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雄關漫漫,物華天寶,兵多將廣,本該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守成之地,可劉璋卻引狼入室,白白葬送了安身立命之所。
這件事的起因竟然源于一個小人物的攪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準備攻打荊州,劉璋心里害怕,決定提前在曹操那里占個座,于是便派別駕張松到曹操那里獻殷勤,同意與曹軍聯合攻打劉備。
張松此人長得太磕磣,性格又不討喜,老曹見到他就心生厭煩,所以招待的禮儀就怠慢了些。
張松原本想在曹操面前好好表現,搶在主人劉璋之前把自己賣個好價錢,沒想到買主卻拿他當破銅爛鐵。
他火冒三丈,回去就慫恿劉璋:「老曹靠不住,劉備與您同宗,為人仗義,莫不如請他為外援。」
劉璋沒主見,被張松一忽悠覺得有道理,曹操是老虎,跟他合作早晚要被他當點心,劉備弱小,具備給人當馬仔的潛質。
于是劉璋宣布撕毀對老曹的承諾,派法正到荊州聯絡劉備。法正早就已經和張松串通好了,計劃將劉璋按斤兩賣給劉備。
那邊,曹操聽說劉璋毀約很生氣,于是有人建議干脆聯合張魯,先干掉劉璋再圖謀荊州。
消息傳到益州,劉璋慌了神,他也不考察消息的真偽,手忙腳亂地派法正邀請劉備入蜀,幫他打張魯。
劉璋犯下的連犯兩個大錯:信息誤判,事實上曹操并沒有聯合張魯發兵;把自己生存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劉備得到消息差點笑散了架:還有這好事?雖說贏了赤壁之戰,但半個荊州讓他活得很憋屈。諸葛亮的取益州計劃雖好,但益州像個斗大的饅頭無處下口。
這倒好,有人送枕頭來了,法正、張松做帶路黨,劉璋糊涂引狼入室,這麼好的機會不下口,但辜負上天賜予的機會了。
于是,「中山狼」在劉璋的歡迎聲中入蜀了。
賓主雙方在涪城熱情擁抱,劉備考慮到自己的名聲,也擔心人心不服,所以拒絕了法正劫持劉璋的建議,而是接受了劉璋的人馬錢糧資助,率兵北上屯駐于葭萌關。
當然,劉備才不會為劉璋流血犧牲,他沒有跟張魯打架,而是留在那里經營起地盤來。
第二年(212年),曹操攻打孫權,孫權向劉備求救。于是劉備又從劉璋那里討要一萬人馬,準備去救援孫權。
這時候劉璋已經警覺了:一年時間里一槍不發,除了要兵要糧什麼也不干,你想干嘛?但考慮到合作愉快,他還是給了劉備4000人。
劉備很不爽:有你這麼待客的嗎?張松也寫信給劉備搓火:快點來成都干了劉璋吶!
誰知張松行事不密,被他哥哥張肅抓住了把柄,將他舉報了。劉璋這下才恍然大悟:自己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錢呢!
于是他一氣之下殺了張松,下令關閉所有關隘,嚴防「中山狼」。
這下親密盟友撕破了臉,劉備也不裝了,露出了狼尾巴:發兵成都!
不過此時劉備的人馬并不多,只有3萬人,沿途關隘重重,益州兵強馬壯,劉璋怎麼就兩年內輸光家底了呢?
01.劉璋準備不足,連連損兵折將
劉璋其實早就懷疑劉備的心思不純了,但他的配套工作卻做得很差勁。
比如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居然還能聽從劉備的調令前去見面,結果被劉備襲殺,丟了白水關,以及部下人馬。
這里面雖然有楊懷、高沛的責任,但劉璋沒能明確他們的目標和責任,依然對劉備心存幻想才是主因。
涪城的丟失,打開了成都防線的第一道門。
02.益州人心不穩,帶路黨太多
劉備的大軍推進到綿竹時,遇上了劉璋派來的劉璝、泠苞、張任、鄧賢、吳懿五員大將。這五位大將各自為戰,沒有統一指揮,結果全都敗了,張任被殺,吳懿投降,劉璝、泠苞、鄧賢逃回雒城。
劉璋這時才意識到問題所在,于是趕緊亡羊補牢,派李嚴、費觀為帥,統一指揮。這會兒行動真的很一致,李嚴和費觀集體行動,一起跑到劉備的大賬喝酒去了。
綿竹在吳懿、李嚴和費觀等帶路黨的加持下,成了劉備的囊中之物,成都的第二道防線碎了。
好玩的是,吳懿和費觀都是劉璋的姻親,真搞不清劉璋的人緣怎麼這麼臭?
