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家,就有了家務。孩子作為家庭的一份子,當然需要參與到家務中來。
當孩子眨巴著懵懂的大眼睛困惑地問你,「媽媽,為什麼我要學做家務」,你的回答可要小心了。
很多人心安理得的認為,做家務就是父母要做的事情,自己只負責享受一家人的疼愛即可;他們習慣性把父母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不僅家務事情不幫著父母做,自己的事情也巴不得讓父母完全代勞;他們對於自己只知享受,不懂付出和感恩的行為,頗為自豪,甚至將此當做談資來進行炫耀……
在我們家,我一直鼓勵孩子做家務。她主動參與到家務勞動中的時候,我爽快的答應,並給予她適當的認可和感謝;她沒有主動要求參與到家務勞動中的時候,我會語氣溫和的邀請她參與到家務勞動中;如果我邀請了她參與勞動,可她不願意,我就適當的撒撒嬌,說一些我愛她之類的話,她就特滿足,特帶勁的開始幫著幹活了。
孩子會做家務,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自理能力、獨立能力等,其實家長和孩子未來的另一半也會受益。父母會獲得懂得體貼,懂得感恩的好孩子;孩子未來的另一半會獲得懂得一起分擔,有責任感的伴侶。
1
前幾天,看了一則有趣的視頻,視頻記錄了一個2歲小女孩做義大利煎蛋的過程。
不會敲蛋殼,擰不開水龍頭,倒牛奶灑在手上……
雖然每一步都很艱辛,但小女孩一直在努力,最終做好的食物擺在面前,她迫不及待嘗了一口,臉上滿是幸福。
網友紛紛羡慕「別人家的孩子」,但我更想為那個放手讓她做飯的媽媽點贊!
她沒有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不讓她做飯,也沒有在孩子手忙腳亂的時候接手,孩子可以做的交給孩子,有危險的切菜放烤箱則由她代勞。
既注重孩子的體驗,又確保了安全,這帶給孩子的不僅是一次美味,更是自信和成就感。
養出這樣的孩子著實讓人羡慕,可是據我所知,身邊很多孩子別說做飯,連掃地都掃不明白。
家長總是攔著孩子做家務,覺得這不是他們應該幹的。卻不知道,這反而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機會。
有一項發現,成年後有成就且過得比較幸福的人,有個重要的相似處: 他們從小就會做那些看似瑣碎的家務。
家務勞動看似都是小事,但它涉及到獨立自主,規劃能力,責任意識……
這些珍貴品質卻能讓孩子收穫巨大。
可以說,做的是家務活,收穫卻滿滿的,能幫孩子更好地面對今後的人生。
2
有時,你會覺得孩子做家務就好像是幫倒忙。
特別是男孩們,做著做著就淘氣搗亂了。
那麼還要不要堅持呢?
當然要,因為能自由「搗亂」的孩子往往會更獨立。
蔡少芬經常在微博上曬女兒做飯的照片,6歲的孩子沒比料理台高多少,但從切菜倒油到翻炒出鍋一系列動作流暢無比。
很多網友擔心孩子年紀小被油燙到。
蔡少芬給了很好的回復: 「做飯是最簡單的家務,擔心孩子受傷是正常的。但其實,柴米油鹽也是一種成長和修行。」
這個回答真的是我聽到的最好的回答。
做飯,最有人間煙火味的事,可以如此豐富多變。
為什麼我們因為擔憂而拒絕孩子去接觸呢?
沒有哪個媽媽不擔心自己的孩子,但也不必草木皆兵,孩子不是做不好,往往是家長連機會都不給,一句「讓我來」,徹底切斷了他們嘗試努力的可能。
記得有一回,我在朋友家吃完飯,朋友兒子可樂第一個站起來收拾碗筷。
當時我著實吃了一驚,以前這小傢伙可是吃完飯就去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