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一ㄙˇ,以皇太極為中心的「四大貝勒」就ㄅ丨著努爾哈赤生前最愛的大妃(相當于皇后)阿巴亥殉葬。彼時阿巴亥最有出息的兒子多爾袞只有十五歲。
說起來,阿巴亥就是人殉制度與新政奪權的犧牲品,她雖為努爾哈赤生下了三個兒子,無奈他們都還太年輕,三人的勢力加起來也不及「四大貝勒」中的一個。
阿巴亥是烏拉部的公主,烏拉部曾聯合九大部落攻打建州女真,后被努爾哈赤ㄋㄩㄝˋ打,元氣大傷,烏拉部為了不被女真所滅,將十二歲的阿巴亥嫁給四十三歲的努爾哈赤,實際上努爾哈赤的妻妾多數都是這樣的政治聯姻得來的。
老少配的一大特色是阿貝會特別寵愛小很多的女孩子,況且阿巴亥不僅有傾城容顏,更極為聰慧,成了努爾哈赤的心尖尖上的人,并在兩年后成為努爾哈赤的大妃,大妃即為正室,就相當于皇后身份。
阿巴亥十六歲那年生下努爾哈赤的第十二子阿濟格,后又生下第十四子多爾袞和第十五子多鐸,成為努爾哈赤后宮中最有權勢的女人,即便阿巴亥的叔父、烏拉部首領布占泰因為「女真第一美女」東哥而與努爾哈赤公開決裂,致使努爾哈赤滅了烏拉部,阿巴亥依舊穩坐大妃之位。
但是后來發生的事情卻讓阿巴亥措手不及,阿巴亥善妒的性格讓她與努爾哈赤的妾室關系緊張,1620年,努爾哈赤的小妾德因澤告發阿巴亥與代善行茍且之事。
根據后來努爾哈赤的處置,此事應為事實,但其中有沒有皇太極的身影就不得而知了。按照后金的習俗,父親去世后,兒子可以續娶父親的繼室,努爾哈赤有在百年后將阿巴亥托付給代善的意思,但那是ㄙˇ后的事。
在他活著的時候,這兩個人就私下里接觸,這就是赤裸裸的打臉啊,努爾哈赤查明事情的原委后,為了顧全顏面,將阿巴亥以私藏金銀的罪名離棄。并禁止阿巴亥與任何人接觸。
但阿巴亥不僅僅是后宮里的女人,她還是一名政治家,她出色的政治能力讓努爾哈赤離不開她,一年后,努爾哈赤占領遼陽,阿巴亥重新做了大妃,與努爾哈赤并肩作戰,1626年,68歲的努爾哈赤還在南征北戰,在對明朝作戰中身負重傷,待傷勢稍好后又去攻打蒙古,最終身體每況愈下,已是回天乏術,于是努爾哈赤命人請大妃阿巴亥到渾河見面,兩人見面后曾經密談過。
至于說了什麼不得而知,有說努爾哈赤想讓多爾袞繼位,但不足為信,就當時阿巴亥一邊的勢力來說,根本不足以順利繼位,如果努爾哈赤想讓多爾袞繼位,必有一番籌謀和托付,但這些顯然都沒有。
幾天后,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闖進阿巴亥的后宮,ㄅ丨迫阿巴亥殉葬,理由是努爾哈赤留下遺言「俟吾終,必令之殉。」
指明讓阿巴亥殉葬,他們只是執行命令,阿巴亥試圖反抗,畢竟她才三十七歲,而她的三個兒子都還年輕,還需要她的謀劃,但很顯然,皇太極不會容許阿巴亥留下來,最后,阿巴亥不得不自縊身亡,連同努爾哈赤的兩個小妾成了努爾哈赤的殉葬品。
不得不說明清時期重新實行的人殉制度給了皇太極正大光明的排除異己的理由,如果沒有這個人殉制度,皇太極還要花費心思來對付阿巴亥以及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那麼,在阿巴亥被ㄅ丨迫殉葬的時候,她的三個兒子為什麼沒有阻止呢?
說白了,就是政治勢力的不對等。
四大貝勒是誰?大貝勒為努爾哈赤的次嫡子代善、二貝勒為努爾哈赤的侄子阿敏、三貝勒為努爾哈赤的嫡五子莽古爾泰、四貝勒為努爾哈赤的庶八子皇太極。
其中在努爾哈赤的嫡長子被處ㄙˇ后,代善一度被立為太子,領正紅旗和鑲紅旗,為四大貝勒之首,曾立下赫赫戰功,只是后期因為ㄋㄩㄝˋ待兒子的事情被努爾哈赤得知,剝奪了其太子之位,后又與阿巴亥弄那麼一出,代善離繼承人的身份越來越遠,但其勢力不可小覷。
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雖勢力不弱,但畢竟被努爾哈赤所防備,與太子之位無緣;莽古爾泰也是個人物,沒少立戰功,但急于表現,以至于殺ㄙˇ自己的母親(此事存疑)被努爾哈赤所不喜。
皇太極以庶子身份成為「四大貝勒」之一,本身就能說明皇太極的謀略,努爾哈赤的嫡子們紛紛出局,皇太極成了繼承人,而代善更是打消了繼位的念頭,一心支持皇太極。
四大貝勒的勢力盤根錯節,但阿巴亥的兒子們呢?他們位列四小貝勒。努爾哈赤去世的時候,阿濟格22歲,領一旗軍力,但有勇無謀;多爾袞15歲,彼時并未成為旗主,倒是13歲的多鐸領滿洲鑲黃旗。
所以面對皇太極等人的行徑,三個兒子只能隱忍不發,畢竟他們打著的是努爾哈赤的遺言的旗號,而且妃嬪陪葬前朝就有,三個兒子無法拒絕。
當然,也可能努爾哈赤確實有遺言讓阿巴亥殉葬,而且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也知道,所以在努爾哈赤去世后,面對母親被ㄅ丨著殉葬,也只能接受這個事實。
而且,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四大貝勒完全是突然發難,阿巴亥事先不知道,她的三個兒子也不知道,所以在阿巴亥被ㄅ丨著殉葬的時候,三個兒子并不在身邊。
至于皇太極為什麼ㄅ丨著阿巴亥殉葬,無論有沒有努爾哈赤的遺言,他都會這麼做,畢竟阿巴亥政治手腕很強,又有三個努爾哈赤的嫡子,絕不會與皇太極一條心,將來必會引發爭權奪勢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