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陪娃寫作業成了很多父母的夢魘,甚至是決定父母生死存亡的大事。
有的因為陪娃寫作業而腦出血。
沒錯就是這位爸爸
有的因為陪娃寫作業,心肌梗塞,心臟搭橋。
有的因為陪娃寫作業,手都捶骨折了
有的因為陪娃寫作業,以前溫文爾雅的淑女變成了河東獅吼的瘋婆子。
有的聰明的父母動起了外腦子,把主意打到未來親家的身上。
有的因為陪娃寫作業,家庭也變得不和諧了。
陪娃寫作業已經成了家庭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的頭號殺手,嚴重影響了家庭和諧。
不僅如此,家庭作業也成了社會矛盾的一個焦點,讓很多父母仇恨老師。覺得作業應該是老師負責的,現在成了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那還要老師幹什麼?
難道父母喜歡跟孩子生氣嗎?
我想沒有一個父母願意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生氣、發火。每一個父母在陪孩子寫作業前肯定心理都在想一定要控制情緒,不要發火。但是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父母卻逐漸失去了理智,變成了咆哮帝。
WHY?
表面上看,大部分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時容易發火,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原因:
1、孩子作業不認真,拖拉
很多時候,孩子一到寫作業就出各種么蛾子,上廁所,喝水,玩橡皮等等,反正就是不能認認真真寫作業。十分鐘了才做一道題,照這個速度做到明天也寫不完。父母當然就看不過眼去,忍不住要發火了。
2、屢教不改,一錯再錯
另一個導致父母容易發火的原因是孩子屢教不改,怎麼教都不會。在父母看來,很簡單的問題,已經講了3、4遍了,但是孩子再做還是不懂,還是不會。父母就開始懷疑孩子的智商,是不是腦子有毛病。原來的耐心也被磨光了,只剩下只剩下無盡的挫折感和失敗感。在這極度失望中,父母就容易情緒激動。
但是這是根本原因嗎?
這都是孩子表現出來的問題,難道父母自身沒有問題嗎?
同樣的寫作業問題,為什麼有的父母遇到就容易生氣,有的父母就不生氣?有的父母看著孩子拖拉會積極引導孩子,而有的父母就只會乾瞪眼,靠嘴罵;有的父母的耐心智能講1-2遍,而有的父母能做到耐心講10遍。
所以, 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過程中生不生氣,根本原因在於父母。
因此,要解決父母陪作業時的生氣問題,重點不在於如何教育孩子正確寫作業,重點應該是教育父母如何提高能力,控制情緒,幫助孩子。
那麼父母如何提高自己能力,避免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生氣呢?
首先,父母要調整認知
只有認知的改變,才能帶來實際行動的改變。
比如,父母如果認為孩子會做,但是結果孩子沒做出來,那麼父母就會生氣;相反,如果父母認為孩子不會做,結果孩子也沒做出來的話父母就不會生氣,還會很耐心的給孩子講解。這就是認知不同帶來的行為不同。
父母需要調整認知的主要有兩方面:
1、認識到孩子的不足,降低對孩子的期望
我們天天說孩子的智力水準不如成人,父母也可能認識到孩子的水準不足,但是並不清楚孩子與成人到底有多大差距。在很多父母眼裡,他們可能還覺得孩子就是縮小化的成人,只是體力上的差異,智力上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