李德明為何會向宋朝裝慫。
這個時候,又發生了一件讓李元昊鬧心的事,原本他想拉上遼國一起對付大宋,因此就寫了一封合作建議書,送到遼國,結果,遼國不僅沒與他合作,反而一轉手就把他的合作書傳到了宋朝。
宋朝也十分知趣,為了避免夏遼合盟,趕忙向遼國送上了一大筆錢。
就這樣,遼東未出一兵一卒,就從中間賺取了高額的回報,這件事讓李元昊知道后,氣得幾天幾夜都沒睡著,連最愛吃的烤肉都覺得不香了。
原本他以為,自己聯合遼國,就會讓大宋兩面受敵,不曾想遼國居然來了這麼一出,這就讓他覺得自己十分孤獨,怎麼兩面受敵的變成自己了?
最終,結合國內和國際形勢,李元昊決定向大宋求和,畢竟暫時裝慫一下,不僅有吃有喝還安全。
而宋朝呢,武力上也確實打不過西夏,因此,借坡下驢,接受了李元昊的求和。
于是,雙方經過一年多的洽談,最終達成協議,協議規定,大宋則每年送上白銀十萬兩,外加絲綢、茶葉等物資若干,同時啟動雙邊貿易。
而西夏,只需要向大宋俯首稱臣即可。
不得不說,大宋真是財大氣粗啊,你李元昊是不是不服?那好,我就用錢砸你,一直砸到你服氣為止。
李元昊表示,老板牛批,老板萬歲。
就這樣,大宋和西夏,進入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不過,大宋深知李元昊反復無常,因此并沒有對西夏放松警惕。
當時,李元昊手下有兩員大將,分別是野利遇乞、野利旺榮,這二人作戰勇猛,在定川寨之戰中大破宋軍,宋朝對這二人極為忌憚。
為了消除這種威脅,大宋名將種世衡就想到了一個主意,準備利用李元昊的多疑,以離間計的方式,借李元昊之手,除掉這二人。
最終,種世衡的計劃很成功,他派一個叫王嵩的人到西夏做臥底,三言兩語,就成功地讓李元昊ㄕㄚ掉了野利遇乞、野利旺榮。
二人ㄙˇ后,李元昊并沒有覺得開心,因為他的妻子野利皇后鬧起來了。
野利皇后是野利遇乞和野利旺榮的妹妹,哥哥被丈夫ㄕㄚㄙˇ,她自然不愿意,因此,一天到晚就在李元昊面前撒潑哭鬧。
但沒等野利皇后把氣撒完,丈夫李元昊又干出了一件讓她更為窩火的事來。
野利遇乞有個妻子叫沒藏氏,在丈夫ㄙˇ后,無意間遇到了李元昊,結果,李元昊十分喜歡,一來二去,兩人就發展成了秘密情人關系。
俗話說紙包不住火,兩人的關系最終被野利皇后得知,本身她對李元昊ㄕㄚㄙˇ自己哥哥就十分不滿,如今李元昊居然和自己的前嫂子不清不楚,這如何不讓野利皇后惱火?
