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垂暮之年的武則天,為什麼還要納男寵,僅僅是因為寂寞嗎
2022/04/27

在重男輕女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三妻四妾對于達官貴族來說,可以說是習以為常了,但這僅僅是針對男性。

而對于女性來說,則要求保持貞潔,一妻多夫是有悖封建倫理綱常的。

然而作為皇帝的武則天,敢于向舊的封建傳統習欲發起挑戰,不僅有兩任丈夫,晚年更是廣納面首,已經是垂暮之年的武則天為何要納面首?

「面首」的詞義

「面首」一詞,可以理解為男寵。《詞源》中的解釋為: 「面,貌之美;首,發之美。」

「面首」一詞最早出現于《魏書·劉子業傳》: 「時(劉子業)其姊山陰公主大見愛狎,淫恣過度,

謂子業曰:‘妾與陛下男女雖殊,俱托體先帝。陛下六宮數百,而妾唯一駙馬,事不均平,乃可如此!’子業為主置面首左右三十人。」

這里的「面首」可以理解為漂亮的侍從,由于是山陰公主的「面首」,可以推斷出這里的「面首」應該為男性。

而根據胡三省的《資治通鑒音注》記載: 「面,取其貌美;首,取其發美。

可見胡注里的「面首」并沒有涉及性別問題。

「面首」一詞原本沒有性別之分的,后世約定俗成,便專指男寵,準確來說,是女人的男寵。

武則天的面首

我們知道武則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來又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一生經歷了兩任丈夫。

但是唐太宗和唐高宗駕崩后,武則天獨攬大權,登基為帝之后,她更是乾綱獨斷,可以來說那個時候的武則天已經達到了權力的頂峰,不過此時的武則天已經是垂墓之人,她做了一個讓世人覺得十分「荒唐」的事情——納面首。

武則天寵信過薛懷玉、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及柳良賓、侯祥、沈南璆、僧惠范等面首,但主要寵信的面首是薛懷玉、張昌宗、張易之這三個人。

武則天和高宗武則天納的第一個的面首是薛懷玉,那個時候武則天還沒有稱帝。

薛懷玉原名馮小寶,原本是洛陽城里靠賣胭脂粉等臺貨為生的小貨郎,后來結識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見薛懷玉身材魁梧,且能說會道,于是把他引薦給武則天。

武則天對馮小寶也十分滿意,于是留他在宮中。

武則天為了避免外人發現,又方便馮小寶出入宮禁,就讓他削發為僧,改名為薛懷玉。

之后還讓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紹與薛懷玉聯宗,讓薛紹稱他為叔父,可見武則天對薛懷玉十分寵幸。

太平公主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原本系張行成之族孫,身體十分強壯且容貌很美

張昌宗先是得到太平公主的引薦,逐漸得到了武則天的寵信,后張昌宗向武則天介紹了自己的哥哥張易之,說哥哥能力超過自己,且善于煉丹藥,于是張易之得以進入宮中。

在打扮方面,兩人一點也不輸給女性。據《舊唐書·張行成傳》記載: 「由是兄弟俱侍宮中,皆傅粉施朱,衣錦繡服。」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因得到了武則天的寵愛,平步青云,經常被加封晉升,任職不到十天半個月,權勢震驚天下。

因武則天年事已高,兩兄弟獨攬朝政大權。《舊唐書·張行成傳》又說: 「則天秋事既高,政事多委易之兄弟。」

掌握大權的兄弟兩人倚仗著武則天的權勢更加肆意橫行,目中無人。

武則天為什麼納面首

武則天為什麼要納面首?

一來可能是為了排解寂寞。

我們知道武則天是一個權力欲望十分強的人,她從最初的武才人做到皇后,再到太后,最后到皇帝,這無不顯示出武則天的政治野心和能力。

她每向權力中心靠近一步,所面臨的敵人和阻礙就越多,而武則天為了掌握權柄,勢必要鏟除障礙。

武則天為了順利登基稱帝,并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誅害了眾多李唐王室成員和忠于大唐的大臣,做出了許多殘忍的事情,惹得天怒人怨,朝中的大臣更是人人自危,

武則天身邊也沒有什麼可說話的人,而這些面首就成了她傾訴的對象,可以排除自己的寂寞,從面首身上得到慰藉。

武則天和她的面首二來是因為武則天自身有著較強的女性意識。

她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熱愛讀書,有著自己的思考,再加上父親離世后,武則天和母親楊氏母女四人深受同父異母的兄弟的欺凌,這使武則天意識到人性的薄情,也增強了她改變命運的決心。

這些都有利于武則天女性意識的增強,正是因為武則天有著較強的女性意識,她才敢于蔑視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向舊的傳統倫理進行挑戰。

在武則天看來,古代皇帝基本是三宮六院,佳麗三千,此乃皇帝標配,如今自己做了皇帝,也應該遵循舊制,廣納面首,彰顯帝威。

武則天三來是因為唐代開放的社會風氣。

經歷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李唐王室已經不是純正的漢族血脈,而是擁有一部分鮮卑血統。

唐代女性繼承了鮮卑女子的開放風氣,台灣學者劉伯驥先生在《唐代政教史》一文中提到:「民間之游樂及貴族婦女之服飾,染有胡風,或騎或射,或著男裝,或男女博戲,皆無禁防,幾與今日不異。」

唐朝女性的穿著以薄、透、露著稱,在男女關系方面相對較為開放。

再加上當時佛道之學興起,佛道兩教沖擊著舊的思想觀念,傳統封建倫理對人們的束縛相對比較松懈。

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武則天尋找面首也就無可厚非了。

唐代女子游玩圖四來是出于政治考慮的需要。

武則天作為女性稱帝,而且是取代了李唐王室,遭受眾人的反對,這使得她無時無刻都頂著巨大的壓力。

在朝堂上,乃至于朝堂之外,反對她的聲音不絕于耳,此時她需要一個堅定的支持者,需要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助自己做好皇帝的寶座。

武則天可以借助男寵打擊反對自己的勢力,鞏固自己的統治。

武則天的第一個男寵薛懷玉就為武則天登基稱帝出過不少力。

據《舊唐書·薛懷玉傳》載: 「懷義與法明等造《大云經》,陳符命,言則天是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唐氏合微。故則天革命稱周,懷義與法明等九人并封縣公,賜物有差,皆賜紫袈娑、銀 龜袋。其偽《大云經》頒于天下寺,各藏一本,令升高座講說。」

薛懷玉等人造的《大云經》稱武則天為彌勒下生,作閻浮提主,還說李唐國運衰微,

如此神化武則天,這自然讓武則天很高興,武則天便大肆刊印《大云經》發行天下,這為武則天對抗儒家封建倫理提供了思想理論武器,幫助武則天名正言順地登基稱帝。

由此可見,武則天養面首也是十分高明的。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性皇帝,武則天一直被后世之人所津津樂道,而年事已高的武則天納男寵一事更是被后世所詬病。

當時的武則天站在權力的頂峰,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貴為皇帝納面首除了排解寂寞的考慮外,也有政治上的考量,這一點尤其重要。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