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存在
曹丕雖一手開創了曹魏,卻一直是個「尷尬的存在」!
論武略,跟老爸曹操差得太多。想曹操這一生,擒呂布、滅袁術、官渡逆襲袁本初,北征烏丸一統北方等等,一度大有氣吞天下的氣概。
可惜對手劉備和孫權太強,只得飲恨赤壁,這才有了三國鼎立。但無論怎樣,「沒有曹操,便無三國」,這幾乎是定論。
論文采,曹丕又被弟弟曹植奪了光采。咱就別說《洛神賦》了,就一個「七步成詩」,便讓曹丕凌亂了上千年。
只得在 「自傳」內強調,其實我曹丕才更牛,什麼6歲學射箭,8歲上戰馬,11歲就跟著老爸打天下……可惜,卻被認為吹牛成分更多。
論聰明,就更別提了。曹沖一出,曹丕只能苦笑表示:倉舒(曹沖)你是真正的「智慧大象」,比不得比不得……
而且最讓曹丕尷尬的是,老爸曹操雖傳位給了他,卻高喊了一聲:「生子當如孫仲謀!」
搞得曹丕稱帝后,發著狠地要跟孫權一決高下。
結果卻反被孫權,壞笑著捏了一把臉蛋——為了對付劉備,先認曹丕當老大,哪料干翻劉備后,卻對著曹丕狂豎中指……
因此,曹丕無論跟家人比,還是跟天下英雄比,怎麼比怎麼尷尬。明明是開國帝王,卻被擠出C位,只得在角落中碎碎念著: 六歲而知射,又教余騎馬,八歲而能騎射矣。
以時之多難,故每征余常從……(出自曹丕的《典論自序》)
可即便這樣了,一不小心曹洪卻又溜達出來,指著他鼻子問:我是你老爸曹操的救命恩公,更是曹魏的大股東,你憑啥非要誅掉我?
那麼這曹丕非要誅曹洪,這又是怎麼一回事?
曹丕為何非要誅曹洪?
據《三國志》載,曹丕登基后,便開始對當初反對和跟他作對的人,進行秋后算賬。
比如,曹植的智囊之一丁儀,就被找個了借口誅掉。隨后就開始壓制曹氏宗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曹洪!
曹洪在《三國志》的記載并不太多,主要集中在了三件事上。
其一,曹操起兵之初,跟著袁紹討董卓時,曾在汴水之戰中,被徐榮狂揍,曹洪讓馬給曹操,并說出了,「天下可以無洪,卻不可無公」。這是救主之功!
其二,替曹操招募人馬,汴水之戰后,曹操人馬損失得很多。曹洪替曹操募兵,助力曹操渡過了這次危機。這等于是入股!
其三,富且貪!例子很多,如滿寵修理曹洪的賓客,致使曹操都為滿寵叫好!還有就是得罪了曹丕。
那是曹丕還當世子時,有一次他跑到叔叔曹洪家去借絹。他只想到了曹洪富有,卻忘記了曹洪還很摳門。
故而非但沒借出來,還被曹洪用做人的大道理和人生雞湯,噎得他直翻白眼。
同時,由于曹洪還跟司馬懿的關系很差,而司馬懿恰好又是曹丕信賴的心腹。
故而在曹丕登基后,便要誅曹洪。這個消息一出,轟動當時。許多人都跑來替曹洪求情,但曹丕卻梗著脖子就要誅。
為此,曹真都哭了,哀求曹丕:你若真誅了曹洪,人們都會認為是我擠兌的。潛臺詞就是,誅曹洪一人,你連我都失去了。
可奈何曹丕還不松口。此事直至他老媽卞夫人出面,指著曹丕一通臭罵,這才救下了曹洪。
但曹洪寫檢討,被罰款和罷官是跑不了的。由此曹洪丟了權勢,做起了「安靜的美男子」。
曹丕的心機,不亞于曹操
曹丕誅曹洪這事,被普遍解讀為「曹丕小肚雞腸」,跟他羞辱于禁至歿一樣,都被認為是曹丕不配為君主的證據,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其實,我們都錯看了曹丕。
因為在《宋書·天文志》中,明確記載了此事的發生時間,是黃初七年(公元226年)的正月,而曹丕恰是歿于本年的五月!
換句話說就是,曹丕臨歿前突然動了誅心。這就讓人奇怪萬分了。
按理說要報復曹洪的話,曹丕本該如誅丁儀一樣,登基后不久便動手了,所謂報仇要趁早!
可曹丕卻放任曹洪,優哉游哉了近七年,直至得病,預感到要掛掉時,這才動手。
且這七年來,曹丕一直厚愛曹洪,如升任夏侯惇為大將軍,曹洪為驃騎將軍等,根本就沒有啥芥蒂。
所以,筆者認為曹丕非要誅曹洪,是出于兩點原因。
其一,臨歿前的敲山震虎之舉,向曹洪為首的宗親勢力發出警告——別想趁我病時,你們鬧啥幺蛾子,攪鬧了我傳位給曹叡。
如同,曹操晚年也曾向崔琰、楊修等門閥士族們,舉起了刀一樣,都是為了保住后代能順利接班,少受牽制和干擾。
其二,給曹叡鋪路。曹洪不是崔琰和楊修,因此曹丕未必真想誅掉誅曹洪。但戲份卻一定要唱足。須知曹洪也是老江湖,戲份不足,如何能讓他怕?故而,直至卞夫人出面,曹丕這才松口,變誅為打壓!
果然,曹叡登基后,很快就恢復了曹洪的地位等。如此一來,曹叡就等于得到了曹氏宗族的支持。
這對鞏固其統治,起到了關鍵作用!為何曹叡很快就能壓住臺?背后沒有宗親的支持,是不行的!
因此才說,曹丕誅曹洪,無非是帝王權謀術,玩得堪稱天衣無縫。顯然曹丕的心機,是不亞于他老爸曹操的。
唯一意外的是誰都想不到,司馬懿竟然能活那麼長,當然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