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明星
綜合推薦
動漫影音
    
為什麼朱元璋的開國六公爵,只有徐達的爵位能延續到明朝滅亡?
2023/02/04

洪武十七年(1384年),鎮守北平的大將軍徐達得了背疽,一度病情沉重,但後來轉好,朱元璋聽說此事后,就讓他回南京休養。

然而,到了第二年四月,徐達病情再次加重,不久就去世了,朱元璋聞訊后十分傷心,大呼「 天何奪吾良將之速」,悲痛之余下令追封徐達為中山王,并讓他享受配享太廟的待遇。

在一些野史當中,說徐達生病后不能吃燒鵝,朱元璋卻故意賞賜他一盤燒鵝,他吃下之后病情發作致死,這其實是無稽之談。

歷史上, 徐達與朱元璋是君臣關系,但也是從小玩到大的兄弟,還是曾經一起戰斗的戰友,更是兒女親家,關系親密無比,可謂君臣典范,朱元璋是不可能害死徐達的。

徐達的功績自不必多說,南征北戰數十載,是大明戰神,也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對朱元璋忠心耿耿,是維護朱元璋統治地位的基石。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徐達雖為武將,卻聰明睿智,很會做人,尤其懂得如何與朱元璋相處,他從未遭到過朱元璋的懷疑。

舉個例子來說吧,朱元璋稱帝之后,曾對徐達說,「 徐兄功勛卓絕,卻沒有宅第,我把舊府第(指朱元璋為吳王時所住的宮殿)送給你住吧!

徐達當然不敢答應了,但朱元璋不甘心,過了幾天找徐達喝酒,故意將徐達灌醉,還讓人將徐達抬到舊吳王宮殿的寢宮內睡覺。

等徐達睡醒之后,問身邊人他在哪里,得知在吳王舊宮,他感到惶恐無比,便走出大殿,在台階上向北叩拜三次之后,就離開了吳王宮。

朱元璋聽說這事后,認為徐達忠誠無比,就感到非常高興,自此之后對徐達越發信任。

舊內,上為吳王時所居也。中夜,王酒醒,問宿何地,內侍曰:「舊內也。」即起,趨丹陛下,北面再拜,三叩頭乃出。上聞之,大說。

后人在評價此事的時候就說,「 中山王(徐達)三叩頭,而主信益堅。倉卒間乃有許大主張,非特恪謹而已」,說徐達三叩首,讓朱元璋對他的信任更深,他倉促之間做出的決定,其實是一種大智慧的體現,而不是他謹慎的性格使然。

事實也確實如此,徐達的智慧在功臣之中難遇敵手,他的戰友們一個個倒下,只有他巍然不動,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在朱元璋心中,最信任的人除了早逝的常遇春之外,徐達應該排在第一位,徐家也因此與朱家走得很近,是最為穩固的聯盟關系。

正是因為徐達功勛卓越,與朱元璋關系很好,因此他去世之后,朱元璋感到很傷心,還讓他的長子徐輝祖繼承了魏國公爵位。

朱元璋在位期間,徐輝祖的地位都是十分穩固的,朱元璋對他期望很高,曾在詔書中對他說,「 揚中山王之烈,而勉公忠以立志,禮以守身,恪盡繼承之道」,希望他能夠繼承徐達的衣缽,成為一個合格的魏國公。

而徐輝祖也不負眾望,在文治武功方面頗有建樹,多次與眼望著朱棣一起攻打北元,取得了非常傲人的戰績。

由于徐輝祖的長姐嫁給了朱棣,因此兩人關系很好,那時候朱棣已有當皇帝之心,自認為徐輝祖未來可以幫助自己,但他想錯了。

徐輝祖受到父親徐達的影響,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對朱元璋冊立的皇太孫朱允炆也極力擁護,反而與野心勃勃的朱棣越走越遠。

朱允炆繼位之后,徐輝祖因為是朱棣的妻弟,所以遭到了猜忌,不那麼受重用。

建文元年朱元璋周年祭,那時候朱允炆已經開始削藩了,朱棣擔心入京有所不測,就派遣三個兒子替自己入京祭拜。

當時,黃子澄等人建議將朱棣的三個兒子扣押,徐輝祖也認為朱棣二兒子朱高煦天生反骨,不但不忠心于朱允炆,還會背叛朱棣,因此只扣押朱高煦即可,其他二人可以放回去,此時他還不認為朱棣會造反,所以才有這種想法。

