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和朋友聚會,朋友小麗跟我們說:以前總是聽說爸爸對孩子的重要性,現在終於有了切身體會。
小麗的老公常年在外地工作,只有小麗在家照顧兒子。孩子生活的各個方面,小麗都照顧的井井有條,只有一點,就是小小麗的兒子非常膽小、不自信。
為了鍛煉孩子,小麗開始帶著孩子參加各種親子活動,想讓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多接觸接觸,可能就不會這麼膽小了,可是事與願違。
不管在家裡怎麼鼓勵,怎麼練習,活動中,小麗的兒子孩子非常緊張,眼巴巴的只知道盯著媽媽,不允許媽媽離開他的視線一刻。
後來,小麗老公因為工作原因調了回來。小麗也聽說了孩子多跟爸爸相處有助於孩子性格的養成。於是跟老公約定,開始由老公陪著兒子去參加各種親子活動。
剛開始,孩子還是一如既往的膽小,小麗老公也沒有逼迫他,反而開始帶著孩子各種瘋玩,雖然有些磕磕碰碰,但是,小麗發現,兒子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轉變,他開始慢慢的加入別的小朋友的活動中,在親子活動中也願意在陌生人面前開始自我介紹……
心理學家說: 父愛不可缺少也不可能替代,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國外的兒童心理學家曾研究父母雙方究竟誰對子女的影響最大,得出的結論是:孩子的日常習慣、生活作息、審美等方面受媽媽的影響最大,而性格養成、世界觀、價值觀,這些對人生影響最大的方面,更多則是通過爸爸言傳身教形成。
在養育和教育孩子方面,
大部分中國家庭都是媽媽付出得多。
心理學研究表明,
孩子0-3歲時,
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接納和足夠的安全感,
這些媽媽就可以給予。
而 4歲以後,
在孩子建立自信心、適應性等方面,
爸爸對孩子的影響要遠遠超過媽媽。
孩子膽小、不自信,
幕後「元兇」很有可能是爸爸!
脾氣不好,造成家庭關係緊張
如果爸爸脾氣不好,在家中對孩子或者別的家庭成員亂發脾氣,會造成 家庭關係緊張,使 孩子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
在恐懼中,孩子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變得越來越不活潑、不愛說話,不利於自信心的樹立。
期望過高、否定孩子
爸爸在家庭中往往承擔著嚴厲的角色,凡事都要求孩子做到完美,還總喜歡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
內心渴望孩子優秀,但表現出來的卻是言語的打擊。對孩子挑毛病,哪怕是孩子考了高分,完成了自己佈置的任務,也不輕易給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