原本,按照野利皇后的脾氣,是一定要ㄕㄚ沒藏氏的,不過,考慮到她畢竟是自己的前嫂子,野利皇后心軟,放她一馬,只是將其送進寺廟出家為尼。
同時,她勸諫李元昊,說你是一國之君,卻這樣對待大臣的遺孀,傳出去有損形象,說了一大通,就是讓李元昊答應自己不要再這樣做。
剛開始,李元昊覺得妻子說得很有道理,于是就答應了她,但沒過多久,李元昊故態重現,背著野利皇后,跑到寺廟與沒藏氏幽會。
并且,兩人還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諒祚」。
這個李諒祚,就是西夏的第二任君主。
李諒祚出生后,深得李元昊的喜歡,加上沒藏氏沒事就在他耳邊吹枕邊風,因此,李元昊就有了改立太子的想法。
不過,要改立太子,那首先需要將沒藏氏扶正,因此,在李諒祚出生的當年,李元昊便一紙詔書,廢黜野利皇后,改封沒藏氏為后。
只不過,李元昊當時沒想到,他的這一舉動,為他不久后被ㄕㄚ埋下了伏筆。
野利皇后被廢除之后,他的兒子,也就是太子寧令哥,知道父親下一步就是要廢黜自己,因此,就和母親商量該如何應對。
而就在寧令哥母子商量該怎麼處理當前局面時,李元昊再次鬧出了一個幺蛾子。
寧令哥當時已經結婚,妻子是沒移家族的沒移氏,既年輕又漂亮,結果,不出意外的,也被李元昊看上了。
于是,李元昊將沒移氏納入后宮,百般寵幸,還將其封為了「新皇后」。
這下,寧令哥炸毛了,母親的皇后之位被廢黜不說,自己的太子之位也岌岌可危,如今,居然媳婦也被霸占。
士可忍孰不可忍,寧令哥決定找父親算賬,不過,自己勢單力薄,未必是父親的對手,萬一失手,那到時候可是性命不保。
為此,寧令哥很是苦惱,整日悶悶不樂。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人找上了寧令哥,這個人的名字叫沒藏訛龐,是沒藏氏的哥哥,并且當時他因為妹妹受寵,被李元昊封為了國師。
更重要的是,沒藏訛龐是寧令哥的老師。
因此,沒藏訛龐看到寧令哥郁郁不樂,于是就挑唆寧令哥,告訴他,只要能ㄕㄚ掉父親李元昊,那麼就擁立寧令哥為西夏皇帝。
其實,沒藏訛龐可沒有這麼好心,他的如意算盤,是兩面押注,如果寧令哥成功ㄕㄚ了李元昊,那麼他沒藏訛龐可以號令群臣,以「誅ㄕㄚ弒君者」為由ㄕㄚ掉寧令哥,之后再擁立自己的外甥,也就是妹妹沒藏氏所生之子李諒祚為帝。
要是寧令哥失敗,那麼李元昊必定會ㄕㄚ了他,到時候,太子之位自然就毫無懸念地落到李諒祚身上。
所以說,沒藏訛龐才會攛掇寧令哥去行刺李元昊。
但寧令哥哪里明白其中的道道?看到老師這麼支持自己,寧令哥感動得都哭了,于是,心一橫,拎了一把大刀就沖進了后宮。
而在他沖進后宮時,正好撞見父親李元昊與自己的妻子沒移氏在卿卿我我,頓時,寧令哥一股熱血撞上心頭,二話不說,舉刀就砍。
李元昊畢竟是武將出身,身手還算敏捷,情急之下一個翻身躲了過去,不過,雖說沒被當場砍ㄙˇ,但鼻子卻被削掉了一大塊。
沒多久,李元昊便因為傷情過重而咽氣了。
看到父親躺在自己的刀下,寧令哥頓時嚇壞了,迅速將刀扔掉,一路失落落魄地跑到老師沒藏訛龐的家中,將剛才自己的所作所為,原原本本的告訴了沒藏訛龐。
而沒藏訛龐等的就是這一刻,再三確認李元昊已ㄙˇ后,沒藏訛龐當即翻臉,嚴厲斥責寧令哥大逆不道,竟敢弒君,隨即就命府上的衛士ㄕㄚ了寧令哥。
直到臨ㄙˇ的那一刻,寧令哥才明白,自己是被沒藏訛龐給耍了。
之后的事情就很簡單了,沒藏訛龐以李諒祚是李元昊的血脈為由,擁立其為帝,大臣們雖說也隱約知道這其中必定有鬼,但李諒祚確實是李元昊的兒子,因此也不好說什麼。
就這樣,李諒祚登基,是為夏毅宗。
而有擁立之功的沒藏訛龐,也名正言順的繼續擔任國相,總攬西夏朝政,至于他那個出家為尼的妹妹沒藏氏,也被接了回來,搖身一變,成為西夏的太后。
李元昊的結局,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既荒謬又活該。
他不缺乏能力,更不缺乏手段,對宋三大戰皆勝以及處ㄙˇ舅舅和母親一族就是最好的證明,他活著時,曾經令遼國和大宋都十分頭疼,但卻因為太過放縱,最終ㄙˇ在了親兒子手里。
所以說,李元昊之ㄙˇ,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太過狂妄,并且還要能管住自己,只有這樣,才能走的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