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問武將想要何賞賜,一個要官位,一個要美人,結局卻天壤之別
2022/05/02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這是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無數的君王和臣子共同詮釋出的一條鐵律,無人敢反對,也無人能反對,無論功勞再大,能力再高,只要惹了皇帝不高興,那麼下場便好不到哪去。

當然也有些開明的君主,能聽得見去逆耳的忠言,也能在當上皇帝之后,依然重用功臣,可是這樣的帝王畢竟是太少了。

縱觀封建帝制時期, 沒誅過功臣,能與臣子同享富貴的君主,秦始皇是一個,唐太宗也算是一個,除了這兩位仁兄之外,似乎再也無法找到第三個了。

當然,這也有可能因為我才疏學淺,對歷史上500多位帝王了解不夠所致,那麼您還知道哪些帝王能如此大度嗎?

不過這些并不是我們本篇要說的重點,我們要說的清朝時期極富盛名的帝王——乾隆皇帝。

在很多人的眼里, 乾隆就是一位明君,在位期間,那可是把大清朝給帶上了一個新的高度,而帝制時期最后一個盛世,就是有他的功勞,史稱康乾盛世。

至于這是不是一個虛假的盛世,各位看官想必自有決斷,我們就來說說乾隆這位帝王吧。

乾隆統治時期,對外用兵頗多,這就需要南征北戰的武將為他沖鋒陷陣,對于選拔將領方面,乾隆是有幾分能耐的,提拔了不少能打仗會打仗的武將。

作為天朝上國,乾隆自然也要表現出該有的大國風度 ,每每武將戰了勝仗,乾隆都要整個儀式,獎賞這些武將,甚至還讓武將自己來挑選賞賜。

有那麼一次,乾隆就問兩位武將想要什麼樣的賞賜,其中一個要了官位,另一個卻要了美人,但是兩人的結局卻有天壤之別。

我們一起來看。

海蘭察:我志向不大,給我個美人吧

海蘭察,鄂溫克族,滿洲鑲黃旗人,多拉爾氏,世居黑龍江布特哈阿倫河,是清朝乾隆時期名將。

在乾隆時期,海蘭察的地位非常高,或許很多人對這個名字很陌生,但是在當時,海蘭察就是他們的戰神。

海蘭察一生戰 過很多仗,而他也十分注重研究兵法,無論多麼艱難的戰爭,海蘭察總能從中發現敵人的弱點,進而果斷出擊,大獲全勝。

在乾隆時期,邊境問題十分突出,東南西北四境,幾乎都不穩定,本著為君主分憂的心理, 海蘭察幾乎成為了邊疆消防員,哪里有火,就去哪里滅火。

乾隆二十年,海蘭察西進準格爾平定輝特部臺吉巴雅爾叛亂。

乾隆三十年,海蘭察從云南進入緬甸作戰,大敗緬甸軍。

乾隆三十六年,清軍對金川用兵,海蘭察用云南進入四川,相繼平定了大小金川。

乾隆五十二年,台灣的林爽文發動叛亂,海蘭察再次被派去平定,經過數次戰役,直接抓獲林爽文。

乾隆五十六年,廓爾喀侵襲后藏地區,乾隆再次派出海蘭察,結果將廓爾喀攻得直接請降。

海蘭察功勛卓越,自然也被乾隆一再封賞,但是在乾隆問他想要什麼的時候, 他只是表示想要個美人來暖被窩。

烏爾登:我愿為陛下分憂,給升升官吧

在海蘭察平定準格爾和大小金川的時候,另外一位武將憑借出色的軍事指揮也受到了乾隆的賞識,此人名叫烏爾登。

烏爾登的崛起之路和海蘭察非常相近,兩人也經常一起攜手戰斗,數次戰爭下來之后,烏爾登的地位也不在海蘭察之下。

乾隆在獎賞海蘭察的時候,自然也少不了要獎賞烏爾登,畢竟人的心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只獎勵海蘭察,這擺明了是對烏爾登的侮辱。

乾隆又不是一個小氣的人,自然也不會吝嗇賞賜。

不過當烏爾登聽說海蘭察向乾隆要的是美人時,他覺得海蘭察當真是可笑,他們兩人都是卓有戰績的武將,家底自然也很厚實,還問皇帝要美人,這不是貽笑大方麼?

所以當乾隆問他想要什麼樣的賞賜時,他便覺得自己表露衷心的時候到了,于是 便對乾隆表示,自己愿意為主上分憂,為大清朝持續貢獻光和熱。

烏爾登這般說,其實就是意在向乾隆討要更大的官,畢竟官不大,職權不夠,想要為皇帝分憂,也只是扯淡,就好比一個平頭好百姓,即便是再有心為帝王分憂,也沒有機會不是。

乾隆:要美人的重賞,要官位的斬首

功成之后,海蘭察要了美女,烏爾登要了官位,乍一看, 很多人都會覺得海蘭察這人不靠譜,哪有問皇帝要美女的,這不是擺明了不思進取麼?

但是我們看了海蘭察和烏爾登的最終結局,便會明白,海蘭察提出這種要求實在是太明智。

海蘭察最后被封為了一等超勇公,得到了善終,而烏爾登自從要了賞賜之后,便受到了乾隆的冷落,最終因為犯了一個小錯誤,便被乾隆給斬首了。

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烏爾登表露衷心,為何卻被乾隆厭惡,而討要美女的海蘭察為何卻又終身受到重用呢?

這是因為烏爾登自以為是,他也不懂得如何與帝王相處的權謀之術。

海蘭察并不缺美人,他問乾隆要美人,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并不貪權,也沒有任何野心,對于權力更不在乎,只要有美人陪伴,自己也就心滿意足了。

而烏 爾登雖然信誓旦旦表示要為帝王分憂,這無疑是表示自己對權力是渴望的。

古代帝王的權力欲都很強,他們可以將權力給你,但是如果你去要權力,那就味道不一樣了,烏爾登這般,無疑是觸了乾隆的逆鱗。

所以最終兩人才會有如此天壤之別的結局。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為秦始皇效力的王翦,在戰國末期,他可以說是武將中的第一人,能從秦始皇手里要60萬大軍進攻楚國,這在當時幾乎沒人能辦到。

王翦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他也深知秦始皇交給自己全國之兵并不放心,為了打消秦始皇的疑慮,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要美人,要良田,要錢財。

其實他也不缺這些東西,也只是為了向秦始皇表露自己不貪戀權力罷了。

從古至今,會戰斗的武將真不少,但是能得到善終的武將卻少得可憐,歸根結底, 并不是這些武將的功勞不夠,而是他們的情商不高。

他們想當然地以為,只要能戰斗,會戰斗就能一直位高權重,他們沒有想到,帝王對在外帶兵的武將自始至終都是忌憚的。

如果不能想辦法讓帝王信任,早晚會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