但是,徐輝祖的幼弟徐增壽一心一意侍奉姐夫朱棣,竟然反對扣押朱高煦,正當朱允炆猶豫不決的時候,朱高煦偷了徐輝祖的馬,偷偷逃回北平了。

徐輝祖十分生氣,派人去抓朱高煦,盡管沒有抓到,但朱允炆認為他跟朱棣不是一伙的,由此對他十分信任。

而在靖難之役中,徐輝祖和徐增壽的表現截然不同,兩人一個堅定不移地支持朱允炆,一個暗度陳倉,暗地里支持朱棣,那徐家何去何從呢?

靖難之役爆發后,朱允炆任命曹國公李景隆擔擔任主將,率軍數十萬進攻北平。

李景隆是朱元璋外甥、開國六公爵之一李文忠的兒子,他雖然出身將門,卻是個紙上談兵之人,從未領軍打仗過。

因為這一緣故,朱棣對李景隆很是蔑視,其實朱允炆也不太放心,于是讓徐輝祖率軍三萬,在側后方接應李景隆。

後來,李景隆在白河溝之戰中慘敗,損失了數十萬大軍,徐輝祖及時出現,阻斷了朱棣的追擊,這才讓李景隆全身而退。

建文四年,朱允炆讓徐輝祖率軍北上,徐輝祖多次與朱棣大軍交戰都獲勝,一度將朱棣逼入絕境。

但是,就在徐輝祖準備繼續進軍的時候,一個謠言傳入朱允炆耳中,說朱棣已經大敗了,他便將徐輝祖調回京城,此舉導致淮北的何福、平安等中央軍因為孤立無援而大敗。

個人揣測, 這一謠言或許是徐增壽散播的,事實上從靖難之役爆發開始,他就一直暗中將朝廷消息傳遞給朱棣,朱棣因此掌握了朝廷的動態,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徐輝祖返回南京后不久,朱棣就準備渡過長江了,他再次率軍出征,在浦子口阻擊了朱棣,但徐增壽又傳遞消息給朱棣,朱棣最終甩狙擊敗大將盛庸,朝廷水師損失殆盡,朱棣也順利渡江,打到了南京金川門下。

眼看南京城破在即,朱允炆火速派人向朱棣求和,說愿意劃江而治,但遭到朱棣拒絕。

這個時候,李景隆為了自保,與谷王朱橞等人開門投降,朱棣由此進入南京,而后皇宮發生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則登基為帝。

朱棣登基后,抓捕了徐輝祖,他本想殺掉徐輝祖的,但徐輝祖義正言辭地痛斥朱棣,還說「 中山王開國功臣子孫免死」,朱棣最終看在妻子徐皇后的面子上,免除徐輝祖死罪,將其囚禁起來,但削去他魏國公的爵位。

與此同時,徐增壽因為有功而被封為定國公,子孫世襲,一直傳到明朝滅亡。

難道,徐達的魏國公爵位,就這樣斷絕了嗎?

其實并沒有,因為徐輝祖在永樂五年去世,朱棣認為岳父徐達功勞卓越,他本人又十分敬仰徐達的才能和為人,再加上徐皇后的極力勸說,最終他以「 中山王(徐達)不可無后」為由,讓徐輝祖的兒子徐欽繼承了魏國公爵位,子孫世襲。

就這樣,徐達的子孫有了兩個公爵,這在明朝開國功臣當中還是很少見的,而這一切完全得益于徐達,要知道他不僅僅是朱棣的岳父,更是朱棣人生的引路人,朱棣曾多次跟隨他出征,沒有他的教導,朱棣也就是個庸碌之輩,對此朱棣是懷有感恩之心的。

自徐欽繼承魏國公爵位之后,魏國公世系就再也沒有斷絕過了, 歷代明朝皇帝都對徐達展示出了足夠尊重,他的后人縱然有些過錯,也都得到了諒解,魏國公、定國公爵位因此保全。

尤其是,明神宗時期,萬歷皇帝為建文忠臣平反,下詔在南京建造忠良祠,將徐輝祖排在了第一位,此舉穩固了魏國公的地位,而后歷代魏國公都受到朝廷重用,徐達的這一脈后人也因此十分顯赫。

末代魏國公是徐文爵,他在明朝滅亡后投靠南明小朝廷,因此得以襲爵,只不過南明滅亡后他投降清朝,自此之后銷聲匿跡,不再被世人所知,但他這一脈最終生存下來了,一直繁衍至今。

看完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徐達的魏國公爵位,之所以能夠延續到明朝滅亡,看似是一個偶然事件,其實是必然,完全得益于第一任魏國公徐達。

我們都知道,明朝開國之初,一共冊封了六位公爵,為何只有徐達的爵位延續下來了,其他六位公爵為何沒有延續下來呢?

