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問道士:我能活到何時?道士怎樣的回答讓朱元璋立馬下令:斬了
2022/04/24

洪武年間的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在大臣的陪伴下,穿便服在民間訪查。得知當地有個道士算卦很靈驗后,他便來了興趣,命人在前面帶路。

走了一會兒,他果然看到街頭轉角處有個卦攤,旁邊寫有「半仙神算」的旗子。

于是,朱元璋走到卦攤前,看了一眼坐在桌前的道士。

道士偷眼看了看眼前這位氣度不凡的男人,咽了口唾沫,手心開始出汗。

圖|古代算卦道士劇照

他隱約猜到,這個人可能是個了不得的大人物。

「既然都說你是半仙,那麻煩你給看看,我能活多久呢?」

言語之中,是一種不怒自威的上位者的口吻。

看著周圍侍從對他畢恭畢敬的態度,道士心里咯噔了一下。

圖|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道士意識到,今天如果稍有不慎,就會丟了性命。

可是他怎麼猜也猜不到,眼前此人竟然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洪武爺!

艱難求生路

歷史上大多數皇帝,要麼是出身于帝王世家,要麼也是重臣貴胄。

真正從一介貧民踏上九五至尊寶座的人并不多,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位。

朱元璋是一個了不起的開國皇帝。

他出身于亂世,自己也沒讀過多少書,卻率領一眾文臣武將,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并且擊敗群雄,重新建立起大一統的漢人王朝。

圖|朱元璋年輕時曾托缽行乞(劇照)

這其中有多少艱難兇險,朱元璋就有多少豐功偉業。

朱元璋年少時飽經苦難,那時候,朱元璋也不叫朱元璋,他叫朱重八。

至正三年(1343年),朱重八的家鄉濠州鐘離因為天旱,糧食幾乎絕產。

貧寒的朱家已經快揭不開鍋了,誰知,第二年的狀況不但沒有絲毫好轉,反而更加糟糕。

遮天蔽日的蝗蟲蜂擁而至,它們無情地啃噬著百姓最后的希望。

餓歿的人越來越多,瘟疫也在悄悄蔓延。就這樣,朱重八失去了自己的雙親和兄長。

圖|古代旱災饑民塑像

年僅十六歲的朱重八,身邊的至親只剩下了二哥和大嫂,還有大嫂的孩子。

貧窮的朱重八連埋葬父母和兄長的地方都找不到,地主劉繼祖好心施舍了他們一塊地,朱重八和二哥用幾件破舊衣服裹著父母,草草下了葬。

此后的日子過得越發艱難,朱重八和只得哥嫂分開,各自去奔出一條生路。

為了能有口飯吃,朱重八到廟里去剃度當了行童。

在寺廟里的日子并不好過,除了每天要從早到晚地干雜活,他還時常受到老和尚的批評。

不過好歹朱重八暫時有了容身之所,而且還學了一些字。

可惜生逢亂世,即便是這樣的苦日子,也是過不了多久的。

圖|朱元璋早年曾出家為僧,四處行乞(劇照)

當饑荒來襲,廟里的和尚們念再多的經也沒有用,住持只好叫所有人都出去化緣。

17歲的朱重八離開寺廟,開始四處流浪,大多數時候他只能以乞討為生。

此后三年,朱重八去過許多地方,見識了許多人情世故,他已不再是那個懵懵懂懂的鄉下小子。

這段時間,全國各地風起云涌,一批又一批的農民起義軍冒出來,白蓮教的影響力漸漸擴大,朱重八也略有接觸。

他也在不斷考慮自己將來應該做何選擇,在25歲時,朱重八應朋友湯和的邀請加入了郭子興率領的紅巾軍。

圖|投身紅巾軍的朱元璋(劇照)

