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鎮守荊州的 關羽為了響應 劉備在漢中的勝利,親率荊襄精銳 北伐曹魏。
曹操見關羽來勢洶洶,一方面命令曹魏親族名將 曹仁ㄙˇ守樊城,一方面急忙調集五子良將中的三位 于禁,徐晃,張遼率領十余萬部隊增援曹仁。
這場決定整個漢末三國歷史進程的戰役就此拉開序幕,史稱「 襄樊之戰」。
只可惜,這場戰爭關羽敗了,此戰也成了無數三國迷們心中永遠的痛。由于東吳孫權方面的突然襲擊,關羽不幸兵敗被ㄕㄚ。
蜀漢方面,得知關羽被ㄕㄚ的噩耗之后,諸葛亮卻冷冷的對劉備說了11個字,劉備就把關羽的ㄙˇ因遷怒與他的義子劉封且賜ㄙˇ了他。
那麼問題來了,關羽的ㄙˇ與劉封有關系嗎?諸葛亮又說了什麼讓劉備深恨劉封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決定著三國歷史走向的「襄樊之戰」中的 不為人知的謎團。
建安二十四年春,剛取下益州不久的劉備在漢中擊敗了曹操的大軍,一時間劉備集團內部士氣大振,劉備又乘勝追擊,派遣義子劉封和蜀將 孟達順漢水南下奪取了 上庸諸郡。
此時劉備集團的疆域 橫跨荊蜀,北抵漢中,南至南中,勢力到達了巔峰,劉備也因此乘勢在漢中稱王,史稱「 漢中王」。
曹魏方面,自 赤壁之戰后就開始接連失敗,不得不采取閉守策略,但此時曹魏還是三大軍事集團中最強大的。
東吳方面,孫權雖然內部平定了山越之亂并且成功奪取了南方的交州,但是屢次北上攻伐曹魏的合肥都 失敗了,不得已又把目光投向了關羽所鎮守的荊州南部諸郡。
因此可以說,襄樊之戰中最大也最不可調解的矛盾就是 荊州歸順問題。
建安二十四年春夏交際之時,關羽一方面為了響應劉備在漢中的勝利,另一方面趁曹操大軍遠在漢中。
荊州北部(此時荊州北部歸屬曹魏)守軍實力空虛,于是盡起荊襄精銳士卒約五萬,北上進攻曹魏。
要知道關羽在當時可是頂級戰將,能和關羽剛正面的人屬實不多,加上 關羽軍士氣旺盛, 不到一個月就拿下了荊州重鎮襄陽。
接著關羽乘勝追擊,快速渡過長江進攻與襄陽隔江相望的樊城。
曹魏名將曹仁在襄陽就被關羽打了個 措手不及,慌忙退到了樊城,見關羽根本不給他喘息的機會,都攻到了樊城,不禁大驚失色, 一度有棄守樊城的打算。
曹仁手下有個謀士叫 滿寵的極力反對,認為樊城后面就是許都,洛陽等曹魏重鎮,一旦放棄樊城那麼整個中原地區都將 暴露在關羽的刀鋒之下,后果不堪設想。
最終曹仁聽從了滿寵的建議,ㄙˇ守樊城并及時向曹操求救。
曹操見到求援信也很慌,他很怕曹仁守不住樊城,于是急忙派遣五子良將中的 于禁和西涼猛將 龐德率領七軍近十余萬南下救援曹仁。
要知道關羽的北伐軍只有五萬多,加上要去除一部分人去守剛拿下來的襄陽,因此圍困樊城的關羽軍充其量三四萬。
而曹魏方面就不同了,ㄙˇ守樊城的曹仁軍史書記載「少有三五萬」,意思就是至少有三萬到五萬,加上于禁的七軍十余萬,加起來十四五萬,差不多是關羽的四倍。
而關羽不愧是那個時代的頂級武將,于禁軍剛來就被關羽幾乎全滅。
這年八月,秋雨連綿,關羽見于禁將部隊駐扎在山口低洼處,便用水計正面擊潰了于禁軍。
于禁的十余萬大軍瞬間灰飛煙滅,于禁本人也被關羽俘虜,他麾下的西涼猛將龐德也不例外。
最終,于禁為了活命向關羽投降了,而龐德誓ㄙˇ不降,關羽為了成全其名節,斬ㄕㄚ了龐德。一時間關羽的 威名傳遍四海,連曹操都畏懼不已,甚至有了遷都的打算。
這就是襄樊之戰的前期經過,也是「 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典故由來。
其實戰爭進行到這里,關羽軍是一路凱歌的,基本上沒遇到什麼大的挫折,那為什麼在兩個月之后,關羽軍優勢急轉而下,最終敗走麥城呢? 是盛極必衰還是另有隱情呢?
