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輕人去請教富翁成功的秘訣。
知道年輕人來意后,富翁走進廚房切了三塊大小不一的西瓜,讓他選擇。
年輕人毫不猶豫拿起最大的一塊,富翁笑著拿起最小的吃了起來。
看著富翁的做法,年輕人瞬間明白,自己的選擇看似占了便宜,但富翁的兩塊西瓜加起來遠比他手中的多。
生活中很多「誘惑」,蒙蔽每個人的雙眼,看不清內心,既蹉跎歲月,又得不到成長。
作家白先勇說:「擁有的都是僥幸,所有的成功都是從學會失去開始。」
學會放棄,是一種膽魄,一種瀟灑,它讓你在看清事情的真相后,找準自己的位置,發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01
有句話說:
「真正的強者,是要學會放棄,只有放棄才有機會獲得成功。放棄是為了新一輪進取,絕不是低層次的三心二意。」
人如果想要達到自己的目標,從容選擇,就必須保持頭腦清醒,學會放棄。
達爾文從小就對大自然有濃厚的興趣,但國中畢業后,父親讓他去學習經文。
他學了一段時間,每天面對枯燥的經文,覺得味同嚼蠟。
一想到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他倍感失落,三思之后,決定放棄父親為自己選的這條路。
達爾文堅持要干自己喜歡的事情,他說服父親后,當即決定開始環球旅行,探索新物種。
整整5年時間,他對動植物進行大量觀察和采集,出版《物種起源》,成為進化論的奠基人。
有時候,放棄并不等同于認輸,而是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賽道。
也許你會發現,那才是最適合自己的路,是自己想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
古人云:「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不管在何時人一定要明白,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放棄是為了儲存更大的能量,成為更好的自己,擁有更寬廣的道路。
人生的真諦,就在于取舍之間,該放就放,是一種大胸懷。
02
看過一則故事:
古時的永州人都特別擅長游泳。有一天,幾個人正在河面泛舟聊天,突然河水暴漲,他們急忙劃著小船駛向岸邊。
剛到河中心,船就開始漏水,幾個人一看,立馬跳入河中游向岸邊。
但發現,平時最會游泳的一個人使出全身力氣,也沒有平常游得快。
同伴很是疑惑,問他今天為什麼這麼吃力。
他笑著回答說:「我腰間纏著很多錢,很重。」
同伴勸他趕緊把錢扔掉,他搖搖頭,說什麼也不肯。
就這樣,他越來越沒有力氣,但始終不愿扔掉腰間的錢,最后沉入水中淹死了。
禍患,多是由于貪念引起。
越是貪求,不懂得及時放棄,最后就會陷入財富所帶來的陷阱。
生活既是復雜的,也是簡單的,只要我們學會在該放棄的時候放棄,就會看得通透,活得自在。
學會放棄,是一種在看清潛在危機之后的清醒,往往能夠給自己留一條后路。
03
《舍與得的人生藝術》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的一生都是在取舍之間搖擺不定,在發生任何事情的時候,其實我們一直都在默默的選擇。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舍,每個人都是在舍與得中度過每一天。」
人生幾十年,只有學會放棄,跟過去說再見,才能抓住當下的時機。
學會放棄,需要胸懷、格局、智慧,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懂得放棄,是一種成長,是一種智慧。
愿我們學會放棄,邁過生活中一道又一道坎,去擁抱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