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名著《倚天屠龍記》里,明教眾人有個絕大的對手——郡主趙敏之父,汝陽王察罕帖木兒。
小說里他是蒙古天下兵馬大元帥,兵多將廣,手下兼有武林人物助陣,義子王保保也是一時人杰,是抗元力量的最大敵人。
察罕帖木兒并不是金庸先生杜撰出來的,史上確有其人,并且金庸在書里寫得已經算比較客氣,如果要按照歷史來說,察罕帖木兒對當時各路義軍來說,是泰山壓頂一般的存在,如果他要不是意外身W,包括朱元璋在內的各路人馬生存都是大問題,要想稱帝統一全國,恐怕只能做夢想想。
好多人以為元末政府腐朽不堪,元軍不堪一擊,個個混吃等ㄙˇ,就等著朱元璋發起北ㄈㄚ,直取大都,收復脫離漢人500年的燕云十六州。
哪有這麼容易。
元朝政府腐敗不假,不少元軍ㄓㄢ斗力不高也是真,但真正有ㄓㄢ斗力的,不是元朝政府直屬的正規軍,而是眾多名將指揮的自己嫡系部隊。
名將啊,不是《英烈傳》里那些名將,我說的是元朝的名將。
嗯,元朝不但有名將,為數還不少。
掰著指頭數一數:脫脫、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王保保、李思齊、張良弼等等。
其中,察罕帖木兒可稱名將中的名將,在這些人里可稱為第一。
如果按照《權力的游戲》中龍母頭銜來形容,他大致可以被這樣稱呼:
木華黎的后裔、梁王阿魯溫之子、汝寧府達魯花赤、河南行省平章政事、陜西行臺御史中丞、大都守護者、紅巾軍的夢魘、劉福通的克星、朱元璋的受降人。
這麼多頭銜,可不是吹的,都有其來歷,那是察罕帖木兒靠實力實ㄉㄚ實掙來的。
從出身來說,察罕帖木兒來自貴族家庭,他是成吉思汗四杰之一木華黎后裔,家族世代在元朝為官,祖父乃蠻臺、父親阿魯溫也都為元廷效力。
可要是以為察罕帖木兒是憑借出身才得以出頭的,那也就錯了。
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時候,朱元璋還剛剛投奔郭子興,紅巾軍的領袖是劉福通。短短幾年,他率部屢敗元軍,席卷江淮,到至正十五年已擁立韓林兒為帝,建立起了龍鳳政權。
元軍的表現確實很差勁,他們ㄓㄢ術呆板、指揮不力、軍無斗志,似乎早已失去了祖先們無往不勝的榮光。
劉福通是個猛人,此時他兵力號稱百萬,「廣積糧、緩稱王」——那是實力弱小,需要慢慢發展的朱元璋才干的事,劉福通要的是一鼓作氣,直接推翻元朝。他接連派出四路大軍北ㄈㄚ,關中、陜西、山東、山西ㄕㄚ聲震天,至正十七年,中路大軍已攻克北宋舊都汴梁。
紅巾軍氣焰張天,照這個劇本發展下去,大都也撐不了多久,什麼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之流,只能乖乖俯首稱臣。
可是啊,這樣就把元朝看得太簡單了,他們也有猛人啊。
猛人不是來自朝廷,而是來自民間,最牛的一位就是察罕帖木兒。
前面說了,察罕帖木兒雖然出身貴族,這時卻并沒有功名,也沒有官職。但對猛人察罕帖木兒來說,這些都不需要。
他自己組織起當地幾百人的民兵,號稱「義兵」,也叫「鄉軍」,與紅巾軍交ㄓㄢ,保衛地方。
雖然只是民兵,在察罕帖木兒指揮下,這些非正規軍卻展現出比正規元軍更強大的ㄓㄢ斗力,屢次擊敗前來進攻的紅巾軍。
察罕帖木兒趁機反ㄕㄚ,收復了不少城池,自己實力也壯大起來。
元廷正愁無人可用,察罕帖木兒的橫空出世讓元順帝大喜,承認他們為正規軍,并為察罕帖木兒加官進爵,授他為中順大夫、汝寧府達魯花赤。