建安二十四年九月初,關羽擊敗了于禁的大軍后俘獲了于禁軍的 三四萬俘虜,這個數量已經超過了關羽軍本軍的人數,這麼多人吃飯都成 問題了。
無奈之下,關羽不得不派遣一定規模的軍隊押著這些俘虜回到他的根據地江陵,然后關羽率領剩下的部隊繼續 圍攻樊城。
雖然關羽軍士氣旺盛,但是兵力上的差距一時間難以彌補,因此樊城一圍就是一個多月,關羽軍一直 久攻不下。
此時曹操也沒閑著,他聽從謀士司馬懿的建議,寫密信給東吳的孫權,請求孫權出兵 背后攻擊關羽。
當孫權接到曹操的信之后,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此時在名義上他的東吳還是和劉備集團是盟友關系,突然襲擊盟友肯定是不道德的行為。
因此他找來眾將商議。諸葛瑾建言道:
「我們終究和劉備是盟友,不到萬不得已沒必要與他為敵。我們不妨先向關羽示好,和他結個兒女親家,讓主公您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
如果關羽答應那我們就一起對付曹操,關羽不答應那就另做打算。」
諸葛瑾這個主意被孫權采納,于是孫權派遣諸葛瑾帶著珠寶古玩去覲見關羽,說明了來意。關羽一聽來意之后,斷然 拒絕了孫權的請求。
按理說要是正常人,拒絕了人家的婚事也是好言好語的說,而此時關羽 傲慢的一面展現出來了。
他不但拒絕了,而且還出口 辱罵孫權,說了句千古名言:「 虎女焉嫁犬子!」說孫權的兒子是狗兒子。
等諸葛瑾回去復命表達關羽的態度之后,孫權大為 惱怒,于是下定決心討伐關羽。
其實這個記載充滿了矛盾之處,也是整個事件的謎團之一。對此有諸多歷史學家認為,這個記載無法是在洗白孫權,讓他后面偷襲關羽的「不正義」性變得「正義」。
再者孫權窺覷荊州久已,怎麼會因為諸葛瑾這個建議就去主動交好關羽呢?要知道孫權和關羽就是因為荊州問題鬧了很大的矛盾,要不是因為「湘水之盟」就直接打起來了。
等孫權下定決心對付關羽時,主戰派的 呂蒙和 陸遜就主動請戰,然后呂蒙開始裝病,讓陸遜繼承了東吳大都督的職位,并且陸遜主動向關羽 示弱。
讓關羽對東吳方面放松警惕,把鎮守后方的軍隊調往樊城前線以解決兵力不足的問題。
接著就是著名的「 呂子明白衣渡江」,呂蒙和陸遜趁著關羽內部空虛 偷襲了關羽守備空虛的大本營江陵城。
至于呂蒙與陸遜為什麼能如此輕而易舉的拿下關羽的大后方,也跟關羽的 用人失誤有關系。此時鎮守后方的是 傅士仁和劉備的小舅子 糜芳。
糜芳聽從了傅士仁的歪主意,仗著和劉備的關系經常為非作歹, 克扣軍餉甚至私自 扣留軍用物資。
關羽得知后十分惱怒,但是由于在圍困樊城,沒工夫收拾這兩人,于是放下狠話說打完樊城回來收拾他們。
關羽的話讓這二人十分 恐懼,生怕關羽找他們后事,因此等呂蒙率軍打過來的時候,連忙開門投降,也導致了呂蒙能 兵不血刃的拿下江陵城。
再說到關羽,雖然此時關羽從江陵調來了援軍,但是樊城的曹仁也得到了援軍,那就是五子良將之一的 徐晃。
此時曹仁的軍隊加上援軍數量已經是關羽的 三倍還多了,加上關羽軍連續圍攻樊城兩三個月, 士氣開始低迷了,不少士卒開始萌生退意。
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關羽進退兩難之際,后方被呂蒙偷襲的消息傳來,一時間關羽軍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關羽自知軍隊已經無力再戰。
不如保住目前有生力量,于是連夜率軍南撤,意圖在曹仁軍反應過來之前南下奪回江陵。
可曹仁也是一代名將,又有徐晃在旁輔佐,他也通過 探馬來報得知了關羽撤退的原因,怎麼會放棄「 痛打落水狗」的機會呢?于是曹仁與徐晃也連忙率軍追擊關羽軍。
關羽軍雖然及時南下了,但是此時 士氣低落,怎麼可能擊敗 以逸待勞許久的呂蒙軍呢?加上后面還有曹仁的追兵,結果就是關羽軍兵敗如山倒,被兩面夾擊的關羽軍 潰不成軍。
士卒或降或ㄙˇ,無奈之下關羽之后率領少數兵馬 退往麥城這座彈丸小城。
曹仁和呂蒙斷然不會放過關羽,很快就把麥城圍了起來。其實關羽撤往麥城之后,在被圍之前就派遣 廖化前往上庸,找劉封希望 劉封能派援兵救援關羽。
此戰最大的謎團來了,劉封見到廖化之后并沒有派遣援軍救援關羽,從而導致了關羽被ㄕㄚ。 那麼劉封為什麼不救援關羽呢?