北線有帶路黨,東線也出現帶路黨了,長江防線一瀉千里。
03.劉備四路人馬圍攻,益州防線脆弱
建安十九年(214年),諸葛亮率領張飛、趙云沿長江逆流而上,連破秭歸、永安、樂城、江州數個軍事要隘。
在江州,巴郡太守嚴顏兵敗被俘,在張飛的勸說下,老嚴顏決定從此跟劉備領退休金。
從江州,諸葛亮分兵三路,趙云沿長江干道向南,攻擊成都南邊的武陽;張飛經略德陽安漢,占領閬中,隨時待命增援北路和東路人馬。
諸葛亮自己則親率大軍一路西進,攻克了東廣漢、郪縣和牛鞞。
此時,經過一年的艱苦拉鋸戰,劉璋的兒子劉徇棄城逃跑,劉備終于攻破了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線雒城。可惜的是,我沒查到雒城之戰的詳細資料,哪位朋友可以補充?拜謝。
在雒城之戰中,被譽為「鳳雛」的龐統卻殞命于城下。
劉備、諸葛亮、趙云、張飛四路人馬將成都團團包圍,形勢對劉璋來說岌岌可危。雨漏偏遇連綿雨,就在此時,又一條壞消息傳來。
04.馬超神兵天降,成都人心渙散
原來,馬超與張魯翻臉了,在劉備的暗中幫助下,他率領本部人馬南下,神兵天降般地出現成都的北城門外,與劉備激情擁抱。
劉備大喜:「有馬孟起助我,成都唾手可得!」
馬超的威名天下無人不知,本來就已經失魂落魄的成都人「舉城驚駭」,劉璋嚇得跪地「稽首」。
馬超的加盟,成了壓倒劉璋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的心理崩潰了。
05.劉璋心地仁慈,背上了道德枷鎖
成都被圍第十天,劉璋決定開城投降。對劉璋的這個決定,忠粉們其實不同意:城中尚有精兵三萬,糧食足夠吃一年,完全具備與劉備血戰到底的資本。
劉璋說:「我父子統治益州二十多年,沒給老百姓帶來什麼好處,怎麼能讓他們為我劉家流血犧牲呢?算了算了,投降吧。」
劉璋能同意投降,跟兩個原因有關。
一是劉備想給自己描紅,所以一直試圖給劉璋留一條活路,簡雍進城再次給劉璋傳達了劉備的誠意。在這種情況下,劉璋選擇投降可謂明智之舉。
二是劉璋確實是個仁慈的人,甚至有點婦人之仁,不適合領兵打仗。在劉備攻破涪城后,有個叫鄭度的人曾經給劉璋獻計:堅壁清野,一定能拖垮劉備。
鄭度的方法是,將從涪城到綿竹之間七八十里內的百姓全都趕走,并燒光所有的房子、糧食,連草都不給劉備留下。劉備遠道而來,沒有后勤供應,堅壁清野讓他無法生存,他只能求戰。此時我們只要高壘深溝,守住了,就能不戰而勝。
消息傳到劉備耳朵里,他被嚇了一跟頭:完了完了!但法正告訴劉備:劉璋這個雖然本事不行,但有一個好處,就是為人善良仁慈,他斷然不會采用這種缺德的建議。
果然如法正所料,劉璋嚴詞拒絕了鄭度的建議。
都說自古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可是歷史上兩千多年來,蜀道若干次被攻破,可見真正的難不在于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