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媽媽也曾說過,孩子今年12歲,可是身高卻只有1.3米,和全班的同學相比起來,可以說是非常矮的;而孩子也親口問過她「媽媽,為什麼我這麼矮?」。對於孩子長不高的原因,這位媽媽表示:一定是老師每天佈置的作業量太多,孩子害怕交不上學業會被老師批評,就常常熬夜趕作業。
也許是每天晚上都要熬夜趕作業,長期睡眠不足,才導致孩子長不高的。其實,不僅是作業多,很多學生在晚上也會熬夜玩手機、打遊戲,這些行為對身體的發育是沒有好處的。
孩子的身高問題,可謂是家長永遠在操心的事兒了。
從呱呱墜地開始,到長大成人骨骺線閉合,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正常長高,達到心目中的預期高度才放心。
期望很美好,但孩子身高的上限其實受著種種因素的制約。
談到影響身高的因素,首先繞不開的是內在因素—— 遺傳對於身高的影響達到60%-70%。
而外在因素大家也不陌生,家長比較常用的是從營養方面入手,各種「吃」法層出不窮:營養餐、牛奶、骨頭湯……
之前晨媽也跟大家聊過很多關於「吃」的問題,相信大家對於長高食物都有了一些瞭解。
但是大家似乎忽視了睡眠對於長高的重要性。
又或者,知道這種情況,但孩子不配合、學業不允許,這些情況該怎麼做呢?
今天晨媽就跟大家捋一捋孩子的睡眠對身高的影響。
1、
為什麼睡眠影響身高
很多家長會疑惑:睡眠期間,既沒有運動,也沒有攝入,為什麼會影響身高呢?
那就得歸功於人體的神奇了。
在人的腦垂體,會分泌一種叫生長激素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幫助我們長高。
在嬰兒期,生長激素是24小時不間斷分泌的,所以1歲之前的寶寶長得非常快。
但在進入幼兒期之後,生長激素在白天分泌得就非常少了,主要改到了夜間。
它的分泌是呈現出一條波浪線的形狀, 在晚上9點-夜裡1點,以及早上6點左右都會有一個小高峰。
而且,分泌生長激素的條件,並不是只要睡著了就可以了。
要讓生長激素正常分泌的前提條件,是要達到深度睡眠。
也就是說,長期來講:
如果孩子在11點半還沒上床睡覺,上了床沒准還要鬧騰一番,那麼晚上這波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是無法通過深度睡眠來獲得了;
第二天早上如果孩子6點就要起床上學了,那早上的這一波分泌高峰,也錯過了。
讓人無奈的是,生長激素的分泌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錯過了就錯過了,並不是說「今天缺覺,明天補上」那麼簡單。
雖然現代科學已經可以通過注射生長激素來促進長高,但是這種科學手段主要還是用在病理性的矮小症上。
再說了,好好睡覺就能做到的事兒,為啥非得讓咱娃挨針呢?
言歸正傳,由於生長激素分泌的機制所在,睡覺對於身高的重要性可一點都不亞於營養攝入哦~
2、
怎麼安排睡眠時間
在瞭解睡眠的重要性之後,如何讓娃正常睡覺,成了我們的難題。
很多家長在後臺留言: 現在的孩子怎麼可能9點就睡覺啊?
的確,養娃不是養機器人,定時讓它睡覺就去睡了。
一是我們的熊娃們不樂意去睡,二是確實有不得不完成的課業。
這也是最困擾我們家長的兩個大難題。
怎麼解決呢?晨媽這裡也給你們支幾招!
1.對付不睡覺的娃
「四不「、」三要」先說一下睡前的「四不」:睡前1小時不要吃大量食物、不要劇烈運動、不玩電子產品、不要有劇烈情緒波動。
吃了太多不利於消化,加重腸胃的負擔,讓孩子會不容易睡著,對身體也不好。
同時劇烈運動、電子產品會促進孩子大腦皮層的興奮,不僅不易入睡,入睡程度也比較淺。
如果睡前家長罵了孩子一頓,那就更糟糕了。帶有負面情緒的覺是睡不好的。
那麼如何提高睡眠品質、讓孩子快速進入深度睡眠呢?記住下面這三點就好了。
家長要以身作則到了相應的時間,家長也要跟孩子一起關掉電子產品,養成良好的習慣。
如果家長在客廳看電視,卻要求孩子去睡覺,這是不合理的。
要營造睡覺的氛圍當你宣佈孩子要睡覺了,就應當給孩子營造起即將入睡的氛圍。
孩子洗完澡,點一盞不那麼亮的燈,講一個小故事。孩子的困意襲來,就可以乖乖地睡著了。
要製造安全感記住上文提到的不要罵孩子了嗎?不僅如此,我們還需要給孩子製造安全感。
家長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守護。
總之,當娃沒有課業負擔的時候,引導娃去睡覺的任務主要還是在家長的肩上哦。
2、課業重的孩子怎麼辦
很多家長會疑惑了:我家小孩晚自習回來就很晚了,早上還要早起去上學,完全錯過了生長激素的高峰期,是不是就長不高了?
前文也講到過,生長激素是影響身高外因當中的一環。起大部分作用的還是遺傳基因,並且還有營養等因素的協同作用。
也就是說—— 生長激素並不是決定因素,但是也不可或缺。睡得好的孩子,在生長激素的分泌這一因素上,是有利的。
舉個例子,每天的營養精心搭配跟每天都只吃米飯,肯定是有區別的。
家長可以做的,一是根據情況,讓孩子在能多睡的時候儘量多睡,比如在休息日和假期;二是從營養、鍛煉等方面下手,在其他影響身高的方面多下工夫。
希望這些經驗可以給到家長們一些幫助喲~
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情況有所不同,家長靈活地去調整這些做法就可以了,目的只有一個: 延長孩子深度睡眠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