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景帝(代宗)朱祁鈺
明英宗朱祁鎮復辟成功后,首先要辦的兩件事:嚴懲那些扶景帝上位并受其倚重的大臣,以及自己被幽禁南宮時曾建議景帝迫害自己的人;同時對幫助自己發動「奪門之變」復位成功的人大加褒獎。
根據徐有貞(徐埕)的建議,英宗朱祁鎮在登基大典正式舉行前,就迫不及待地下令將兵部尚書于謙和大學士王文逮捕下獄。于謙雖是「北京保衛戰」的大功之臣,但他在英宗被瓦剌人生俘后率先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并帶頭擁立郕王朱祁鈺(朱祁鎮弟)為帝,還是他,在英宗被瓦剌太師也先送歸時表示景帝之位不能變動,英宗早就對他恨之入骨。王文也是景帝倚信之臣, 曾堅決反對過迎自己回京,還反對將自己的兒子、沂王朱見深復為太子,所以也饒恕不得,同于謙一起被拿下,定的罪名也很「莫須有」——密謀迎立襄王世子為太子。
明英宗朱祁鎮
隨后,加官進爵和懲治誅戮交織進行,所有參與「奪門」的將領與士卒,以及英宗被幽禁于南宮做太上皇時替其求過情、說過好話,并暗自表示過愿意效忠之人,一律大加擢拔、 封賞,封侯封公,加官進爵,賞賜財物。
史載,英宗復辟后,大興保舉,經助其復位的功臣們舉薦為官者竟達數萬人之多,以致太多太濫,僧多粥少,后來不得不予以糾正。反之,那些被景帝倚信的人,則下獄的下獄,處決的處決,被革職流放者更不在少數。在復辟成功后的第6天,英宗即下諭旨將于謙、王文押到午門開刀問斬。
景帝時的內閣首輔陳循以及閣臣江淵、俞士悅等均被充軍或革職,景帝重臣為之一空。一些反對過他或不愿助他復位的人一律被斬誅 ,就連服侍過景帝的太監也一個都不寬宥 ,一律斬首。史載,當時內廷被誅之人竟比外廷還多。
奪門之變
由于奪門之變時景帝朱祁鈺的病勢已經很沉重了,英宗覺得他沒幾天活頭了,所以,在登極詔書中只宣布自己復位,改元天順,卻忘記將廢黜景帝的內容寫進去了,這一疏漏竟有了兩個皇帝同時在位,成了明史上的一大笑柄。后來雖然察覺到了,卻一時無法改正,等過了一段時間后,才由孫太后下諭,將景帝再次廢為郕王。
朱祁鎮和朱祁鈺是異母兄弟,兩人原本并無矛盾,歷史偶然的因緣際會才有了后來的那麼多恩怨情仇。
明英宗從漠北返京后被景帝幽囚在南宮中, 在此期間對他嚴加防范,動輒追究,使英宗對弟弟有了刻骨銘心的仇恨。
《明史》說,英宗朱祁鎮素有「婦人之仁」,但他對奪了自己皇位的這位兄弟毫不手軟,其手段甚至很是厲害。
明代宮廷畫
景帝再被貶為郕王后,被遷往西苑居住,他似乎已病入膏肓,奄奄一息,身邊既無內監侍候,也無太醫為其診療,甚至無人敢進湯藥,簡直是在盼他快點咽氣,巴不得讓他快點去見閻王。
但就在這種惡劣環境下,景帝的病竟奇跡般地好轉起來。原來,景帝朱祁鈺的病,是因在后宮中縱欲過度所致,并非不治之癥。他原本就嗜色如命,唯一的皇子歿后, 又急于想生個兒子繼承大統 ,難免有些誅伐過度了。被廢黜后幽居西苑,女色方面自然斷絕,于是,他的「寒疾」竟然能漸漸好起來。
劇照
眼見景帝一日好似一日,似乎很快痊愈,英宗、孫太后和親信大臣們深感不安。
朱祁鎮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深切體會到,景帝雖已遭廢黜,但只要他還存在,終究是一種不安定因素,無論怎樣嚴加防范,總是心懷忐忑,不能完全放心,自己在南宮做太上皇時,在景帝嚴密地監控下,還是未能阻擋自己「奪門」復位,即是明證。
畢竟他曾在位7年, 只要他還活著,那些或明或暗效忠于他的人便不會徹底歿心,一遇到適當機會,定會歿灰復燃。反復權衡,猶豫再三,這個以「婦人之仁」而廣為人知的帝王終于下定決心——除掉弟弟朱祁鈺。
明代宮廷人物畫
景泰八年二月二十九日,大病初愈,身體剛剛恢復的廢帝朱祁鈺, 被明英宗朱祁鎮的心腹太監蔣安用一條帛帶活活勒歿在西宮之中。
景帝歿后,被追封為「戾帝」,不準葬入其生前在昌平建好的陵寢,改葬西山。因皇后杭氏已故,毀其墓,削去皇后稱號。景帝的所有嬪妃統統被賜歿,殉葬于景帝墓中。
在權力面前沒有誰是君子,即使是兄弟也不例外。明景帝是病歿還是遇害, 真實歿因依然迷霧重重。
關于景帝朱祁鈺之歿,明代史料多有禁忌。《明史·英宗實錄》中竟有20處記載景帝有病 ,極力渲染其病情,制造他病歿的假象。然而,還是有人記下了當時景帝被英宗派人謀誅的真實情況。
到清代,沒有了忌諱,關于景帝真實歿因的記載漸多,但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許多夸張不實之辭,使其成為至今仍未蓋棺定論的明史疑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