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為何要在鴻門宴上殺劉邦?其實是坑項羽,為了幫另一人
2022/12/03

公元前206年,陜西臨潼鴻門,歷史上最驚險的飯局——鴻門宴上,范增三次舉起玉玦讓項羽動手,項羽默不作聲,之后范增召項莊舞劍,意圖刺殺劉邦。劉邦逃脫之后,范增長嘆一聲:「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

通常認為,范增是為項羽考慮,趁機除掉劉邦這一爭奪天下的敵人,但如果鴻門宴上項羽真的殺了劉邦,會有什麼結果?首先要明確一點,「懷王與諸將約,先入關中者王之」,劉邦先定關中,按約定將是關中王,至少在明面上項羽應該按約辦事。此時范增勸說項羽殺劉邦, 可以預見的是,無緣無故殺掉反秦功臣劉邦,師出無名,必將讓項羽名聲臭不可聞,部下、五國盟友都將難以相信項羽,甚至齊趙韓魏燕五國盟友與項羽一些部下會秘密組成反羽同盟,同時劉邦部下或還與項羽火拼,最終至少將導致項羽實力大幅度受損。

更何況,殺宋義時理由是「宋義與齊合謀反楚,楚王密令我殺了他」,已讓天下人質疑,如今再私下在項羽組織的飯局上殺死客人劉邦,天下人又將如何看待、如何相信項羽?當時,項羽已是實質上的天下第一人,殺劉邦將毀掉自己根基,明顯不劃算。

作為中華歷史上的頂級謀士,范增不會不懂這些道理,鴻門宴上殺劉邦,固然除掉了項羽一大潛在敵人,但就當時而言明顯弊大于利。既然如此,鴻門宴上范增為何還一直讓項羽殺劉邦,目的究竟何在?

01:鴻門宴前的范增

范增是安徽桐城雙港鎮人,平時在家,好出奇計。陳勝吳廣起義時,范增已經70歲,項梁率8000江東子弟兵渡江西進時,范增主動投軍。當范增、項梁、劉邦等相會于薛地時,陳勝已經被殺,張楚政權已經倒下,反秦斗爭陷于低潮。

在薛地會議上,范增提出了一條重要意見: 陳勝之敗在于不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不能充分利用楚國反秦的力量,導致其勢不長,因此應該扶立楚王后裔。于是,項梁等人找到了放羊的楚懷王熊槐之孫熊心,復立為楚懷王,草創了楚國政權。

定陶之戰中,章邯殺了項梁,然后圍攻趙國,反秦斗爭再一次陷入低谷。為了救援趙國,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出兵救趙。 項羽殺了宋義之后,掌握了軍政大權,范增指揮的兵力史書并未交待,應該是被項羽吞并了,連帶范增的末將職位都沒有了,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亞父」。

范增能夠列席薛地會議,提出不凡的建議,之后并被楚懷王任命為末將,無疑說明范增家世不凡,在原本楚國必然擁有一定的地位。七十歲的年紀出山反秦,顯示出范增擁有一顆追逐功名利祿之心。 尤為重要的是,范增提議扶立楚王后裔,楚懷王任命范增為末將,項羽吞并范增兵力,似乎又表明范增是保王黨,項羽對他懷有戒心。

02:鴻門宴中的范增

楚懷王曾有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劉邦率先攻入關中,打下咸陽之后,按約定將是關中王,于是就派手下駐守函谷關,準備做關中王。當項羽到達函谷關后,劉邦軍不準楚軍入關,楚將英布等以武力破關直入,并推進至戲水之西。當時,項羽聯軍40萬,劉邦只有10萬,雙方實力嚴重不對等。

曹無傷告密之后,項羽對劉邦極為憤怒地說「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之后,范增說:「沛公居住在山東時,貪財好色。現在入關,財物絲毫不取,婦女沒有一個寵幸,這表明他的志氣不小。 我令人望氣,發現沛公呈現龍虎五彩的景象,這是天子之氣。趕快攻擊,不要錯失良機。」

也就是說,先有項羽要攻打劉邦,再有范增勸說項羽攻劉邦,范增起初并未看出劉邦有什麼問題。那麼,他對劉邦態度的變化,是了解到劉邦進入關中所作所為之后的判斷,還是根據項羽態度的添油加醋?關于這一點,可以通過范增指出「劉邦有天子之氣」來判斷。

所謂「天子」,就是天下共主,范增認為劉邦會成為天下共主、成為皇帝。如果范增認為天下一統是趨勢,將會出現一個新天子,那麼就該勸說項羽成為天子,而不是讓項羽以梁、楚地九郡自立為西楚霸王。項羽奉行的是「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虛榮心極強;同時,武王克殷之后,姬姓家族很多人都被分封,項羽成為天子的話,項氏家族子弟也會得益........因此范增如果勸說項羽成為天子,那麼大機率會得到項羽與項氏家族支持,但沒有史料證明范增勸說項羽爭奪天子之位。 如果范增不認為天下一統是趨勢,那麼何以認定劉邦有天子之氣,會奪取項王天下?

