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寶寶,一出生便被六個大人共同呵護著,家長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孩子,猶如眾星捧月的寶寶們,享受著最優質的生活。
但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當代寶寶們,也有其缺點。
不少寶寶因為家長的過度溺愛,變得驕橫跋扈,以至於 混世魔王般的「熊孩子」橫空出世。
還有不少寶寶的日常生活,有看護人全權代辦,造成他們不光 生活能力差,連心理也十分脆弱,受不得一點挫折。
孩子3歲就該立規矩了,發脾氣是下策,講道理中策,上策鮮有人用
很多父母都在職場打拼, 看護孩子的重任落到老一輩人的身上,在我國是個十分普遍的現象。
而老一輩人,雖然對孩子的愛一點不比爸爸媽媽少,但是卻有 不少育兒觀點是不正確的。
當孩子犯錯時,寶爸寶媽們教育孩子,不少心疼孩子的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猶如護崽的母雞一般,及時地沖出來 打斷爸爸媽媽教育孩子的行為,會找出各種理由來為寶寶們開脫。
久而久之,孩子認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就是自己的保護傘,遇到事情就找老人幫忙,甚至是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面對如此情況,家長們該怎麼辦?
其實,父母們想要教好孩子,是有秘訣的哦!棍棒教育是下策,說教式教育是中策,立規矩才是上策!
教育孩子的上策是立規矩,黃金時間是三歲,很多父母錯過了
我們生活的世界,規矩無處不在。
大道有國家法律的約束,小道約定俗成的道理,都是規矩的一種體現。
買賣物品有交易的規則;過馬路,車輛和行人都有各自要遵守的規則;上班有公司的規定;上學有學校的規則。
規矩約束著所有的人。
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還小, 守規矩是長大以後才要接觸的事情,其實這個想法大錯特錯,給孩子們立規矩的最佳時間是三歲左右。
三歲的孩子許多認知還不明確,如果 把握住這一黃金時期,給孩子合理地立規矩,並讓他一直堅持下來,當規格成為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之時,這樣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科學報導指出,習慣的形成大約需要21天的時間。
讓我們幫助孩子,把一個制定好的規矩讓他持續地堅持21天,你會發現,這個行為慢慢地變成了他的一種習慣。
教育孩子有很多講究:不用下策、慎用中策、善用上策,就能不踩坑
發脾氣、棍棒教育是下策
當熊孩子犯錯時,惹得不少爸爸媽媽急怒攻心,盛怒狀態下,拉過孩子就是一通狠揍。
但當父母的情緒發洩得到宣洩,冷靜下來時,看到被打得可憐兮兮的孩子,心中又懊惱不已。
這樣的棍棒教育, 往往有短時成效,孩子由於害怕挨打,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會乖乖的,但是過了一段時間, 寶寶們「記吃不記打」的本性就暴露了,這個招數就失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