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這個問題來揭秘一下清朝最后一次「千叟宴」的諸多細節。
「千叟宴」在有清一代僅僅舉行過四次。
第一次「千叟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這一年是康熙六十大壽,按中國人的習俗,人到甲子之年一定要慶祝,何況當朝皇帝呢,加之康熙主政頗得人心,所以當時便有一些老人不辭辛苦,行程幾十里、幾百里乃至上千里地從四面八方趕到京城,自發地為康熙祝壽。
消息傳到宮中,康熙大為欣慰,為了不讓祝壽老人空手而歸,康熙決定在北京西郊的皇家園林暢春園舉行盛大的招待會,邀請年齡在65歲以上,現任、退休的滿蒙漢文武官員、兵丁及閑散老人,共2000人,分兩天進行宴請。
第二次「千叟宴」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為慶賀大清盛世,在這一年的正月新春,康熙又邀請年齡在65歲以上的滿蒙漢文武官員2000人,在紫禁城乾清宮舉辦了兩天千叟盛宴,席間康熙賦了一首《千叟宴詩》,12歲的乾隆也參加了這次千叟宴。
第三次千叟宴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5年)。
這一年乾隆朝有兩件大喜事,一是《四庫全書》編纂告竣,二是乾隆得了五世元孫,加之當時國力比康熙朝更加殷實富足,好大喜功的乾隆便效仿祖父康熙,在乾清宮舉行了一次更大規模的千叟宴盛典,入宴人數增加到了3000人。
比起前三次「千叟宴」,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四日,在紫禁城皇極殿舉行的那場「千叟宴」,就要用空前絕后來形容了。
因為它是集乾隆禪位、嘉慶即位、元旦節等三項重大國事活動于一身的隆重慶典。
根據清宮朱批奏折內政職官類檔案記載:官員在三品以上滿60歲以上者,三品以下滿65歲者,其余人員在70歲以上者可入選。
另外還有皇帝親自指定的,例如福建有一位104歲的進士郭鐘岳,當年乾隆南巡時曾負責在浙江迎鑾送駕,做得既得體又周到,乾隆回鑾后一直對他念念不忘,于是特意傳旨,郭鐘岳如精力充沛,尚能行走,即令于本歲內到京預宴。
當然,除了年齡達到要求的老人,各省立有軍功的總兵,為清廷效勞的各類臣工以及各藩屬國使臣,也都受到了邀請。
有一點需要說明,雖然進宮入宴者只有3000人,但入冊受邀者一共有8056人。
此次「千叟宴」共設800張膳桌,席位依據入席老人的品位高低分而排列。
據內務府《御茶膳房》檔案記載:大殿內按親王、貝勒、貝子、公、公吉、一二品大臣順序擺放,藩國使臣在大殿廊下,三品官員在丹陛甬路旁,四品以下官員在丹陛左右,拜唐阿、護軍、馬甲以及兵民匠役等在寧壽門外依次排列。
800張膳桌上的菜品、餐具,根據入宴群臣老人的品位高低分成兩等。
一等桌就座的是王公和一二品大臣,以及藩國使臣。每桌擺放的膳品是:火鍋2個(銀制和錫制各1個)、豬肉片2份、煺羊肉片1份、鹿尾燒鹿肉1盤、煺羊肉烏叉(臀部肉)1盤、葷菜4碗、蒸食壽意1盤、爐食壽意1盤、螺螄盒小菜2份、烏木筋2份。
此等桌就座的是三品至九品官員、蒙古臺吉、頂戴、領催、兵民等。每桌擺放的膳品是:火鍋2個(銀制和錫制各1個)、豬肉片2份、煺羊肉片1份、煺羊肉1份、燒袍肉1盤、蒸食壽意1盤、爐食壽意1盤、螺螄盒小菜2份、烏木筋2份。
ㄐ丨ㄡˇ是皇家御用的玉泉ㄐ丨ㄡˇ,每桌8兩。
第一項禮儀是進茶,即「就位進茶」。
御茶膳房大臣先向太上皇、皇帝呈遞上一碗紅奶茶,二人面帶微笑舉杯向大家點頭示意,然后一飲而盡。這時侍衛手捧銀里椰瓢碗分別為殿內及東西檐下王公大臣倒滿茶水,其余人等以此類推。
眾人接茶后叩頭行禮謝過皇恩,一飲而盡,飲茶的器皿可以帶回珍藏。
第二項是進ㄐ丨ㄡˇ,即「奉觴上壽」。
此時茶膳房首領二人抬進金龍膳桌一張放在寶座前面,御茶膳房總管首領太監手持黃盤蒸食、爐食、米面奶子等15種果宴魚貫而入,依次擺好。
之后,群臣眾叟在禮樂中齊刷刷地站立起來,內務府掌儀官手捧爵臺壺卮(zhi)將爵倒滿ㄐ丨ㄡˇ,由進爵大臣跪遞太上皇、皇帝,二人跟進茶時一樣,先微笑,再一飲而盡。
完了,群臣眾叟叩頭行禮。
對于年邁老叟而言,佳肴沒吃上,已經是四跪十三叩了,這樣的繁文縟節確實將他們折騰得不輕。
第三項是進饌,也就是開宴吃飯。
開宴吃飯前,還有一套禮儀。
太上皇、皇上會先招呼一品大臣和年屆90以上的老人到自己御座前舉杯親賜卮ㄐ丨ㄡˇ,這時候老叟們又得下跪謝恩,磕頭行大禮。
接下來,皇子、皇孫、曾孫們領旨為殿內王公大臣等長輩進ㄐ丨ㄡˇ;侍衛們為群臣老叟進ㄐ丨ㄡˇ。
進完ㄐ丨ㄡˇ,就可以正式進食了。
有的朋友說,這時候一些從沒進過宮,沒見過多大世面的老叟一定會大快朵頤,其實看看上面的菜品,再加上莊嚴的氛圍就知道了,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老叟們一定是喝的涼風比吃的菜多。
原因很簡單,參加這樣一場千叟宴,其實就是遭受各種折騰。對老人而言,千里迢迢的來回是折騰,京城的大冷天是折騰,千叟宴上的繁文縟節是折騰,甚至既激動又要小心翼翼的心情也是一種折騰。
所以說,千叟宴看似是盛世下很有人情味,很講孝道的盛典,但歸根結底是勞民耗資的形象工程。
3000人的膳食要耗費多少銀兩,咱們在此就不多說了,關鍵是乾隆爺的各種賞賜。
需要說明的是,乾隆爺賞賜的可不是3000人,而是入冊受邀的8000多人。
當時,凡預宴的文武官員,各賞如意一只并加賜綢緞。兵丁匠役和無職銜人員,70歲者各賞10兩重養老銀牌一面,75歲者賞的是15兩重養老銀牌,80歲是20兩,85歲是25兩,90歲以上是30兩。
除此之外,乾隆爺還諭命在座老者每人賞賜壽杖一只。壽杖長約188cm,多為黃花梨,手柄為犀牛角,有的木桿上還鑲嵌有銀牌。
還有,內務府造辦處作坊另又趕做了御賞小荷包,數量達4800多個。
關于乾隆爺辦的這最后一次「千叟宴」到底花了多少錢,沒有明確的記載,但乾隆四十九年那次倒是有據可查,那一次至少花了100萬兩白銀。
自乾隆禪位之后,所謂的盛世其實已是虛華,所以從那以后,清朝再也辦不起如此規模盛大的千叟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