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去世后,他的兒子嘉慶是如何對待他的43位妃子的
2022/06/14

他是中華最風流的皇帝之一。在他63年的皇帝生涯中,把天下美女盡收眼底。即使是到了耄耋之年,依然沒有任何的收斂。仍然把一個16歲的少女納入后宮中。他是中華歷史上著名的乾隆帝。

乾隆去世以后,他的妃子還有10位活在世上。那麼,嘉庚登上皇位以后,又是如何對待這些妃子的呢?

在我國的歷史中,先皇去世以后,妃嬪被處理的方式有許多種。其中最殘忍的就是殉葬。殉葬起源于春秋時期的奴隸社會。那時奴隸們沒有一點人權。他們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和雞和鴨、牛羊沒什麼區別。因此,一旦奴隸主去世,他們就會被當成殉葬品陪葬。

而在我國的歷史中,陪葬的人數少則數十人,多則上萬。尤其是到了封建社會時期,殉葬制度更加的流行。比方說,秦始皇去世以后,秦二世把秦始皇的妃嬪和宮女全拉去了殉葬,人數超過上萬人。

漢朝以后,這種制度慢慢取消了!但是當明朝的皇權獨裁達到頂峰時期時,這種殘忍的制度再次興盛起來。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時,殉葬妃嬪達到了38人。明成祖朱棣ㄙˇ后有32名妃嬪殉葬,明仁宗5人,明宣宗7人。一直到了明英宗時期,這才廢除了這種殘忍的制度!

殉葬制度廢除了以后,到了漢朝初期,又誕生了另一種制度——守陵。漢高祖劉邦去世后,呂后掌權。呂后把生前服侍過劉邦,又沒有任何子嗣的妃嬪全部派去守陵。

毫無疑問,守陵是比殉葬更仁慈了一些。畢竟,皇帝ㄙˇ了以后,她們再也不會把命搭上。但是,在我國的歷史中,一旦皇帝去世,很多的妃嬪寧愿去ㄙˇ也不會去守陵。這是為什麼呢?

比如說,漢成帝的寵妃趙飛燕,就被派去守陵。但是趙飛燕寧愿去ㄙˇ也不去守陵。這到底為何呢?原來,守陵并非是什麼好差事。對于妃嬪來說,守陵就是一種精神折ㄇㄛˊ。

首先這些妃嬪會把皇帝的牌位供奉在一個房間內。每天都要伺候著這位皇帝,就如同他在世一般。其次,妃嬪在皇帝在世時,可是高高在上的妃子。但是他們守陵的時候,身份卻變得還不如一個宮女。最后一點,守陵的環境十分幽暗,還不能和外面的人有任何的接觸。因此,有很多守陵的妃嬪選擇了自盡,從而結束這種悲慘的命運。

后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不再野蠻。而對于皇帝去世以后,妃嬪的處理方式也變得人性化。比方說,唐朝的時候,李世民去世以后,沒有生育的妃嬪是可以出家為尼的。而在明朝的后期,如果皇帝去世以后,這些妃嬪可以去兒子的封地安享晚年。

其實從唐朝到清朝初期,還有一種處理妃嬪的制度。那就是新皇登基以后,他們會把先皇的妃嬪納入自己的后宮中。這樣做對于鞏固他們的皇權有著重要的作用。

首先皇帝迎娶的一些妃嬪,并不是全因為自己所愛。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她們背后強大的家族勢力。因此,先皇去世以后,把妃嬪重新納入后宮中,就會得到她們背后勢力的支持。其次,先皇的妃嬪有的懷有子嗣,她們的孩子很多都被封為了王。因此,把她們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也是穩定王權的一種手段。

到了清朝的中期,對于后宮妃嬪的管理更加人性化和制度化。根據清朝的規定,先皇去世以后,他的妃子們都會居住在后宮中,一直到去世。對于這些妃嬪,她的待遇很高。可以說,生活的衣食無憂。

乾隆去世時,還有十位妃嬪活在世上。他們分別為兩位貴妃中的穎貴妃和婉貴妃。兩位妃惇妃、芳妃,一位嬪是恭嬪。還有四個貴人為晉貴人、鄂貴人、白貴人壽貴人。一位那答應。

乾隆去世以后,首先,她們集體獲得晉升。在她們原來的職位前都加上了一個「太」字,所以穎貴妃晉升為穎貴太妃,婉貴妃晉升為婉貴太妃。

惇妃、芳妃的結局也比較不錯。首先是惇妃的女兒和嘉慶的關系非常不錯。因此,嘉慶對于惇妃是相當尊重的。而芳妃背后家族勢力龐大,嘉慶對她也是非常的尊重。

其他的四位貴人,在乾隆去世以后,她們一直生活在后宮中,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不過,在她們之中,有一個人比較倒霉。這個人就是晉妃富察氏。

上面已經說過了,在乾隆88歲時,還把一位16歲的少女納入后宮中,這位少女就是晉妃富察氏。那麼為何說這位妃子倒霉呢?

原來,乾隆納妃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也就是說,晉妃富察氏結婚的第二年就開始守寡,晉妃四十多歲去世,也就是說,她守寡了二十多年。

不過,相比較清王朝之前其他妃子的處理方式。很顯然,乾隆妃子的結局都是比較好的。只不過,在現在看來,她們的結局卻異常的凄涼。首先,她們沒有一點的自由,一旦入了后宮,就永遠生活在那個地方。其次,她們沒有任何的婚姻自由。一旦嫁入了皇室中,就永遠屬于皇家。即使是皇帝去世,她們也要守身如玉在后宮中,沒有一點的自由。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