這也就是元末時局的真實體現,其實支持元朝的人并不少,官紳階級大部分是站在元朝立場上的。原因很簡單,因為紅巾軍是農民軍嘛,農民軍來了,官紳地主哪還討得了好。
鄉軍也并非只有察罕帖木兒一家,李思齊、王宣還有后來的王保保等人,都是憑鄉軍起家,搞得有聲有色,得到了元朝冊封,被收編為正規軍。
這些原本的鄉軍才是紅巾軍真正的對手,他們是為自己利益作ㄓㄢ,所以格外賣命,畢竟輸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要有好的統帥,鄉軍的ㄓㄢ斗力不輸農民軍。
察罕帖木兒不是好的統帥,他是特別好的統帥。
從至正十二年起兵起,經歷四年征ㄓㄢ,他的ㄓㄢ績是不敗。
不ㄉㄚ仗也能保持不敗,察罕帖木兒是連ㄓㄢ連勝。
數數他的ㄓㄢ績:
至正十二年,與李思齊一起擊破羅山紅巾軍;
隨后屯駐沈丘,屢ㄓㄢ屢捷;
至正十五年,進入河南作ㄓㄢ,擊破劉福通;
夜X滎陽叛變苗軍,盡俘之,安置在中牟;
不久,紅巾軍大張旗鼓,發兵30萬前來中牟決ㄓㄢ,察罕帖木兒大破之,一直追ㄕㄚ出十多里;
至正十六年,劉福通的西路軍攻破潼關,進入河南。察罕帖木兒率軍圍剿,西路紅巾軍無法抵擋,從河南進入山西,察罕帖木兒緊追不舍,紅巾軍回師繼續交ㄓㄢ又被擊敗,只得退回陜西。
元順帝用察罕帖木兒用得順手,繼續命他出征陜西,雖然派出了還有李思齊、劉哈剌不花等幾路兵馬,其中的煞星還是察罕帖木兒。
他用計引紅巾軍主力圍攻鳳翔,自己設下伏兵,元軍里應外合,大破紅巾軍,被ㄕㄚ者數以萬計,伏S百余里。
接連被察罕帖木兒擊敗,西路紅巾軍再也沒有實力折騰了,只得退入寧夏,從此一蹶不振。
上面這些還是小意思,察罕帖木兒真正高光的時間要從至正十八年開始。
同一時期,朱元璋剛攻下應天不久,兵力不到十萬,地盤依舊還很少。
當年二月,從陜西被調回的察罕帖木兒在太行山南麓伏擊北ㄈㄚ的中路紅巾軍首領毛貴所部,將他們趕出山西。毛貴膽寒,不敢再與察罕帖木兒交ㄓㄢ,放棄了原來的計劃,繞個大圈子避開察罕,轉而攻擊上都去了。
五月,察罕又在洛陽擊退劉福通大將周全,守住了洛陽。
劉福通派出的各路北ㄈㄚ軍,不是被察罕帖木兒遏制就是被他擊敗,還有的不敢與他交ㄓㄢ,只好遠遠避開,各路人馬都沒能達到預定的ㄓㄢ略目標。
劉福通恨得牙癢癢的,要是沒有此人,自己早就北ㄈㄚ成功,攻下大都了!
察罕帖木兒穩定形勢后,下一個目標正是劉福通!
五月,他集結人馬進攻汴梁,劉福通此時兵力和地盤縮水嚴重,察罕帖木兒卻越ㄉㄚ越順,清除了外圍后,把汴梁城圍得水泄不通,紅巾軍屢次出城作ㄓㄢ,無一勝績。
到八月,城內糧草已盡,劉福通不得不護著韓林兒突圍而出,連城內的皇后都沒能帶走,數萬官員、家屬都被俘,要多慘有多慘。
此ㄓㄢ后,盛極一時的劉福通實力盡失,從此依賴于其他人的保護,失去了逐鹿天下的資本。
相對應的,察罕帖木兒此時名震天下,兵多將廣,要說此時天下第一名將,非察罕帖木兒莫屬,《英烈傳》里那些大明開國名將,這時還都是剛小成氣候朱元璋手下的軍頭。
此時最強大的農民軍成了陳友諒,朱元璋剛采納劉基「廣積糧、緩稱王」的ㄓㄢ略,這多少也是看到劉福通被ㄉㄚ得如此之慘,意識到誰要做出頭椽子就會遭到察罕帖木兒毒ㄉㄚ。
但陳友諒并不會放過朱元璋,兩人不斷互相攻ㄉㄚ,朱元璋的勇將花云也在太平被陳友諒ㄕㄚㄙˇ,兩軍大ㄓㄢ一場是早晚的事。
朱元璋的麻煩不止陳友諒,張士誠也一直蠢蠢欲動,再加上汴梁失守后,察罕帖木兒又進兵山東,北方屏障已不復存在,他已經暴露在元軍兵鋒之下。
朱元璋能夠坐大,依賴的是劉福通、徐壽輝、張士誠在北、西、東三個方向替他擋住了元軍主力,所以他一直沒受到元軍主力的直接攻擊,才能完成發育。
現在形勢不妙,三面屏障成了三面受敵,如此惡劣的形勢,即使是老朱也吃不消。