很快,朱重八這些年歷練的結果便反饋出來——他參加戰斗時非常勇敢,身手靈活,善于動腦子,而且肚子里還有些墨水。

郭子興頗為看重他,把他調到自己的身邊做親兵。

朱重八并沒有因此就得意忘形,他反而更加謹慎,對待上級下級都處理得非常好,沒過多久就在軍隊里上上下下都贏得了好名聲。

郭子興自然要對這樣的人才著力栽培,為了進一步讓朱重八對自己全心全意的效力,他將自己的養女馬氏嫁給了朱重八。

成為了大帥的女婿,身份自然不一樣了,他于是給自己起了一個響當當的名字——朱元璋,字國瑞。

圖|投身紅巾軍的朱元璋(劇照)

不過朱元璋也并沒有因此就一帆風順,當時紅巾軍內部的斗爭相當激烈,朱元璋不愿裹挾其中。

以當時的狀況來看,胡亂站隊比不站隊更加危險,他自己顯然意識到了這點,于是打算另找出路。

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朱元璋回到家鄉去招募兵丁,許多他少年時期的玩伴都來投奔,這些人中也有不少開國功臣。

招到700多人后,朱元璋率領著他們回到了濠州,郭子興對此又意外又滿意,于是進一步提拔了朱元璋。

圖|左為年輕時期的朱元璋(劇照)

此后朱元璋率領著24個心腹前往定遠,就在行進途中,朱元璋四處收攏分散在民間的各種力量,他麾下的隊伍漸漸發展壯大。

隨后朱元璋認識了李善長,李善長很快就成為朱元璋身邊的得力謀士。

朱元璋領兵作戰時軍紀嚴明,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體恤部下,這為他在軍中和民間迎來了極好的聲譽。

草根皇帝

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興因病逝世。

雖然朱元璋只是左副元帥,但是他實際上已經控制了滁州、和州的軍隊。

他在浙西駐扎了6年,期間奉行「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低調又快速地擴張自己的實力。

圖|朱元璋領兵時期劇照

朱元璋手下的兵越來越多,數量已達十萬,但此時全國上下的反元勢力也很多,而且相互之間并不和諧,例如張士誠、徐壽輝等。

至正二十年(1360年),朱元璋請到了他最為重要的謀臣之一,劉基。

按照劉基的建議,朱元璋以各種方法爭取民心,四處網羅各種人才。

這些人大都是有學問的人,他們在朱元璋未來的斗爭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圖|影視作品中的紅巾軍形象(劇照)

經過一番艱難的斗爭,朱元璋先后滅掉陳友諒和張士誠,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方國珍也投降。

此時朱元璋已經掃平了絕大部分其他反元勢力,同一年十月,他發動大軍北進中原,開始與元朝殘余勢力進行最后的斗爭。

洪武元年(1368年),40歲的朱元璋終于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同年八月,元順帝被逐出京城,逃往蒙古草原,朱元璋將長城以內的地區全部收復,至此大明王朝也拉開了序幕。

圖|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劇照

朱元璋出身低微,像他這樣出身的人,能夠在朝廷中謀得一官半職,就已經是光宗耀祖的事了,但是他卻憑借自己多年的奮斗,站到了統治階層的頂端。

很顯然,他的個人能力無疑極為出色,這一點,放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所有的皇帝中來看,都是無法否認的。

在他的少年時代,他僅僅是為了活下去而拼命掙扎,好在不管是當和尚還是當乞丐,都沒能掩蓋住他的才能。

在軍事和政治上,朱元璋無疑是頂尖的那一類人。

圖|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當然他也并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皇帝,為了保住朱家天下,他曾經大肆誅戮功臣,采用諸多酷刑,這也是歷史學家對他批評的最多的一點。

不過正是由于朱元璋出身低微,曾經在社會最底層掙扎求生,所以他對于民間疾苦了然于胸。

為了鞏固國家統治,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朱元璋在登基后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

作為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自朱元璋稱帝以后,就幾乎從未有過休息的時候。

圖|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雖然已經成為一國之君,但是朱元璋從未忘記自己來自貧苦人民,他勤儉節約,從不奢侈浪費。

