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這片古老的大地上誕生了許多王朝,自然也會出現無數帝王,可是每一次皇權的更迭,總是伴隨著無窮無盡的血雨腥風。
有的皇帝登上王位是順其自然的,有的皇帝登上王位,卻要先經歷一番兄弟相殘的痛苦。
勝利者在登上皇位之后,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能夠穩固,更是要將失敗者趕盡殺絕。西漢時期就有這樣一位皇帝,繼位后將上一位統治者的兒子趕盡殺絕。
但令人疑惑的是,他卻將上一位統治者的皇后給留了下來,這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漢文帝是西漢的第3位皇帝,他生于公元前202年,死于公元前157年。在位期間,漢文帝始終勵精圖治,生活上更是艱苦樸素。
也正是在漢文帝劉恒的帶領下,西漢國家逐漸繁榮富強,百姓們安居樂業。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賢明的皇帝,他的登基之路也是伴隨著各種各樣的血雨腥風。
漢朝的第2位皇帝是漢惠帝劉盈,他與漢文帝劉恒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按照常理來講,在漢惠帝劉盈去世以后,皇帝之位應該由他的兒子來繼承,而不是由他的兄弟來繼承。
但這樣不合常理的事情卻的確發生了,因為當時發生了「呂雉之亂」。
早期呂雉將很多劉姓皇族子孫殺死了,以至于其死后文武百官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人,劉恒平時表現的比較懦弱,百官認為好控制便將其推上皇位。
就這樣皇帝的寶座最后落到了漢文帝劉恒的手上,沒登基之前他表現的唯唯諾諾,因為權力并沒有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如那句話所言,「臥榻之側,怎容他人酣睡」,登基之后的劉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為了保證皇帝寶座不被他人推翻,漢文帝劉恒當機立斷給朝堂來了個大清掃。也正是在這次大清掃中,無數人失去了了自己的性命,具有繼承權的漢惠帝的兒子自然也被處死了。
劉恒殺掉了這麼多人,卻唯獨留下了劉盈皇后的全性命,這背后的原因令人不解。
漢惠帝的皇后名為張嫣,該女子的一生可以稱得上極為凄苦。
張嫣是魯元公主和宣平侯的女兒,從身世上來看地位非常尊貴,按照常理而言,這樣一位身份高貴的女子,無論嫁給哪戶人家都應該有著幸福美滿的婚姻。
畢竟張嫣的母親可是魯元公主,她是漢惠帝劉盈的親姐姐,是漢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的親生女兒,而呂雉又是劉邦之后最大的掌權人物。
但誰也沒有想到的,魯元公主卻不能為自己的女兒張嫣做主婚事,反而被迫將女兒嫁給了自己的弟弟,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匪夷所思的事情,全都是來自呂雉的命令。
根據史書記載,呂雉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為了使自己呂氏集團的利益能夠得到保障,在身邊人的建議之下強迫11歲的張嫣嫁給了早已成年的兒子劉盈。
在呂后看來,這樣一件親上加親的婚姻是極好的事情,為此她還特意將張嫣從宮外早早接進了宮中,想要雙方借此培養感情。
這樣一件在呂后看來是天作之合的婚事,漢惠帝劉盈卻是百般不愿。畢竟張嫣是魯元公主的女兒,也就是自己的親外甥女,若是二者成親簡直是有違人倫。
可是,即使劉盈再不同意這場婚事,最后還是如期舉行了。畢竟當時真正掌權者是劉盈的母親呂后,漢惠帝也不過是一個傀儡皇帝,胳膊又怎麼可能擰得過大腿。
相比于對兒子的疼愛,呂后還是看重權利,就這樣呂后的百般施壓之下,劉盈迫不得已娶了自己的親外甥女。
魯元公主和宣平侯的女兒嫁給了皇帝,成為了舅舅的皇后,11歲的她放到現代才不過是一個小學生而已。
即使放到古代也是年齡尚小無法結婚,奈何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對于自己母親的強權壓迫,無法抵抗的漢惠帝劉盈被迫娶了張嫣,但這并不代表他徹底屈服了。
劉盈始終過不了心里的那關,畢竟在他眼里張嫣是自己的外甥女,和自己的女兒差不多,所以始終不愿與其行夫妻之實。
但這樣一來著急的就變成呂后了,畢竟呂雉之所以會逼迫兒子選擇同意這樣一門婚事,就是為了能夠讓張嫣生下漢惠帝劉盈的兒子,從而使得呂氏集團的權利能夠一直長久。
如今漢惠帝劉盈卻不愿碰張嫣,很顯然就會導致呂雉的計劃破產,由于皇后始終無法懷有身孕,被逼無奈的呂雉只能選擇換一個方法——借雞生蛋。
她先讓皇后張嫣假懷孕,但對外聲稱卻是真懷孕,等到孩子該要出生之時,呂后便將漢惠帝劉盈和一位宮女生下的皇子,直接抱給了皇后張嫣假裝這是她的親生兒子。
這個孩子就是太子劉恭,為了保全秘密不讓他發現自己生母的秘密,呂雉將劉恭的親生母親處死。
但天下沒有不漏風的墻,這件事情的真相在呂雉死后,最終還是大白于天下。也正是因為如此,漢文帝劉恒愿意留下漢惠帝的皇后張嫣。
一方面呂后的去世呂氏集團被漢文帝劉恒給清掃干凈,另一方面張嫣從關系上來說也是自己的外甥女,劉恒動下了惻隱之心。
當然張嫣對劉恒也沒什麼威脅,畢竟她雖然是上一位統治者的皇后,但卻沒有任何權利,也沒有自己的親生骨肉,將這樣的一位女子留下來,也不會影響他自己的統治地位。
劉恭名義上是張嫣的兒子,但二者實際上并沒有關系,張嫣也絕對不會為劉恭的死來報仇雪恨的。
漢文帝劉恒為了鞏固皇權,已經殺死了許多人。讓張嫣繼續活下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全自己的名聲。
總的來說,政治博弈就是這麼無情,張燕的一生過于凄慘,命運也一直被他人所擺布,去世時不過40歲。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