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來到孔子墓前,看見碑文遲遲不跪,大臣遮住一字后他為何跪了
2022/04/25

在不少人心目中,孔子可以說是一尊「大佛」,地位幾乎無人能夠撼動。 其儒家的思想已經流傳2000多年。

但是后人對他的尊崇,可從來沒有停止過。并且孔子的后代一直被歷代統治者善待,而孔子本人不斷被加封官爵。

帝王除祭祀老天爺之外,必要的時候,還會祭拜一下孔子。在少數民族建立王朝中,對于孔子不敢有任何怠慢。

康熙皇帝曾經親自祭奠孔子,按照規矩要行三跪九叩大禮,不過因為上面文字,他難以下跪。后來還是一個大臣看出端倪,急忙上前遮住一個字,立馬就化解危機。

究竟遮擋的是什麼字,帝王為何不下跪呢?

孔子思想對于后人影響

說起來孔子這個人吧,有點像梵高類型,生前一直郁郁不得志。周游諸國各地,并沒有受到國君的信任,沒想到歿后名揚萬古。哪怕到了現在,人們對于他崇拜,依然沒有停止過。

并且還被冊封為王,有人感嘆。這人都不是該朝代人,竟然還能得到爵位,真不知道帝王怎麼考慮的呢?

原因就是因為讀書人尊敬孔子,而帝王利用他來收買人心,那麼帝王如此熱衷祭祀孔子,也就不難理解。

時至今日孔子的學說,對于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像他弟子記載言行的《論語》,被不少人奉為至理名言,流傳度極高。

歷朝歷代中每個帝王學習文化,都會讀四書五經,孔子的思想對其影響很大。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成為封建社會主流。而孔子身為「開山鼻祖」,無形當中確定其地位。

清朝皇子們學習漢文化功課時,四書五經都是重要的課程,幾乎無人例外。

康熙學習儒家文化

清朝自從入關之后,對于漢族文化還是非常推崇,為了便于統治中原,都會讓皇子學習儒家文化。

康熙帝更是其中一個佼佼者,如果說漢學知識,絲毫不遜色當代大家。在歷史上他是清朝的第4位皇帝,雖然繼位年齡不大,確實少年英主。

一開始因為年齡小,朝中大事依靠祖母孝莊太后,以及4位大臣。那段時間康熙,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熟讀儒家經典,為日后執政打下很好「基礎」。

在皇宮當中,他每天也是要上學,瘋狂從書中吸取知識,從來不肯懈怠自己。對于他來說,想管理好中原,必須征服士子之心,學習儒家知識是必須的。

事實上如果不是順治將皇位傳給他,沒準康熙可以成為一個漢學學者,事實上他文化水平之高,讓不少知識分子都很佩服。

那時清朝人入關沒多久,漢人對于滿人統治并不服氣,覺得他們不配為中原帝王。

這種想法不利于統治,哪怕占據江山,康熙依然膽戰心驚。并且他明白,如果一味壓制,極有可能會像元朝那樣,被趕出北京逃回大漠。

來到曲阜祭祀孔子

康熙帝想要滿漢諧共處,最有效辦法,就是人心上收復他們。因此大力推崇儒學,希望這麼做讓天下讀書人歸順朝廷,不過發現效果甚微。

廣大百姓們依然不認可,并且他們與皇帝距離太遠,彼此不是很熟悉,因此并不信任。

為了改變老百姓想法,康熙決定祭祀孔子,這也徹底改變人們心態。康熙皇帝某次南巡時特意來到山東曲阜,這里是孔子故鄉,他來該地目的就是為了祭祀「孔夫子」。

作為中國文化史上一位名人,帝王對其很敬重,第1位祭祀孔子皇帝就是劉邦。從他之后,開啟了祭祀孔子的「先河」。

康熙皇帝來到曲阜時,說是要祭祀孔子,很多百姓十分的詫異。在他們心目中,清朝的帝王擁有絕對威嚴,只有別人向他叩首,怎麼可能會像別人低頭呢?依照規矩肯定要向孔子行大禮,康熙究竟能否做到呢?這時百姓們,心中都有疑問,更期待康熙的表現。

大臣巧妙化解「尷尬」

不過康熙在孔子祭拜大典時,還是很遵守規矩,對孔子的雕像直接行大禮,并沒有任何不禮貌行為。等到拜祭完雕像之后,便來到孔子墓碑前,按照規矩應該叩首。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意外發生了,康熙帝突然不動了,氣氛瞬間緊張起來。哪怕大家心里有疑問也不敢說,畢竟伴君如伴虎。

這時一個大臣看出了緣由,上前打圓場。說天氣太過炎熱,請皇上去一旁亭子歇息一會,用完茶之后再來祭拜,康熙點頭同意。

過了幾分鐘,他請示可以去祭拜,一切進行很順利。康熙表達對孔子的尊敬,借機收攏了不少人心,算是滿載而歸。

不過大家疑惑,剛才究竟發生什麼,等到皇上一走,馬上上前詢問這位大臣緣由。原因就出在墓碑上面的字,寫著「大成至圣文宣王」,皇上是天子,怎麼對一個王叩首呢?因此大臣命人遮蓋住了」王」字,康熙就愿意行禮。

事實上那個大臣,就是康熙時期朝廷重臣陳廷敬,一輩子為大清朝鞠躬盡瘁。先后執掌過不少重要部門,備受康熙的賞識,在朝廷中地位頗高。在其生病去世之后,親自作詩悼念。如此重用他,不是沒有道理,真是心細如發。

因為此事后人在修建孔子廟時,都會把那個王字拉長,某種程度上也能夠避免尷尬。

本身帝王祭拜孔子,并非心甘情愿,更多為了收攏人心。骨子還是覺得自己的地位更尊崇一些,否則不至于看到那個「王」字,不主動下拜。

陳廷敬作為下屬,看透了皇上這個心思,給了他一個「臺階」下,達到雙贏的效果。

面對那種尷尬局面,陳廷敬的反應,很讓人佩服。 作為一名下屬,迅速看出問題,清楚了解皇帝的心思。做出應對措施,想出來一個兩全方案,順利辦完這件事情。

這種應變能力,在職場上很受領導喜愛,眾人可以參考一下。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