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教育孩子更是如此。
教育孩子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如果早期的家庭教育失敗了,那等孩子長大後,無論用多少方法都無法挽回。
李玫瑾教授之前在訪談中,也提出過類似的觀點:「 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使勁管。」
這就導致了很多現在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小時候的很多問題沒有及時的得到糾正,長大後,想糾正都已經沒有辦法了。
很多不好的行為是伴隨著孩子一生的,有時候,我們照顧孩子,不僅僅大人累的要命,孩子也不開心,這樣的情況,往往會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
對孩子 後天的性格發展和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每個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我們的懷抱,自己成長,自己經歷,只願在他人生中最需要引導的那一段時間裡,父母能夠親自為孩子引路。
別管家裡誰帶娃,這些行為要停下,不僅大人累,對孩子成長也不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首先就是追著娃餵飯
吃飯是孩子保證身體成長,營養攝入的主要途徑,直接關係到孩子的發育和健康。
有些孩子從小就是被追著餵飯喂大的,有很多家長也很好奇,為什麼人家的孩子都是自己吃飯,吃的還很香,為什麼自己家的孩子就是變著花樣的做飯,變著花樣的哄著,都不肯多吃一口。
很多家庭都是全家上陣,哄孩子吃飯。
爺爺端碗,奶奶唱曲兒,爸爸拿玩具哄……
讓孩子不知不覺的就認為:只要自己不吃飯,就可以讓一家人哄我,要什麼就滿足我,將 "吃飯"作為一種要脅大人的手段了,因此也養成了任性、嬌縱的性格。
很多孩子的霸道無理,就是這麼慣出來的。大人追著孩子餵飯,大人累,對孩子的成長沒好處。
家長想要改變這種餵飯導致的問題,那就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吃飯,超過時間就不能等她,兩頓飯之間不要給孩子吃零食,定時定量才是最好的。
這個過程家長不能心軟,不是你妥協,就是她放肆。
其次就是讓孩子悶在家
還有一類家長,感覺孩子出門會闖禍,出門太麻煩,於是就不帶孩子出門,讓孩子天天在家,孩子沒得玩。
但是,我們在以這種方式保護孩子,卻忘記了孩子的天性就是: 愛玩
不要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孩子沒有機會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就逐漸的失去了對未知事物的興趣。
這樣下去的結果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都會怕的膽小鬼, 遇到問題也不敢嘗試著解決,不敢自己面對。
讓孩子長見識,開拓孩子的眼界, 寓教於樂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