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立子誅母」,是千古未聞之殘暴事。
后世的漢人君王,也從來沒人再這麼做過。
只有北魏的君王繼承過這個傳統。
而北魏因為這麼做,原本好端端的政權,最后很快解體了。
(漢武帝畫像)
漢武帝做完后,怕別人看不懂他做這件事情的目的,專門問了問身邊的人,問他們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身邊的人老老實實告訴他說,大家都認為,你把兒子立為繼承人,卻把他母親誅掉,大家都不理解呢。
漢武帝借這個話題,說了一句很精辟的話:「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丨ㄣˊ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一句話,子幼母壯容易出亂子。
其實,漢武帝的這個道理,實在有點牽強附會。他的牽強附會,就是拿呂后的例子來證明他的道理。因為呂后的例子,根本不能證明他的道理。
首先一點,劉盈當皇帝,并不是「子幼母壯」。那時候,劉盈年紀已經16歲了,在古代就是成年人了,并不幼。
同時,呂后之所以發飆,是因為劉邦在生前寵幸戚夫人,冷落了她,并且還試圖改換太子。這些事情都讓呂后心理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所以等到劉邦去世以后,她作為皇帝的母親,第一件事情就是報復。各種殘忍的報復,把戚夫人砍成人彘,又把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給誅掉。
除此以外,凡是劉邦寵幸過的那些妃子,都受到了她的壓制。
這麼一壓制,劉邦的其他兒子當然就不滿了,就要發牢騷了。呂后聽到后,又不高興了。如此,呂后和劉邦的很多兒子的關系都搞得十分緊張,以至于接下來呂后就誅掉了不少劉邦的兒子。
當呂后誅掉了不少劉邦兒子后,她害怕受到壓制報復,所以,才要極力把權力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因此才出現了呂后專政這樣的現象。
但是,呂后專政這件事,也并不是呂后一開始有意要那樣的。是劉盈被嚇傻后,開始不理朝政,縱情聲色,呂后才不得不幫忙打理。呂后專政的邏輯,也就是這麼來的。
(鉤弋夫人)
但是鉤弋夫人所面臨的情況,和呂后所面臨的情況完全不一樣。漢武帝生前并沒有因為寵幸其他夫人,而冷落了鉤弋夫人。
而且那時候,鉤弋夫人在后宮中已經可以說是沒有對手了。陳阿嬌早已被打進冷宮很多年,而且也已經歿了。
衛子夫也因為「巫蠱之禍」發生后,自盡身亡了。李夫人也因為難產去世了。總之,整個后宮中,根本就沒有可以與鉤弋夫人所競爭的人了。
漢武帝的皇子中,也沒有可以和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爭奪繼承權的。
劉據早已自盡身亡,劉旦在劉據歿后,上書漢武帝,表示自己想進宮擔任侍衛,被削掉其封國三個縣。
劉胥不成器,好玩樂,行事沒法度,漢武帝不喜歡他。
劉髆是李夫人的兒子,但是因為他的母族人想立他為太子,幾乎被漢武帝族滅,他受到很大驚嚇,也很快就歿掉了。
總之,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對劉弗陵構成威脅,因此劉弗陵的太子之位很穩固。
鉤弋夫人就算當了太后,她也不會成為第二個呂后,所以奪取漢朝江山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漢武帝想要把他誅鉤弋夫人的邏輯講給大家聽。但是他的邏輯,本身是站不住腳。
漢武帝說出來的話,其實只是說給別人聽的,并不是他真實的心思。那麼,漢武帝的真實的心思是什麼呢?
漢武帝一生換寵愛的女人,比換衣服還勤。
當年說要「金屋藏嬌」對待陳阿嬌,當了皇帝后,陳阿嬌很快就去住冷宮了。
他讓衛子夫當了38年的皇后,最后把衛子夫ㄅ丨自盡了。總之,漢武帝盡管很寵這些女人們,但是他對他的女人們,手段也都很殘忍。因此,我們常常批評他。
不過,我們在批評漢武帝的時候,很少有人注意到,漢武帝其實一直在被欺騙,被女人欺騙。
李夫人是漢武帝心目中的神仙妹妹,從出生到最后的離開人世,李夫人都是漢武帝的神仙妹妹。
但事實上,李夫人是被她的家族嚴格包裝起來的,就像美女經過了整容一樣。她并不是以真實的面容,出現在漢武帝面前的。
當然了,李夫人還好,她只不過通過修飾自己,讓漢武帝喜歡上她。
但是鉤弋夫人的性質就完全變了。鉤弋夫人不是通過修飾,而是從頭到尾都在欺騙漢武帝。
(劉弗陵畫像)
最初鉤弋夫人見到漢武帝的時候,她手指一直不能伸直。漢武帝碰她一下,她的手才變得靈活自如了,而且手心還有一個玉鉤。
我們知道,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不可能出現,那麼也就意味著,這是一個騙局。這個騙局鉤弋夫人自己是知道的,她知道了她還騙,這就很可惡了。
第二個騙局就是「堯母門」。鉤弋夫人在懷劉弗陵的時候,自稱自己懷了14個月。我們知道,這種事也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它違背了人體的生育規律。如果真是那樣,那麼胎兒早就胎歿腹中了。
顯然,這又是一個騙局。
如果說,「鉤弋」的事情,是鉤弋夫人和身邊的人合伙欺騙漢武帝的話,懷孕14個月的「堯母門」,就是鉤弋夫人自己想出來欺騙漢武帝的了。
欺騙一次也就夠了,還要欺騙第二次,鉤弋夫人真正是其心可誅。
而這兩個騙局,結果是鉤弋夫人成功成為漢武帝的寵妃,她生的兒子,成功當上了漢武帝的太子。
也許他一開始并不知道,但是后來他應該是有所察覺的。有人可能就說,既然漢武帝已經察覺了,為什麼他還要把劉弗陵立為繼承人呢?
其實,這是漢武帝在經過比較以后,做出的最恰當的選擇。畢竟劉弗陵雖然小,但他比其他皇子更優秀。
但是漢武帝把劉弗陵立為繼承人,并不表明他就可以原諒鉤弋夫人。如果不誅掉鉤弋夫人,那麼也就意味著,鉤弋夫人的陰謀終于得以成功,她搖身一變,變成了太后,又因為劉弗陵還小,因此她得以掌控漢朝的江山。
總之,就算鉤弋夫人不像呂后那樣,武力奪取漢家江山。但是這種靠欺騙上位,其實也就是一種偷竊。由此可見,漢武帝拿呂后來做例子,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鉤弋夫人欺騙漢武帝,得以上位;而漢武帝也通過誅掉鉤弋夫人,欺騙天下人。所有這些欺騙,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