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認為趙高是太監,其實人家壓根就不是太監,而是貨真價實的宦者
2022/07/03

趙高,是個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指鹿為馬」的典故更是人盡皆知。

聽到「趙高」二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是個大太監,是個禍國殃民的大太監,封建社會的太監亂政也是從他開始的,秦朝的滅亡和他還有很大的關系,甚至在很多人眼里,趙高就是秦朝二世而亡的罪魁禍首(這個帽子有點大,也太高看趙高了)。

其實,說趙高是太監真是冤枉人家了,這或許是因誤讀史書帶來的誤會,又或許是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故意曲解帶來的「三人話虎」的經典故事。筆者認為,後者成分更大一些。

當然了,說趙高是太監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他最早做過宦者,但宦者絕不是太監,在東漢以前的史書和文章記載里從沒有說過趙高是太監。

電視劇《楚漢傳奇》趙高形象

那麼,既然如此,趙高又是如何從一個宦者被太監,而成為「太監」的呢?

趙高被太監,是對《史記》的誤讀或刻意解讀導致的。

關于趙高的身世,《史記.蒙恬列傳》是這樣記載的。

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

這段話告訴人們,趙高是比較疏遠的趙氏宗室成員。因為他的母親犯事曾受到懲罰,所以趙高兄弟幾個都生于「隱宮」,注定世世代代要卑微低賤地生活。

《史記.李斯列傳》是這樣記載的。

二世曰:「何哉?夫高,故宦人也。」

這段話大概意思是:什麼原因呢?趙高,只不過是一個在皇宮里搞服務的奴仆罷了。胡亥的言外之意就是趙高怎麼會造反呢?這個話,是胡亥面對李斯的進諫,對李斯的反問。

以上記載,是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蒙恬列傳》等篇幅中零散記錄的趙高生平。

即使如此,司馬遷也沒有將趙高的身份定義為后世的「宦官」,只是告訴大家趙高是一個出生在隱宮的比較疏遠的秦國宗室成員,一開始是在秦王身邊作宦者的。

影視劇趙高形象

趙高被太監,問題就出在「隱宮」和「宦」這兩個詞的解釋上。

「隱宮」是懲罰犯人的地方,或者犯人生活的地方。

「宦」字始見于西周金文 ,另有學者認為此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現 。宦的古字形從宀,從臣,本義為在帝王或貴族家里做奴仆。引申有官職、學習官吏的事務、做貴族的奴仆、太監等意義。

今天的漢語詞匯,「官宦人家」、「宦海」、「仕宦」等都是做官的意思。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有三個非常嚴重的宦官亂政時期,分別是東漢、唐朝和明朝。

東漢年間,宦官亂政,先后出現五侯、十常侍之亂,人神共憤。在此背景下,有一劉姓文人,在給《史記》做注解時,因痛恨宦官,他又看到《史記》記載趙高為宦者,生于隱宮,他就有意無意的說趙高是宦閹!注意,宦閹才是后來的宦官。甚至,他還解釋趙高的父親也是宦閹,趙高的母親是跟別人偷情生下的趙高,所以趙高也成了宦閹,也就是后世人們口中的太監。

趙高之所以成為太監,大概肇始于此,拜改劉姓文人所賜。

電影《神話》趙高形象

即便如此,后世史學家遍尋東漢史籍文獻,依然沒有發現哪一本書明確指出,趙高的身份就是后世的「宦官」。

宦官全部使用閹人,宦官和后世的太監劃等號,已經是東漢的事了。對此,《后漢書.宦者列傳序》有明確的記載:

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它士。

用白話文來說就是,宦官全部用閹人來充當,不再使用其他身份的人了。也就是說,到了那個時候,宦官才真正的和后世人們口中的太監劃上了等號。

「指鹿為馬」雕塑

那麼,「太監」又是如何出現的呢?

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

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只有地位較高的內監才被稱為「太監」。

清代人們把所有宦官都稱為「太監」,太監才成為宦官的代名詞。

至此,早已經被認定為宦官的趙高,也就跟隨著歷史的車輪,被太監了。

京劇臉譜趙高

另外,趙高不是太監還有一個有力證據,那就是他是個有子女的人。

《史記.秦始皇本紀》在「望夷宮之變」中有明確記載:

陳勝吳廣起義后,秦軍在軍事上接連失利,特別是巨鹿之戰后,秦軍主力盡喪,而六國又紛紛復國,關東之地盡叛秦以應諸侯。

到了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劉邦攻入武關。秦二世聞訊大驚,急召趙高議事,趙高擔心秦二世知道實情,稱病不敢朝見。于是,趙高和弟弟趙成(郎中令)、女婿閻樂(當時擔任咸陽令)策劃政變,逼迫秦二世自ㄕㄚ,另立公子嬰。

趙高既然有女婿,那必然有女兒。

被丑化的趙高形象

試問一下,一個太監怎麼可能有女兒呢?

說到這里,有人會說了,太監也可以娶妻養子,曹操的爺爺不就是太監嗎?是的。

其實,趙高有女兒這段完全可以不用舉例,主要是讓大家了解望夷宮之變這一歷史事件。

在望夷宮之變中,胡亥自ㄕㄚ后,趙高是打算自己稱帝的,而且他自己坐上了龍椅,結果群臣沒有一個附和的,那時趙高才明白,自己是不會被接受的,于是他才推出了代理人公子嬰。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個太監再怎麼權傾朝野,也不可能動登基做皇帝的想法!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