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滿未滿,才是最大的圓滿。
《道德經》中有言:「天道忌滿,人道忌全」。
自然界的事物,禁忌太滿;人世間的事物,禁忌太全。
孔子說:過猶不及。
如若過分追求圓滿,反而過猶不及,走向反面。
凡事將滿未滿,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道德經》有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正所謂智慧的人不多說,多說的人沒有真知灼見。
說話留余地,既是給別人留顏面,也是給自己留后路。
南宋史書《燕翼詒謀錄》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江東有個和尚面見趙光義,說要趙光義幫忙修天臺國清寺。
趙光義問他要怎麼來回報自己。
和尚回答道:「我無以為報,只好等寺成自焚以報。」
和尚把話說得這麼狠,趙光義不答應也不行了,于是便派衛紹欽去監督修廟工程。
衛紹欽得到命令后,隨和尚一同去修廟。
過了些日子,寺廟建成。
衛紹欽便遵循皇上旨意,堆積好柴火,把和尚推進火堆里。
和尚被燒得鬼哭狼嚎,哀求著想要向皇上求情。
沒想到衛紹欽大怒,將火燒得更旺,不一會和尚便哀嚎而歿。
古話說:「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和尚說話不留余地,不僅讓皇上下不來臺,更是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身為君主的鄭莊公也曾犯過這樣的錯。
《左傳·黃泉見母》記載:鄭莊公的母親欲協助弟弟太叔段,謀取鄭莊公的君位。
不料消息泄露,太叔段兵敗,拔劍自刎。
鄭莊公一怒之下,將母親軟禁在潁地,發誓「不到黃泉,絕不再見!」
可這句說得太滿的話,不久就讓鄭莊公苦惱不已。
鄭莊公是個孝子,不消幾日便思念母親,但身為國君,又一言九鼎,不敢輕易食言。
最后鄭莊公只好聽從潁考叔的建議,挖一地道、找到泉水、蓋上地宮,在地宮里與母見面,就如同黃泉見母。
堂堂一國之君,卻要在地道與母親見面,可見,說話太滿易生事端。
正如老子所說:
「夫輕諾必寡信,易必多難」,輕易許諾,肯定難以兌現;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會遇到太多的困難。
說話切莫太滿,但留三分余地,這樣才能少犯錯,不給自己惹來麻煩。
常言道:「心寧則智生,智生則事成。」
遇事心緒平靜,才能找到解決辦法,有了辦法,才能辦成大事。
一個人若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使能力再大,也是徒勞。
《三國演義》中,張飛就因控制不住情緒,丟了自己性命,動搖了蜀國基業。
當初,關羽因中東吳埋伏,被俘而亡。
張飛得知義兄歿訊,悲痛憤怒之下立即決定領兵討伐東吳,替關羽報仇。
他命部將范疆、張達三日內趕制五千具喪服,否則以軍法論處。
范疆和張達告訴張飛,一時半會兒無法準備出那麼多,希望張飛可以寬限幾天。
張飛一聽,勃然大怒,覺得他們在違抗自己的命令,便命人將這二人綁在大樹上,用鞭子痛ㄉㄚˇ。
范疆和張達被ㄉㄚˇ得口吐鮮ㄒ丨ㄝˇ,懷恨在心。又覺得完不成任務早晚也是一歿,不如先下手為強。
于是,二人趁張飛熟睡時,割下他的腦袋,叛逃到東吳。
張飛因自己的壞情緒歿于非命,實為可惜。
可一向沉穩的劉備,也因控制不住情緒,最后害了自己,賠了蜀國精銳軍力。
劉備在接連失去兩位義弟之后,悲憤交加,他不顧諸葛亮、趙云等人勸阻,率領七十萬大軍為兩位義弟報仇。
結果東吳陸遜以逸待勞,在夷陵一帶大敗蜀軍。
最后,劉備不僅沒能為兄弟報仇,反而還連帶損失了幾十位將軍,舉國之力ㄉㄚˇ造的精銳軍團灰飛煙滅。
不久劉備也在悲痛、氣惱之下病歿于白帝城。
拿破侖曾言: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人一旦被情緒左右,就會失去心智。
張飛、劉備重情情義,想為兄弟報仇不假,但卻被一時情緒沖昏頭腦,最后不僅未能雪恥,反搭上了自已性命,得不償失。
人生在世,不要讓情緒操控自己,不要讓怒氣沖昏理智,不要因一時氣急做出的決定,造成無法彌補的過錯。
情緒不要太滿,既是保全別人,也是保護自己。
金庸曾說:「情深不壽,慧極必傷。」
弦繃得太緊會斷,用 情太深壽短,思慮太深傷神,欲望太多容易迷失。
明代劉元卿在《賢奕編·警喻》里記載了《猩猩嗜ㄐ丨ㄡˇ》的故事:
猩猩好ㄐ丨ㄡˇ,獵人便在山下路邊擺上美ㄐ丨ㄡˇ,以此為誘餌捕獲猩猩。
下山的猩猩見到ㄐ丨ㄡˇ,便破口大罵獵人不仁,但終究抵擋不住美ㄐ丨ㄡˇ的誘惑。
領頭的猩猩向它的伙伴提議:少嘗一點,謹慎一點,千萬別喝多了。
于是猩猩們先用小杯喝,再用大杯喝,這樣反復幾次以后,猩猩實在不能忍耐美ㄐ丨ㄡˇ的誘惑,干脆拿起最大的ㄐ丨ㄡˇ杯大喝起來,直到酩酊大醉,而被人擒獲。
「無一得免焉,其后來者亦然。」猩猩算是聰明的獸類,但是面對美ㄐ丨ㄡˇ,明明知道是獵人的誘餌,還是沒能忍住。
馮夢龍曾說:「眼里識得破,肚里忍不過」。
猩猩明明「識得破」美ㄐ丨ㄡˇ后的陷阱,最終還是沒能「忍得過」內心的欲望。
欲望,本人之天性,行走于世間,誰人沒有七情六欲,誰能不顧柴米油鹽。
然而,欲須有度,過則易災。
一旦陷入欲望太深,便入萬惡之淵,讓自己失去退路。
《韓非子·解老》有云:
「人有欲則計會亂,計會亂而有欲甚,有欲甚則邪心勝,邪心勝則事精絕,事經絕則禍難生。」
人一旦被物欲所左右,被情欲所玷污,被權欲所控制,必然會引發禍端。
所以面對誘惑,我們既要「識得破」,更要「忍得過」,克制住欲望,戒得了貪婪,才能不迷失。
所謂「良田千傾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
適可而止,知足常樂,才能不被欲望牽制,失去自我。
莫言在《檀香刑》里寫道: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諱的就是個十全十美。
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圓滿了,馬上就要虧厭;樹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馬上就要墜落。凡事總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天道忌盈,太完滿的東西往往不會長久。
生在世,說話留三分,情緒留三分,欲望留三分,將滿未滿,才是最大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