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
2022/04/22

人到中年不如狗,房貸、車貸、養家,讓很多人喘不過氣來。

苦苦掙扎,卻又沒有出路。

落魄不是因為你不努力,只是因為你努力錯了地方。

一直做著這「三件」自以為努力卻很愚蠢的事。

雜而不精

小時候我們被教育要:取長補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長大后才明白,揚長避短,才能嶄露頭角。

技多固然不壓身,但是如果沒有自己看家的手藝,往往很難有好的出路。

大學同學畢業的時候進入車間工作,干了沒到一年嫌累就跨行跳槽,去做了銷售。

銷售沒做多久,又去做了文案。

這些年他一直在不同的行業努力,加班到凌晨,在北京的地下室吃過好幾個月的泡面。

五六年下來,一事無成。

相反那個在車間呆了五年的同事,早已成了車間的師傅,月薪已破二萬。

身兼數職,不如專精一處。

錢鍾書考清華數學只有15分,也沒影響他成了舉世聞名的大文豪。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除了少數天才之外,沒有誰可以樣樣精通。

把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到極致,一個人才能立足于社會。

人到中年,最忌瞎忙。

如果忙不到點上,

縱然忙得不可開交,最后依然一事無成。

浪費時間

人到中年,忙著工作、忙著應酬、忙著家庭。

很多人覺得自己沒時間了。

那是因為浪費了很多碎片時間。

歐陽修說:「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

我們平時等車的時間、排隊的時間、午飯時間、睡前的時間,看著只是十幾分鐘,但是架不住積少成多。

而平時這些時間基本上都被我們浪費在刷手機上了。

魯迅先生一生愛惜時間,甚至說: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于圖財害命。

他的書房掛著一幅對聯:望崦嵫而勿迫,恐鵜鷗之先鳴。

看見太陽落山了還不心里焦急,報春的杜鵑又早早啼叫,一年又過去了。

在別人出去玩樂、喝咖啡的時候,魯迅在書房寫稿。

別人在睡懶覺、郊游的時候,他還在寫稿。

正是異乎尋常的努力和自律,讓魯迅成為中國近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成就至今讓人難望其項背。

如果渴望擺脫落魄,那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

每天擠出兩個小時,讀三十頁書,那麼十年就是500本書,足以讓人在一個領域小有成就。

二十年,就可以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積水成淵,聚沙成塔,量變遲早可以帶來質變。

太過清高

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牛。

年輕氣盛,丨ㄢㄐ丨ㄡˇ不動,不屑與人閑聊交往。

憤世嫉俗,不通人情自顧自地闖蕩江湖。

可是年紀越大越發現。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友。

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就不能太清高。

古人常說:內圣外王。

內心再強大,也需要外在的功業顯揚。

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總要和別人打交道。

越是清高的人,越顯得別人鄙俗,這樣早晚會被排擠、被邊緣化。

少了伙伴,也少了機遇。

曾國藩早年的時候也是一身「傲骨」,誰他也瞧不上。

不搞關系,不通人情。

整個官場聯合抵制不說,咸豐帝也看他不順眼,直接把他打發回老家。

二次出山之后,曾國藩完全就像變了個人一樣。

拿著禮物去拜會遠比自己小得多的縣官,主動和左宗棠求和。

面對下屬的禮物,他也不再一律拒收,而是挑選一些不太貴重的收下,不再拂人面子。

對于屬下的保舉,也盡量幫襯。

老子說:和其光,同其塵。

懂得包容不同,也是一種智慧。

人不可以俗不可耐,但也不要以清高自傲。

放下無謂的面子、架子,主動去理解別人,接納別人。

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朋友,更多的機會。

人到中年,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不要被虛假的努力感動自己,學著放下面子、忙到點上。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努力奮發,柳暗花明的那一刻,遲早都會到來。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