從劉邦來看,他的種種舉動表明,當時只是想做一個關中王,張良樊噲等也沒有勸他取天下,因此這時劉邦不太可能有君臨天下的想法。更何況,劉邦也不敢想呀,項羽比他厲害、比他年輕、比他有錢有兵馬、比他盟友多,因此只要項羽不作死,劉邦不太可能有取天下想法。從項羽來看,在得到楚懷王的同意后,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自稱西楚霸王,在實際等級上項羽并不高出諸侯王,大概相當于諸侯王中的老大。 可見,從范增到項羽,從劉邦再到反秦領袖等,當時都沒有想過再出現一位天子,只是想自立一國關起門來過好日子。

因此,范增對項羽說的這一番話,有添油加醋的嫌疑,動機不純潔。

03:殺劉邦誰最得利

當時,項羽與劉邦是楚懷王手下的兩大軍事集團,楚懷王約定「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實則是想挑起兩大集團的爭斗。一旦殺死劉邦,項羽將徹底的真正的一家獨大,楚懷王再無制衡籌碼。如果這麼來看,殺死劉邦,項羽好像得利最大。但實際上并不能這麼看,因為當時形勢已經出現巨變。

項羽私下殺掉上司宋義,奪取范增兵馬,楚懷王對其已經失控,巨鹿之戰后項羽聲望達到巔峰,已是實質上的天下第一人。而劉邦攻入關中自立,雖是如約,但也失控,更何況關中遠離楚懷王,也不可能給予楚懷王什麼實質幫助。因此,楚懷王已經不可能再用劉邦制衡項羽了,基本可以預見未來必將被項羽架空,乃至被項羽殺掉。

在這一種局勢下,如果想要保住楚懷王的地位,有什麼好辦法?答案很簡單,催促項羽立即公開攻打劉邦,不僅可以讓項羽失去道義,也可以讓項羽實力受損,但項羽沒有立即進攻,而是答應了項劉會面,于是這時就迎來了可以讓項羽眾叛親離的好機會。在項羽組織的飯局上,私下殺掉剛剛立下反秦大功的客人劉邦,就是讓項羽眾叛親離的最佳方式。 要殺僅有百余騎的劉邦,辦法很多,比如換成秦軍的衣服,在劉邦赴宴的道路上截殺;劉邦離開之后,半道截殺等,何必一定要在鴻門宴上殺?

鴻門宴上殺死劉邦,以后誰還敢赴項羽之宴,誰還敢相信項羽?不說英布、其他五國的反秦領袖等必然不再信任項羽,就說部分項氏子弟可能都很難相信項羽,沒人喜歡自己的君王是不講信用的陰險小人。一旦項羽眾叛親離,楚懷王必能收攏一批勢力,進而保住自己的位置,甚至還可以反殺項羽,真正實現君王的權威。

從個人私利上來看,范增出身大族,在原先楚國擁有一定地位,未見史料說項羽給予范增封地,但如果楚懷王真正掌權,會不會給予范增封土,或者說恢復范增家族的原先地位?就楚懷王任命范增為末將來看,這種可能性很大。因此,楚懷王掌權對范增家族也極為有利。

可見,范增勸說項羽在鴻門宴上殺劉邦,看似是幫助項羽,實質是毀掉項羽,而項羽權衡之后認為不能殺劉邦,所以劉邦才能安全離去。劉邦安全離去又是一個疑點,范增在飯局上沒能殺劉邦,為何不立即安排兵馬半道截殺劉邦?說到底,范增覺得半道截殺沒辦法真正嫁禍項羽,效果也不太好,反而會讓項羽真正的一家獨大。

從歷史上看,范增猶如三國荀彧。荀彧看似依附曹操,實質心向漢室,兩人政治理念存在巨大差別,所以曹操表現出不臣之心后,荀彧就與曹操發生了劇烈沖突,之后憂慮而亡。范增也是尊王派,發現項羽不臣之后,立即抓住機會二次設計坑害項羽,即先是順勢催促項羽在天下義軍眼皮底下公然攻擊劉邦,后再忽悠項羽在鴻門宴上私下殺劉邦,不料項羽恢復了理性,讓范增一箭三雕(殺劉邦,坑項羽,助懷王)之計破產。

至于項羽殺死楚懷王,并非范增之意,之后范增繼續待在項羽身邊,用宋代蘇洵的話說就是「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AD
文章
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