前文提到,劉備攻占漢中之后不久就派遣劉封和孟達沿漢水南下攻占了上庸諸郡。據史書記載,此時的劉封 志得意滿,想通過戰斗獲得更多的戰功。
因此在得知關羽不日就要北上攻伐曹魏的時候就寫信給關羽,信中劉封表示他想率領上庸兵馬協助關羽北伐,希望關羽能同意。
當劉封看了關羽的回信之后卻大大的失望了,因為信中關羽以上庸地勢重要且上庸兵馬不多為理由 拒絕了劉封的出戰請求。
并且 以長輩的口吻嚴厲的批評了劉封這種「愛出風頭」的表現,并且在信中多次訓斥劉封身為劉備的義子,不該有這樣的「 非分之想」,應該踏踏實實的把守好上庸諸郡。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劉封在劉備集團的尷尬地位,義子。
劉封本姓寇,早年間劉備投靠劉表,駐扎新野的時候,因為膝下無子,于是收養了劉封做了義子。
而關羽對這個「義子」向來不順眼,等劉封成年之后,劉備欲立劉封為嗣,關羽勸劉備說:「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有亂!」
劉封本來是有轉正機會的,但是因為關羽一句話,讓劉封的轉正機會灰飛煙滅,至此之后劉封對關羽產生了一種他自己都沒感覺到的 憎恨感。
雖然是劉備的義子,但是劉封在鎮守上庸之前一直沒讓劉備失望, 攻取荊南四郡,西取川蜀,北上奪漢中,劉封都 立下了赫赫戰功,連劉備本人都對劉封贊賞不已。
此時劉封天真的以為,他的「二叔」關羽應該消除了對自己的 偏見了。
只可惜事與愿違,當他在上庸收到關羽的回信時,真的是欲哭無淚,自己明明拼命的表現自己,在他的二叔眼里居然是「非分之想」。
此時劉封擠壓在內心深處對關羽的憎恨感爆發出來了,一發不可收拾。
當關羽的使者廖化帶著關羽的求救信來到上庸時,劉封聽從了 孟達的建議,故意不見廖化,晾了廖化一整天,直到第二天才慢慢悠悠的會見了廖化。
等廖化表明來意之后,斷然拒絕了關羽的請求。最終關羽因為沒有及時得到救援而兵敗被ㄕㄚ。
關羽ㄙˇ后,劉備集團內部發生巨大震蕩,幾乎所有人都把關羽的ㄙˇ因認為是劉封拒絕救援,劉封自己他也知道這下闖了大禍了,知道劉備恐怕不會輕饒了自己,于是主動向劉備請罪。
此時與劉封一同駐守上庸的孟達得知關羽ㄙˇ訊之后,生怕劉備得知是自己建議劉封不救關羽的,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率領本部兵馬 投降了曹魏。
在劉備得知孟達的反叛之后,也念在劉封是自己的義子的情分上,同意了劉封戴罪立功的請求,讓劉封去討伐孟達。
但立功心切的劉封怎麼會是以逸待勞已久的孟達的對手?最終劉封被孟達打敗, 劉封狼狽逃回了劉備身邊。
劉封戴罪立功失敗了,失敗了那肯定是要處置了,劉備便征求諸葛亮的意見,此時諸葛亮說了至關重要的11個字:「封剛猛,易世之后終難制御!」
這句話直接點醒了劉備!是啊,劉封生性 剛勇要強,野心勃勃,雖然屢立戰功但是極其好戰,很明顯是想通過戰功鞏固自己的地位。
一旦自己百年之后,自己 懦弱的親兒子劉禪能壓得住這個義子劉封嗎?
再者,正是由于劉封的記仇,拒絕救援關羽,不光導致了關羽兵敗被ㄕㄚ,也間接導致了劉備在荊州的地盤盡數丟失。如果這樣的人再留著,豈不是留著 禍害在身邊嗎?
于是劉備心一橫,下令賜ㄙˇ劉封。
俗話說「 君要臣ㄙˇ,臣不得不ㄙˇ;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就算此時拒絕劉備的命令日后劉備也不會放過自己,倒不如自ㄕㄚ體面一點,最終 劉封自ㄕㄚ了。
其實諸葛亮不說這11個字,劉封也是ㄙˇ路一條。
因為劉封臨ㄙˇ前最后悔的事情不說沒有去救援關羽,而是后悔沒有聽從孟達的話投靠曹魏。就憑劉封如此想法,劉備日后也不會饒劉封的,因此可以說劉封ㄙˇ的是一點都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