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豐停翠輦,譙邑駐鳴笳。 園荒一徑斷,苔古半階斜。——李世民
李世民是亂世明君,他能夠獲得最終的成功,和他手下猛將如云密不可分。
李世民待手下非常好,只要愿意跟隨于他,他都可以不計前嫌,因此還有李世民為尉遲恭下跪請求原諒的典故。
但李世民如此深明大義的人,卻始終無法勸說一人的加入,這就是曾經瓦崗的老大哥單雄信。
單雄信死前,將自己的妻兒托付給了徐茂公,也算是兄弟間的情誼,但徐茂公卻不知道,他的舉動卻給唐朝埋下了禍根。
在隋朝末年,全國各地都有起義軍,在起義的初期,勢力最大的并不是李淵,而是大名鼎鼎的瓦崗寨。
瓦崗寨巔峰時期的戰斗力超過一萬人,且有多位大將領銜,還有徐茂公這樣的謀士,是當時最被看好的起義隊伍。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此群雄相聚的舞台,自然需要有一個能夠服眾的人來帶領大家。 在瓦崗寨之中,獲得所有人認可的便是當時風光無限的單雄信。
和影視劇《隋唐英雄》中完全不同,單雄信是一個非常勇猛的人,不但天生武有力,使用的兵器也是非常考驗力氣的馬槊,是戰場之上的大殺器。
因為單雄信特別的勇猛,他還被江湖眾人冠以「飛將」的稱號。
在當時的瓦崗寨,單雄信有著說一不二的威信,不管是軍中的將領還是江湖當中的好漢,所有人都以單雄信為尊,程咬金、秦瓊等人全部聽從他的調遣。
但遺憾的是單雄信缺少一份霸氣, 他并沒有自立為王帶領兄弟們闖出一番成績,而是頻繁的認主,讓別人來管理這些猛將。
最終鬧的瓦崗眾將紛紛離開,以徐茂公等人為首加入了李世民的大軍當中。
再次見面,單雄信與兄弟們已經兵戎相見,各為其主,單雄信雖然勇猛,但一個人的力量始終有限,最終成為了李世民的階下囚。
對于單雄信,李世民十分的佩服,一心想要對他進行勸降,曾經瓦崗寨的兄弟們也紛紛勸阻單雄信投降,可惜的是,單雄信與李淵早已結下了血海深仇。
即使李世民深明大義,單雄信依舊選擇了赴死,李世民最終也只能下達的斬殺的命令。
徐茂公的兄弟情
其實對于自己的死亡,單雄信早有判斷, 他深知自己逃不出宿命,于是在赴死之前,便將自己的妻兒委托給好兄弟徐茂公,這是臨終托孤。
對此,徐茂公也沒有任何拒絕,因為這是好兄弟的遺孀,所以徐茂公便代替單雄信,保住了他后代的性命。
對于這件事,其實李世民知道,單雄信的其他兄弟也清楚,不過大家卻對這件事絕口不提,讓單雄信的后代活了下來。
當時,為了保護自己,單雄信的后代并沒有展露鋒芒,而是深居簡出,隱藏自己的身份,并將家族的血脈延續了很長的時間。
但誰都想不到,單雄信的后代不僅隱藏了自己的身份,同時也隱藏了自己的仇恨。
他們并沒有盲目沖動,而是選擇在最關鍵的時刻給予唐朝最狠的一擊,那麼他們做到了嗎?
在整個唐朝的歷史上,一共有兩次大危機,分別是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
這兩次動亂都可以看到單雄信后代的身影,其中安史之亂時,單雄信的后代單天長試圖襲擊唐朝皇帝,不過最終失敗了,這個故事被記載到小說《羅通掃北》當中。
而在黃巢起義時,黃巢起義軍中出現了大名鼎鼎的黃軍四杰,分別是單興、單旺、單茂、單盛。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四人就是單雄信的后代, 雖然他們并不是黃巢起義的領導人,也沒有通過黃巢起義將唐朝徹底覆滅,但嚴重影響了唐朝的根基。
在黃巢起義失敗后,唐朝僅延續了二十三年的時間就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唐朝宣布滅亡。
可以說在唐朝的滅亡過程中,單雄信的后代功不可沒,或許徐茂公到死也不會想到,自己當年為兄弟情義撫養長大的單家后人,卻成為了唐朝滅亡的助力之一。
單雄信是隋唐時期的悲情人物之一,他在隋唐時期是可以比肩項羽的猛人,但可惜的是,他卻缺乏一份抱負。
在單雄信和徐茂公投奔瓦崗的時候,立刻立下了汗馬功勞,讓瓦崗成為隋朝末期的第一大勢力,如果那個時候的單雄信選擇成為瓦崗首領可謂是眾望所歸,無人反對,但單雄信放棄了。
隨后單雄信先后歸附與李密和王世充,并建立了屬于自己的一份功績,如果這個時候單雄信選擇篡位,也可以得到大家的支持。
換句話說,單雄信在被李世民活捉前有無數個機會自立為王,但他全部放棄。
最后就是和李世民的相遇了,單雄信因為自己和李淵的世仇,堅決不同意歸附與李世民。
如果那個時候單雄信歸附李世民,依舊可以獲得很高的職位,再加上秦瓊等好兄弟的支持,說不定會成為李世民手下的第一名將,日后進入凌煙閣受后世敬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單雄信卻親手毀掉了自己的未來,還差點讓徐茂公也步入自己的后塵。
一將功成萬骨枯,單雄信有立足亂世的資本,卻沒有進入亂世的明悟,他的一生幾乎全部寄托于別人,最后時刻還受到仇恨的影響,所以不能成為隋唐時期最耀眼的人。
要知道當時的李世民給予了單雄信很高的信任,可以用不計前嫌來形容,如果那個時候單雄信放下心中的執念,斷然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他的后代也不用隱世埋名這麼多年。
雖然單雄信的后代成為了毀滅唐朝的一把刀,但這又如何?單雄信的后代終究被仇恨所影響,什麼也沒有得到,從這一點來說,單雄信就是單家的罪人。
與其讓自己的后代承擔這麼多年的苦果,還不如讓他的孩子隨他而去,了卻這一段孽緣,當年單雄信如果沒有嘴硬,以自己的身死向李世民表明忠心,以此換來后代的安穩,說不定唐朝的歷史上,又會多處一些單家的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