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反清,為什麼最后失敗了?5個原因,吳三桂輸得不冤
2022/10/20

1673年春,康熙帝撤藩,吳三桂ㄕㄚ云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由云、貴起兵,據湖南,占四川。很快便跨過長江,差點飲馬黃河南岸。

但八年之后,清軍進入云南昆明,吳三桂之孫自ㄕㄚ,「三藩之亂」被平定。滿清坐穩了江山。

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原本形勢大好的吳三桂,輸得這麼徹底。

一、反清時機拿捏不到位

吳三桂造反時,已經61歲,此時的吳三桂應該退休在家,沒事兒帶帶孫子,去兒子吳應熊那里串串門,和陳圓圓聽聽曲。

和吳三桂一起老的,還有另外兩位藩王,以及眾多部將。心腹之人逐漸年邁,戰斗力肯定不比從前。

▲吳三桂與陳圓圓畫像

而且,此時的清軍入關已經三十年,有辮子的剪了,不服氣的砍了,天下基本穩定。朝堂之上,鰲拜被KO后戴罪養老,少年康熙親政,正是年輕氣盛,意氣風發之時。

這個時候是造反最差的時候。

▲鰲拜畫像

二、沒有重視滿清的態度

滿清對他不放心,吳三桂是肯定知道的,但是也肯定沒重視。

當年,多爾袞讓將建寧公主嫁給吳三桂的嫡長子吳應熊,看似是無上榮耀,其實是讓其留在京城作為人質。

吳三桂在反清之前,好處拿到天下第一,讓清廷感覺,和吳三桂談感情實在太費錢。

▲藩平定維新庶政大沛寬和詔諭

據《清史稿》記載,順治十七年,僅云南一省,俸餉之初就達九百余萬兩,幾乎占到了當年財政總收入的40%。

清朝反而變成了給吳三桂打工的了。

到了年輕的康熙朝,吳三桂沒太放在心上,畢竟是和康熙爺爺輩和爸爸輩打交道的人,一個毛小子,能干啥。但就是這個毛小子,讓他家破人亡。

▲康熙畫像

二、雙方估計有誤

吳三桂起兵,主要目的是保住云南及其周邊原有待遇,能打下半壁江山就是大賺,問鼎天下基本沒想過。

清廷認為吳三桂起兵,主要目的是問鼎天下,保底也要打下半壁江山,只給他原來的待遇,吳三桂遠遠不滿足。

這就差池太大了!

所以,吳三桂前期很猛,跨長江,近黃河,但卻按兵不動。滿清后期全面反攻,背水一戰。

▲陳圓圓(影視劇形象)

三、戰略布局有失誤

吳三桂既沒有「疾行渡江,全師北向」,速戰速決,將滿清踢回山海關;

也沒有「下金陵,扼長江,絕南北通道」,掌控天下最富庶之地,再度招兵買馬;

也沒有「出巴蜀,據漢中,塞崤函自固」,以建立鞏固的后方。

▲三藩之亂戰局圖

而是分兵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爭奪了很多戰略價值不高的地方。而且,為了守住這些城鎮,又不得不分兵把守,削弱自己的實力。

導致最后,既沒有占領天下的兵力,也沒有直搗中樞的時機,給了清廷從容布置反擊的機會。

如果當初吳三桂直取荊州、襄陽,順江而下阻斷漕運,抄略江南財賦重地,招募兵丁,另建海軍,開辟沿海戰場。可能是另外一種結局。

▲八旗

四、吳三桂后繼無人,兒子被ㄕㄚ,孫子不行

吳三桂起兵實在過于倉促,自己最器重的嫡長子吳應熊在北京做人質。盡管吳三桂也想把大兒子弄回來,但后來聽從吳應熊的建議,讓他當擋箭牌,混淆康熙視聽,以為吳三桂沒反。

結果反清的消息一傳到北京,吳應熊就被控制起來了。然后納蘭容若他爹納蘭明珠,就建議把吳應熊咔嚓了。很快吳應熊與其子吳世琳被處ㄙˇ。

▲吳三桂有「鑄幣權」

反都反了,用大兒子能拖多久。吳三桂前線一動手,清軍軍報立馬回報紫禁城,數道八百里加急,很快就放到了康熙案頭。

康熙ㄕㄚ吳應熊是首選,因為要震懾其他藩王的反動勢力,不想被滅門,就都老實點。

吳三桂病ㄙˇ時,繼位的是他孫子,吳應熊的兒子吳世璠,才12歲。后來兵敗自刎的時候也才15歲。這個年齡,在今天剛參加完中考,造反不在考綱之內啊……

▲多爾袞畫像

五、出師借口荒唐可笑

出師有名,才能無往不利。但吳三桂的出戰檄文有點可笑,說來說去,就是我工資降了,職位沒了,崇禎帝ㄙˇ得有點冤,我要報仇,我要反清復明。

滿清江山恨不得有三分之一是你幫著打下來的;

與清朝蜜月期時,你差點認祖宗;

南明的永歷帝,親手被你勒ㄙˇ在十字坡。

▲永歷帝殉國處

這樣的行為,頂著個辮子,喊著「反清復明」,實在有違和感,無法引起共鳴,統一更大戰線。

而且崇禎帝的仇,沒法直接算到滿清頭上,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覺得愧對列祖列宗,才在煤山上吊ㄙˇ了。

要想寫好檄文,還是要學學駱賓王痛罵武則天,把武則天的血壓和荷爾蒙都罵上來了。

▲幾代皇帝的「知道了」

綜上,在「三藩之亂」中,原本吳三桂略處劣勢,如果抓住機會,很可能如果朱棣一樣,成功發動靖難之役,將「三藩之亂」變成「三藩之役」。但沒抓住機會,就是家破藩徹的慘局。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