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白與眾多留名的大詩人一樣,一生郁郁不得志,所以才會游歷大山河川,才會寫詩發泄,才會成就半個盛唐的光輝。
但實際上,李白還真不是郁郁不得志, 至少他有機會選擇常伴在帝王身邊,做個衣食無憂的御用文人。
可是李白并沒有珍惜這一機會,反而 用一種令人難以理解得近乎發泄的行徑結束自己的前途。
面對唐玄宗的多次呵斥,李白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整體里ㄐ丨ㄡˇ醉熏熏,根本懶得提起他那支可以撕破時空的筆。
李白最終被貶出宮,他如愿以償, 原來李白的骨子里是個灑脫無束的人,皇宮這座大大的牢籠,他根本不愿意多呆。
但令人想不通的是,李白在宮中時,曾一連寫下了一組詩,其中還有一對千古名句,而詩的內容全是赤裸裸地吹捧,如果李白真的不愿為權貴折腰,那麼他為何又會卑躬屈膝,被李白吹捧的人又是誰?
這一切還得從李白進宮說起。
李白與玉真公主
李白是個天才,五歲的時候便能熟練背誦小學識字的課本,在他十五歲的時候,已經能寫出不錯的詩詞來。
學而優則仕,這是古代文化人讀書的終極目的,但好似卻不適合李白, 因為他十分喜歡劍術,夢想著做個游俠,仗劍走天下。
李白是個灑脫的人,他想什麼,就去做什麼,這是多麼令人羨慕,于是他年紀輕輕時便開始游歷天下,夢想著有朝一日真能脫掉凡胎,位列神位。
可是李白的文采實在是太高了,他每到一個地方,便寫詩紀念一下,久而久之,大唐盛世之下,他的名聲遠播萬里。
當時的唐玄宗有個親妹妹,名叫玉真公主,她看破了塵世間的喧囂一心向道,對李白的詩作非常欣賞,當李白到達長安之后,兩人還來了一場認認真真的面談。
李白大筆一揮,對玉真公主給予了超高的評價,直接夸她為天上下凡的神女:
玉真之仙人,時往太華峰。清晨鳴天鼓,飆浪騰雙龍。
弄電不輟手,行云本無蹤。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
聽著李白的夸贊,玉真公主心里自然也是美滋滋,出于對李白的欣賞, 她便修書一封,將他推薦給了唐玄宗,讓李白得以入宮,進而走向人生巔峰。
這樣一看,玉真公主倒也是李白生命中的貴人,畢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一步登天到皇帝身邊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李白與吹捧詩
李白真的想進宮嗎,這點或許只有李白自己心里能說明白,但 根據李白后來的種種表現推測,他或許是不想進宮的,但礙于玉真公主的面子,他不得不入宮。
而令李白沒有想到的是,他進宮見到了楊玉環,那個被譽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
入宮初期,李白確實很受唐玄宗賞識,只要有娛樂活動,總會把李白帶在身邊,讓李白即興作詩,好好記錄下不能辜負的良辰美景。
除了李白之外, 楊玉環也常伴唐玄宗左右,兩人之間勢必會有所交集,只是史書中對此事描寫得非常少,以至于讓人覺得李白和楊貴妃是不會相交的平行線。
好在,唐玄宗盡興后總會讓李白作詩,有一次他便讓李白,夸夸自己懷中的美人。
李白的詩作中,描寫女子的并不多,一連寫了一個系列的更是少之又少,而李白卻對楊玉環一連做了三首詩,對她進行了從外到里夸贊,即清平調詞三首: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一枝孤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尤其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句,更是被后世譽為千古名句,但如果我們仔細品品這三首詩,那 絕對能算得上李白最肉麻的一組詩作,內容也全是赤裸裸地吹捧。
第一首從空間角度來寫,用牡丹花的高貴襯托楊貴妃的美艷,第二首以時間的角度來寫,著重寫出了楊貴妃受到的寵愛,第三首則在前兩首的基礎上,將花和人融合在了一起,描繪出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
李白與楊貴妃
從這三首詩來看, 在李白的心目中,楊貴妃無疑是國色天香的,與玉真公主仙得不接地氣相比,楊玉環的美卻是人間更令人沉醉的艷。
那麼李白如此捧高楊貴妃,真的是奉了唐玄宗的命令,昧著良心,將楊玉環從外到里夸了遍麼?
這種可能雖然有,但機率極低,因為他從來不是一個肯向權貴低頭的人,他曾擲地有聲地寫道: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即便是面對唐玄宗,李白也絲毫沒有諂媚過,甚至讓唐玄宗多次顏面掃地: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ㄐ丨ㄡˇ中仙。
如果說這樣的李白,會奉命吹捧楊貴妃,我是決然不會相信的,那麼李白能寫得出這三首詩,就只剩下了一種非常大的可能性,李白對楊貴妃的吹捧是發自內心的。
楊貴妃原本是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的妃子,后來被唐玄宗據為己有,所以不難猜測楊貴妃的美一定是令人奪目的。
此外, 根據史書記載,楊貴妃的性格非常婉順,還擅長歌舞和音律,這簡直是無數男人心目中的「女神」。
自古英雄愛美人,李白作為一個正常的男人,他伴隨唐玄宗左右,自然免不了與楊貴妃接觸,李白被楊貴妃所吸引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或許 正是由于發自內心的贊美,李白才能將楊貴妃吹捧地如此吧,不然以他的才華,完全可以寫一首應付差事,根本不會一連寫下三首膾炙人口的名片佳作。
李白最終還是被貶出了皇宮,他上演的力士脫靴、貴妃研磨也成為了歷史上狂妄的一道光。
但仔細想想, 李白在宮中的自我放逐,又何嘗沒有楊貴妃的關系,他不顧一切蔑視皇權,是不是就為了讓心中的美人,也能為自己研一次磨?
李白光鮮地進了長安,又黯淡地出了長安,當李白回首這段往事,除了楊貴妃的美,他究竟還能想起些什麼?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