他睡的床和普通人家的床沒什麼區別,自己出行時用的車輛和轎子,都是用銅來代替原本該用黃金的地方。

他不僅親身垂范,還多次要求文武百官都厲行節約,不得鋪張浪費。

朱元璋知道,如果整日都待在深宮中,一切事務只聽文武百官的匯報,是無法真正體察民情的。

圖|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所以為了更好地了解百姓的真實生活,朱元璋曾經多次出行或者微服私訪。

在微服私訪的過程中,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

會算命的道士

其中一個故事,就與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道士有關。

一次朱元璋帶了幾名大臣和親衛微服出訪,當他到達城郊時,聽見一件非常離奇的事。

當地許多老百姓都告訴他們,有一個神通廣大的道士住在此地。

圖|古代算卦道士劇照

此人算命非常準,當地人大都將之視為半仙,對其十分恭敬。

朱元璋在市井與人閑談時,他發現當地人對這個算命先生的推崇和尊敬,遠超過對于朝廷和皇帝。

這一點引起了他極大的好奇心,也可以說是警惕之心。

朱元璋微時曾經游歷過許多地方,他見識過許許多多江湖騙子的手段,也見識過白蓮教的煽動性。

圖|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作為一個極為敏銳的政治家,他當然不可能縱容這樣的人存在。

也許朱元璋在那時就已經動了誅心,要不然他不會特意叫人去找這個算命先生,最多就是一笑了之。

他告訴隨從,既然此地有個如此厲害的人物,那麼他一定要見一見。

他想看看這個道士到底是何方神圣,又有何本事讓這麼多人對他服服帖帖。

朱元璋本人并非不信鬼神,至少他表現出來的還是相信世上有鬼神和有報應的。

圖|明太祖朱元璋畫像(局部)

當然這也可能只是他的手段而已,實際上以朱元璋本人從小到大的經歷來看,他不太可能相信鬼神這種事。

不過皇帝都被稱為天子,既然是天子,那麼無論如何也不能表現出對天地的不恭敬。

朱元璋見識過很多故意裝神弄鬼的人,這些人大多沒什麼真本事,只憑一張嘴說得天花亂墜,在百姓中掙一些小錢。

但是如果有哪位算命先生獲取了百姓的信任,甚至百姓奉之為神明,這樣的人勢必會影響朱元璋的威信,那麼他絕對不會容忍。

此外,朱元璋對那些故弄玄虛的人一直非常反感,彼時在他心中基本已經斷定這個所謂的「活神仙」一定是個江湖騙子。

圖|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于是朱元璋便叫了幾個親信,一起直接去找這個「半仙」,看看此人到底是如何糊弄人的。

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朱元璋一行很快來到了這個倒是擺攤的地方。朱元璋毫不遲疑地走過去,請這位道士給他看看面相。

所謂看面相,其實也并非全無道理,從一個人的形象氣度、言談舉止,再加上朱元璋還帶了幾位隨從,一看便非富即貴。

朱元璋身為大明皇帝,無論再怎麼低調,本該有的底氣和架勢還是在的。

這位道士閱人無數,很快就斷定眼前這個男子必定不是普通人。

于是他撿著好話說,希望對方滿意了就此離開。

誰知朱元璋是鐵了心要收拾他: 「我覺得你說得相當準確,果然名不虛傳,既然都說你是半仙,那麼麻煩,你給我看看我到底能活到什麼時候?」

一聽對方問這句話,道士頓時有點傻眼,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

如果是別人問,那麼自己倒是輕輕松松能夠糊弄過去,但是眼前這個男子明顯不是好打發的。

道士左右看看,想瞅個空子逃掉,但此時朱元璋身邊的人已經將他嚴嚴實實地圍了起來。

看來跑是跑不了了,道士只好又吹噓一通,他說朱元璋生得富貴且宅心仁厚,必定會萬事如意,長命百歲。

聽到這樣的回答,朱元璋十分不滿,長命百歲的漂亮話誰都會說,而且自己可遠遠算不上一個仁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

正所謂「慈不掌兵」,對于自己的手腕,朱元璋可是一清二楚。

再說了,盡管自己現在已經是皇帝,但是往后憂心的日子還多著呢。

國家內部大大小小的事層出不窮,就在此時此刻朱元璋心里也還裝著幾件,他雖是皇帝但怎麼可能萬事如意呢?