洪武二年,朱元璋冊封了六位公爵,分別是鄭國公常茂、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除了魏國公徐達之外,我們一一來了解其他五位公爵的情況:

01,鄭國公常茂。

常茂獲得這個爵位完全是因為父親常遇春,早在明朝建立之前,常遇春就被封為鄂國公了,但他沒有活到朱元璋大封功臣之時,因此朱元璋就追封常遇春為鄭國公,由長子常茂襲爵,成為開國六公爵之一。

只不過,常茂這個人有些魯莽,他跟隨岳父馮勝攻打遼東納哈出,後來納哈出投降,在舉行酒宴的時候,他懷疑納哈出要逃走,于是沖上去砍傷了納哈出,結果導致納哈出的部眾都逃散了。

後來,常茂又跟馮勝相互推諉罪過,直接惹怒了朱元璋,朱元璋便削去常茂爵位,但不忍心常玉春沒有后繼之人,于是將常玉春另一兒子常升封為開國公。

靖難之役時,常升跟隨徐輝祖攻打朱棣,朱棣繼位后削去了常升的爵位,後來他的兒子常祭祖被封為懷遠侯,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

也就是說,常遇春的后人是因為與朱棣為敵而失去爵位的,最后只得到了一個侯爵,這也是因為常遇春功績卓越,明朝皇帝便善待他的后人。

02,韓國公李善長。

李善長比較可惜,他原本受到朱元璋的厚待,安安心心享受晚年的富貴生活就可以了,但他退休之后干了幾件錯事,導致朱元璋最終將其滿門抄斬。

李善長做錯的第一件事,就是縱容手下為非作歹,還私自找湯和借三百士兵用于擴建豪宅;第二件事是明知道胡惟庸謀反,卻不向朱元璋告發,并且他的弟弟李存義還直接參與了謀反。

尤其是第二件事,是朱元璋不能忍的,因為李善長的兒子娶了朱元璋女兒為妻,是妥妥的皇親國戚,卻明知道胡惟庸謀反而不告發,這傷了朱元璋的心,朱元璋將其滿門抄斬,并削去其韓國公爵位,只有兒子李祺與臨安公主及所生二子得以活下來。

也就是說,李善長的韓國公爵位是因為他犯法而被削去的,子孫無法得到繼承爵位的機會。

03,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二姐的兒子,是明朝開國功臣排名第三的人物,曾與父親李貞一起成為曹國公,父子二人同為公爵,這在歷史上是極為少見的。

不過,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就去世了,他的長子李景隆繼承了爵位,朱元璋很喜歡李景隆,對其重點培養,李景隆因此身價倍增,這也是後來朱允炆之所以要讓李景隆當大將的原因之一。

只不過,李景隆徒有其名,不但在靖難之役中損失了數十萬大軍,還打開城門向朱棣投降。

朱棣繼位后,雖然給予李景隆以厚待,但其實很看不起他,一些大臣為了巴結朱棣,就趁機說他的壞話,甚至誣陷他「包藏禍心,蓄養亡命,謀為不軌」,朱棣便順勢剝奪了他的爵位,并將他與家人關押起來。

一直到嘉靖時期,朝廷鑒于李文忠的功績,這才將他的六世孫李性封為臨淮侯,子孫世襲,一直延續到明朝滅亡。

也就是說,李文忠的曹國公爵位,是因為他兒子李景隆不爭氣而丟掉的,以為投降朱棣可以保住富貴,結果反被朱棣看不起,所以他完全是咎由自取。

04,宋國公馮勝。

馮勝的功勞也是很大的,他是最早跟隨朱元璋的將領之一,哥哥馮國用是朱元璋的心腹謀臣之一,但可惜死得很早。

馮勝最大的功績,就是遠征遼東獲得大勝了,不過那一次出征,他的女婿常茂因為與他爆發矛盾而被削爵,他本人也開始遭受朱元璋猜忌。

洪武二十六年,此時朱元璋已經年老,對功臣的猜忌心更強,馮勝也因此遭殃,他的另一個女婿周王朱橚因為私自跑去跟他見面,結果被朱元璋知道了,那時候眾皇子奪嫡之心昭然若揭,朱元璋懷疑馮勝與朱橚達成軍事聯盟,以此頗為惱火,下令將馮勝召回京城。

