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畢竟是件傷元氣的事,因此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產後就是要坐月子的。
而傳統的坐月子,除了躺在床上靜養之外, 還有諸多禁忌。比如不能提重物、碰涼水、受風、不能哭等等。
而其中的一些陋習更讓人煎熬,大夏天也要把被子捂得嚴嚴實實,不能洗澡洗頭。之前曾看過產婦夏天坐月子捂得中暑的新聞,這樣的現象著實不少。
好在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對坐月子這件事,人們也有了更加科學的看法。為了達到更佳的調養目的,有條件的產婦還會坐42天月子,或住月子中心、請專業的月嫂照料
關於各國的坐月子情況
坐月子的說法是一代代流傳下來的,明確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的《禮記內則》,書中被稱為「月內」,是女性生完孩子後必須進行的一種儀式。
從社會學和醫學的角度上來看,坐月子的存在,目的是説明產婦順利度過這個生理和心理上的關鍵轉折。
其實西方的女性也並非完全不坐月子,只是對她們而言, 比較嚴謹的叫法是「產褥期恢復」,主要是避免感染、調節心情,但沒有那些繁瑣的禁忌。
幾百年前,歐洲女性也曾經有過產後一段時間足不出戶的習俗,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被摒棄掉了。
總體來說,如今的西方女性產後幾乎不受影響,是種族不同、生活習慣不同、體質不同等多種因素的集合。
不過距離我們很近,同樣是亞洲人種的日本女性也不坐月子, 並且人均壽命高達87.32歲。
她們產後毫不避諱,該洗頭洗澡就洗頭洗澡,夏天覺得熱,甚至還喝冷飲、用冰袋、光著腳穿涼鞋,的確讓人難以置信。
如此隨意,按照臺灣的傳統說法,是要落下「月子病」的。過了幾年一旦受涼或受風,就會感覺疼痛,可她們卻並沒有此類困擾。
那麼,為何日本女性不坐月子,產後恢復卻很快呢?這其中可大有學問。
日本女性的這幾點,中國女性很難做到
1)對身體嚴格要求
由於曾有研究發現腰臀與慢性病存在直接聯繫,因而日本對腰圍的限制,已經上升到了法律高度。
如果腰圍超出規定范圍,員工就會被企業要求接受飲食健康教育,否則就面臨被「炒魷魚」的風險。
正是這樣的嚴格要求,讓日本的肥胖率處於全球最低。
並且, 產科醫生都會提醒准媽媽多做產前保養,控制體重,絕對不能過度肥胖。因此即便走在日本的大街上,光從背面看,也很難區分出哪些女性懷孕了。
臺灣儘管也宣導孕婦合理飲食,但大部分老人仍然存在這樣的思想:孕婦吃得越胖,對孩子越好。
這就導致懷孕期間准媽媽的體重直線飆升,不僅容易患多種妊娠併發症,也會加重自己的身體負擔。
2)營養豐富,每天吃30種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