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現在怎麼去誇獎一個人,晨媽聽到最多的描述就是:「這個人智商和情商都很高。」
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戈爾曼就曾說過:「一個人成功與否,智商只占了其中的20%,而情商的比例卻高達80%。」
情商和智商都高的人,更容易獲得身邊人的認可,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孩子也是如此。
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除了在乎孩子的智商外,也開始注重孩子的情商。
孩子的情商高低,基本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來了,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些表現,有沒有你家的孩子?
喜歡戳別人的痛處
人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短板,而這些短板也常常是人的痛處。
誠然,每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短板,但是也都不喜歡自己的痛處被別人高談闊論。
情商低的孩子,就會不顧別人的感受,來戳別人的痛處。
在電視劇《虎媽貓爸》中,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很深刻。
劇中的女孩茜茜在社區裡遇到了一位收廢品的爺爺,她直說自己如果不好好學習,長大就會賣破爛。
被茜茜這句話戳到痛處的賣廢品老大爺,聽到這句話後表情很是難堪。
晨媽更是隔著螢幕,都替茜茜的媽媽感到愧疚。
相信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孩子說一些話,讓人很不舒服。
比如,面對爸媽在外地工作的同學,有的孩子會說:「你沒有爸媽接你,你爸媽都不疼你。」
比如,面對身材比較壯的小夥伴時,有的孩子會說:「你是一頭豬!」
這些聽上去「童言無忌」的話,實際上卻很傷人。
孩子把這些話說給成年人,都會讓人很難堪,如果說給了心智尚未發育成熟的同齡人,造成的傷害會更大。
所以,如果孩子經常說一些戳別人痛處的話,就是情商低的表現之一。
無論有意無意,家長都要引起重視。
喜歡打斷別人說話
歌德曾言:「對別人述說自己,這是一種天性;認真對待別人向你敘說他自己的事,這是一種教養。」
你可以不認同別人的觀點,但是你要讓別人把話說完。
晨媽的朋友小琪,她有個4歲大的兒子,叫樂樂。
有一次我帶著蛋蛋去小琪家竄門,在她家的一整天都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吃飯的時候,小琪在說自己做飯時的趣事:「我剛才煮米飯的時候,忘記插...」
話還沒說完,樂樂就打斷:「媽媽你好笨啊,連這個都會忘記。」
我聽完後淡淡一笑,也沒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