不久后藍玉案爆發,十一位公侯被殺,但馮勝未牽扯其中,一直到兩年后的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以無罪將馮勝賜死,其爵位也被剝奪,這其實是朱元璋為了給孫子朱允炆鋪路而有意為之的。

也就是說,馮勝的宋國公爵位,是因為他遭到朱元璋屠殺而丟失的,他本人其實忠心耿耿,并無大的過錯。

05,衛國公鄧愈。

與許多明朝開國功臣不同的是,鄧愈在投靠朱元璋之前,已經是一位反元英雄了,史書說他「天生魁梧,勇武過人」,他十六歲起兵反元,十八歲的時候率領一萬多人投奔朱元璋,給處于低谷中的朱元璋打了一針強心劑。

後來,鄧愈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戰功,并且他跟朱元璋關系很好,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之一,明朝建立后獲封衛國公。

洪武年間,鄧愈多次擔任徐達的副將,還獨自擔任過主將,痛擊蒙古、平定吐蕃、攻滅明夏,可謂功勛卓越。

不過,鄧愈在洪武十年班師回朝的時候病逝了,朱元璋為此大哭不止,還輟朝三天,并親自迎接鄧愈的靈柩,追封鄧愈為寧河王,下令讓鄧愈配享太廟,鄧愈之子鄧鎮繼承魏國公爵位。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將鄧鎮改封為申國公,并對其著重培養,讓其跟隨馮勝、藍玉等人出征,表現十分不錯。

但是,在李善長被殺之后,鄧鎮因為是其外孫女婿,因此牽連致死,爵位也被剝奪,一直到嘉靖時期,鄧鎮的一個后裔才被封為定遠侯,子孫世襲。

說到底,鄧鎮之所以被殺,也是跟朱元璋鏟除功臣的策略關系莫大的,被牽連進李善長案,只不過是個由頭罷了。

總結一下,明開國六公爵,除了徐達之外,其他五位要麼是因為本人犯罪被奪爵,要麼是因為被朱元璋殺戮而失爵,要麼就是因為子孫不爭氣而削爵,總之爵位都斷絕了。

而徐達的爵位之所以能延續到明朝滅亡,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徐達功勛卓越,從無過錯,且與朱元璋感情很深,為子孫留下了無窮福祉;

第二,朱棣是徐達的女婿,兒子徐輝祖雖然與朱棣作對,但徐達生前對朱棣的幫助很大,且另一兒子徐增壽對朱棣幫助很大,因此朱棣將他的爵位保留下來了,同時還增加了一個爵位給徐增壽;

第三,自朱棣開始,明朝皇帝都是朱棣的子孫,他們延續了朱棣對徐家的態度,徐達的子孫也因此受益,兩個公爵都保留下來了,而且備受重用,家族也顯貴無比。

《如懿傳》如懿有多恨阿箬?原著中的貓刑太可怕,難怪「一剪沒」
2023/09/29
《如懿傳》皇上恨阿箬叛主,為何第一次讓她侍寢,之后就不許了?
2023/09/29
52歲閆妮高調官宣,直接炸上熱搜:是的,他是我唯一的摯愛!
2023/09/29
52歲女子,堅持每天生吃洋蔥抗腫瘤,一年后她的健康情況如何?
2023/09/29
13歲孩子就患上痛風,痛風會遺傳嗎?如何預防痛風的發生?
2023/09/29
再多的名和利都救不了許晴
2023/09/29
外網票選2023最佳劇TOP10! 《星落凝成糖》第7《長月燼明》第4
2023/09/29
《知否》生母死后,為何明蘭能記在王大娘子名下,而墨蘭卻不行?
2023/09/29
養狗后的6大幸福瞬間,養過的人才能感同身受
2023/09/29
《如懿傳》難怪令妃步步高升,看她初次侍寢做了什麼?感人又勵志
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