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那教科書呢?大家能想到吧,家庭教育的教科書是父母的言談舉止。我們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特別是媽媽每天陪著孩子,因此言行多孩子的影響尤其關鍵。以下行為,看看你有嗎?
很多父母只想著怎樣讓孩子變優秀,卻常常忽略了要教孩子孝順。
舉個例子:
鄰居有一個孩子,每天都是寵的不行。
一生氣,媽媽就立刻笑臉迎上去;每次喊孩子吃飯,孩子都是愛動不動的,還要端給他吃。家務活,從來就和這個孩子沒什麼關係。
記得她家孩子還小的時候,鬧著要出遠門玩,可是他爸沒時間,媽媽就讓孩子爸專門請假陪孩子玩。當時,準備了好多零食和玩具,因為買的不是孩子想要的,當時孩子就打了她媽一巴掌。
這個例子,足夠看出孩子不孝順的原因了吧。你以為這是為了孩子,但孩子根本一點也不會體諒父母。
其實孩子孝不孝順,跟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媽媽。 如果媽媽的言行給了孩子錯誤的暗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不孝順,特別是有下面行為的媽媽:
1.為孩子包辦一切
有的父母對孩子特別溺愛,不讓孩子洗衣服、做飯,甚至是為了孩子包辦一切。
這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孩子,因為他感覺到什麼都可以不用做,所有人都圍著他轉,他就會以自我為中心,被嬌慣和縱容。
這也剝奪了孩子勞動孝順的機會,讓孩子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冷漠。
2.都是別人家的孩子錯
還有一些媽媽,覺得自己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打架,就會沖到前面,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始指責別人家的孩子,總覺得肯定是別人家的孩子先惹自家的孩子。
這樣的媽媽並沒有公平客觀對待這件事,建議媽媽在弄清楚這件事情的始末之後,再做判斷。不然的話就是媽媽太護犢子了,不僅會犯眾怒,而且也會養成孩子驕橫的性格。
3.總是嘮叨個沒完
如果媽媽總是在孩子耳邊嘮叨。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好想孩子做什麼都不對。所話說,話多不靈。這樣不僅沒有用,還會使孩子反感。
孩子的所有想法得不到父母的讚賞,孩子也會覺得媽媽不值得自己尊重,進一步就會頂撞父母。矛盾一天天積累,媽媽和孩子的關係也會疏遠。這樣的孩子的孝順程度也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