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鐘要失控
很多人不敢要二胎,原因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還有養育上的,一個孩子就可以讓家裡雞飛狗跳,兩個孩子……額,想都不敢想了。特別是暑假期間,很多家庭親子關係每況愈下,咆哮、吼叫、大哭等大戲不時上演,鬱悶的是,演戲還可以落幕,養育孩子卻不行。
看看這幾個場景是否在你家經常出現:
吃飯的時候你讓孩子先洗手,喊了五次他卻還在磨蹭;
早上起床,你給孩子換衣服,可他就是不穿,一直在床上哼哼唧唧;
玩的玩具扔的到處都是,從來都不知道收拾;
帶孩子去理髮,之前答應的好好的,但是坐下來之後就是不配合,把頭扭來扭去,無論你怎麼哄都不願意剪;
買了一盒橡皮,用了不到一個星期,一個都找不到了,問他,他一臉茫然;
無數個類似的場景頻頻出現,家長不勝其煩,如果家裡有兩三個孩子的話,那麼麻煩事兒會成倍的增長。
1、為什麼孩子不配合、不合作?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不一樣。
大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潔,講究秩序和規律,懂禮貌,按照流程辦事情,但是,孩子可不在意這些。
不在同頻的溝通是無用的
試想一下有多少孩子會自覺自願地洗澡、有禮貌自己換衣服、把玩具放到原位?很多家長花很多的精力調教孩子,讓他們的行為符合社會的規范,但是家長們發現,大人的態度越激烈,孩子反抗的越厲害。
有時候孩子會把大人看成他們的敵人,總是去讓他們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比如:洗手了嗎?把衣服掛起來!作業寫了嗎?去練琴!去把馬桶沖了!趕快睡覺!
孩子的態度卻是:我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大人的態度是要求孩子必須做,於是總是爭吵,即便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也讓人非常的頭疼。
2、當我們用常用的方法對待孩子時,孩子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下面這幾種方法真的是隨口就來、隨處可見,現在讓我們冷靜客觀的換位思考一下: 如果你是孩子,聽到這些話,你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方法一:責備、問罪;
「怎麼又把橡皮弄丟了?……到底怎麼回事?……告訴你多少次了,用完收好,從來都不聽。」
孩子可能的想法:
橡皮可能比我還重要;要不就騙她說被人偷了;我想逃走;她說我不聽,那我就不聽了。
方法二:謾駡;
「數學才考了60多分,你怎麼這麼笨啊?」「看看你,把飯弄的到處都是,跟豬一樣!」
猜猜看,孩子的感受是什麼
孩子可能的想法:
對啊,我就是笨,怎麼都學不會了;我恨她,她才是豬。
方法三:威脅;
「我數三個數,再不穿鞋,我就自己走了。」「再看電視,我就把電視砸了!」
孩子可能的想法:
我害怕,別把我一個人丟在家裡;她做不到,騙人。
方法四:命令;
「快去練鋼琴!」「怎麼還在看電視,快去寫作業!」
孩子可能的想法:
我不想動;我討厭作業;我想逃走。
方法五: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