尤其察罕帖木兒這個兇神惡煞,要是他拿下山東全境,直奔自己ㄕㄚ來,老朱恐怕就得提前領便當。
朱元璋也慌了,相比張士誠或陳友諒,察罕帖木兒更難對付。
左思右想,他決定屈膝,派出使者向察罕帖木兒示好,換取他不來背刺自己。
示好當然不是口頭表示一下,要拿出誠意,就得歸順元朝。
老朱也認了,再怎麼樣也比被滅了好。
朱元璋連續派出兩撥使者表示誠意,察罕帖木兒奏明朝廷后,表示愿意接受,并請朝廷回派使者,帶去了冊封的命令,授朱元璋為平章,也就是省長。
使者是元朝戶部尚書張昶,他走的是水路,航海來到方國珍那里,準備從浙東再出發去應天。
但朱元璋很雞賊,他探聽到山東還有個益都沒個察罕帖木兒攻下,決定觀望一下。方國珍兩次派人通知朱元璋,使者都被他扣留。
這個小花招改變了他的命運。
彼時察罕帖木兒已攻下濟南,山東紅巾軍只剩下益都這一座孤城,被元軍團團圍困,被拿下只是時間問題。
拖只能拖一時,龍鳳八年(1362年)十二月,張昶終于來到應天,朱元璋已經拖不下去了,準備接受元朝冊封,俯首稱臣。
誰知,巨變突然發生。
察罕帖木兒在益都城外被已投降的紅巾軍將領田豐、王士誠派人刺ㄕㄚ了!
元軍的麻煩不止于此,察罕帖木兒主力在山東,另一個元朝將領孛羅帖木兒看到山西空虛,竟出兵占了察罕帖木兒的地!
察罕ㄙˇ后,元廷命其養子擴廓帖木兒,也就是王保保接手他的兵權。
王保保也是個狠人,他發兵攻陷了益都,斬ㄕㄚ了叛變刺ㄕㄚ養父的田豐、王士誠等人。
但是,他短時間無力南下了,因為山西受到了威脅,王保保回軍與孛羅帖木兒交ㄓㄢ,兩人大ㄉㄚ出手。
搖擺了一年多,幾乎就要降元的朱元璋終于改變主意,扣留了張昶為己所用。
這一切,都是因為察罕帖木兒的意外ㄙˇ亡,他和朱元璋是同齡人,都生于1328年,被刺時他僅有34歲。
不難看出,察罕帖木兒如果活著,朱元璋只能舉手投降。他是當時元朝唯一一個有能力整合北方資源的人,如果沒有察罕的橫空出世,北ㄈㄚ這事估計在劉福通手上就成了,元朝可能直接就被紅巾軍推翻了,那就沒朱元璋什麼事了。
根據記載,察罕被刺,除了元順帝痛哭,他的對頭孛羅帖木兒也失聲痛哭:「察罕若在,我省用多少氣力!」
對朱元璋來說,壓在胸口的一塊大石落地了。
明末有句話—— 「傳庭ㄙˇ而明亡矣」,講的是孫傳庭在陜西敗于李自成之手。
元末也有句話,是在聽說察罕被刺消息后,朱元璋說的: 「察罕ㄙˇ,天下無人矣」。
這絕對是更高于孫傳庭的評價,畢竟孫傳庭還是被擊敗了,察罕卻是ㄙˇ于陰謀。
孫傳庭ㄙˇ,崇禎還有機會;察罕ㄙˇ,元順帝徹底傻眼了。
察罕一ㄙˇ,元軍陷入內ㄓㄢ,再也無力南下進攻朱元璋,他才得以先后平定陳友諒、張士誠,吃下這兩個最大的對手,老朱才有力量發動北ㄈㄚ。
回看這一切,當時牽動天下形勢的,并不是朱元璋,也不是陳友諒,正是察罕帖木兒。
所以,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龍記》里寫得還是太客氣啊,那些明教中人,哪個不是察罕手下敗將。
察罕帖木兒之墓位于如今洛陽火車站正北約500米的地方,封土尚在,上圓下方,高約15米。1983年,還在墓南50米處出土石翁仲一座。
民國時期縣志記載:
「元贈穎川王察罕帖木兒墓,在縣西五里萬福寺西,今寺已廢,墓在城西北八里許石碑凹金谷園村北邙山下,方形墓,東西各二十八弓,南北各三十弓,高八丈,占地九畝六分。帖木兒為有元一代名將,駐鎮河洛,威名遠鎮,今墓已作駐軍練習射擊靶場,墓前翁仲石獸猶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