道士說的什麼萬事如意、長命百歲,根本就不可信。

于是他繼續追問: 「既然如此,那半仙就請賜教,我到底能活到哪一天呢?」

道士心里暗自叫苦,看來這次是無論如何也糊弄不過去了,對方是存心來要他出丑的。

圖|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如果單單只是丟面子還好,大不了以后不再給人算命,但是像這樣的大人物,如果想要了他的命,那也是易如反掌的事。

道士急得汗都出來了,他慌里慌張地胡謅幾句,朱元璋理都不理,只是一再追問自己到底能活到哪一天。

道士正在緊張的時候,突然靈光一閃。

如果告訴眼前這位男人,他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密切關聯,是不是就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呢?

此時朱元璋已經不耐煩地皺起了眉頭,幾個隨從的臉色也越來越難看,道士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了其他的選擇。

圖|古代道士形象(劇照)

道士情急之下脫口而出: 「這位貴人,您的壽命比我多一天。」

道士心里想,如果這麼說,那麼這個男人應該不會誅歿他,如果自己現在就歿了,那麼豈不是他第二天就要歿?

就算這位男子不信他,也不會輕易拿自己的壽命來做賭注,自己也沒有得罪過此人,他也犯不著去觸這個霉頭。

聽到這樣的回答,朱元璋愣了一下,而后哈哈大笑。

他當然馬上就知道了道士心中打的是什麼算盤,不過他從小歷經千難萬苦,在后來的拼搏斗爭中,更是九歿一生。

圖|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世上有無數怨恨他的人、詛咒他的人,他曾經的那些敵人更是恨不得將他千ㄉㄠ萬剮,各種陰險下流的手段他都曾經遇見過。

如果這些人的怨恨和詛咒有效,那麼他豈不是已經歿了千百回了?

看來這個道士也不過如此,朱元璋不愿再浪費時間,他揮揮手,下令道: 「誅了他。」

道士一聽,臉色大變,急忙喊冤: 「大人啊,大人,我說的句句屬實,您可不能不信啊!我這條賤命不足惜,您的命可是千金之命啊!」

還沒等道士嚎完,隨從已經拔劍在手,利落地將他斬誅。

圖|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雖然制定了許多苛刻的法律和酷刑,但是他也不是隨意濫誅無辜百姓的皇帝。

之所以下令斬誅這個道士,一方面是為了杜絕這樣的江湖騙子繼續為非作歹,另一方面則是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天子」的形象。

他身為皇帝,如果因為這個道士隨口胡謅就忌憚不已,那他又顏面何在?

如果縱容這個道士,那麼以后類似的事情會越來越多,甚至可能妖言惑眾,朱元璋可不會留下這樣的隱患。

當然也有人十分擔心,一位隨行官員憂心忡忡地對朱元璋說: 「唉,陛下此舉輕率了,這個江湖騙子歿不足惜,但是您何必......」

圖|明太祖朱元璋與大臣(劇照)

朱元璋笑著搖搖頭: 「我倒要看看,我是不是只比他多活一天。」

當然,第二天朱元璋當然安然無恙,此后他還活了許久。

這個道士自作聰明的回答,不但沒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反而命喪當場。

朱元璋作為皇帝,要是因為這樣言辭的要挾就放過他,那他以后又如何服眾?

所以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個道士都是沒有活路的。

圖|明太祖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起于微末,最是篤定「我命由我不由天」,怎會甘心受宵小之輩的威脅。

他不僅建立了明朝,而且一生建樹頗多,為明朝的繁榮強盛奠定了堅實基礎。

朱元璋當了三十多年皇帝,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因憂勞過度與世長辭,享年70歲。

距離那位道士所說的「多活一天」,不知過去了多久。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