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還在老家生活,我在兩歲侄女楚涵身上看到了當年的軒軒,活脫脫的混世小魔王,每天聽到對話就是:
「楚涵,起床穿衣服吧。」
「不!」
「乖乖,我們該睡覺了。」
「我不!」
「寶貝,吃點蔬菜。」
「不吃,哼!」
「你不可以出門,外面不安全。」
「不行,我再不愛你了。」
……
更奇葩的是,侄女每天要求穿裙子,不給穿就哭,大冬天的,小傢伙穿夏天的裙子。
嫂子不止一次抱怨:「之前還是小天使,怎麼轉眼就變成小惡魔了,每天就聽見她說不不不~」
聽完我忍不住笑了,和軒軒兩歲的時候一模一樣,真是貓和狗都嫌棄她。
在育兒這條道路上,沒有母親是孤獨的。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兩歲的娃,同樣的可怕!
@陶陶媽:
霜淇淋化了,你舔一口,他哭半個小時;吃火龍果不吃籽;公車投幣必須他自己投,不然他要再投一個;
香蕉不能從兩頭剝,必須從中間扣個洞往兩邊剝;快40度高溫,他抱著小毯子不許你開空調;聽我的,他的任何玩具,千萬不要碰,千萬不要碰。
@豆豆媽:
餅乾碎了,必須粘起來,不然就哭;回家她開門,不能幫忙,她擰不開就哭,你還是不能幫忙;
過馬路你要是抱她過去,她哭著要求回去再過一遍;自己的小馬桶必須自己倒,一路搖搖晃晃,扶我坐起來,我還能再說兩天……
一、什麼是「可怕的兩歲」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看,孩子兩歲左右會迎來第一個叛逆期,這就是傳說中的「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總愛唱反調,發起脾氣就像火山爆發。
1、「不要」就是口頭禪
這個時期的寶寶三句話有兩句半都是「不,不,不」。
之前的所有哄娃招數都不管用了,好好商量,說不;大聲呵斥,說不;假裝不理,依然說不。
2、除了哭就是鬧
一言不合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生氣了不是咬自己的手、打自己的頭,就是大聲尖叫,滿地打滾。
3、一切都要聽我的
這個時期的寶寶渴望獨立,任何事情都希望自己可以去做,想證明自己可以,做不好的時候就開始哭鬧。
這些「恐怖」表現讓家長很頭疼也很鬱悶:之前那個乖寶寶,怎麼突然成了個小叛逆了呢?
二、為什麼會有「可怕的兩歲」
1、自我意識出現,開始鬧獨立
這個時期的寶寶,意識到「我」這個個體,他們想要瞭解自己和這個社會的關係,渴望自己被接納,但由於語言表達能力不夠,就只能用看起來逆反的行為宣告「我可以」。
其實,這些「逆反行為」都是寶寶成長的信號。18個月左右到3歲,寶寶自我意識逐步發展,開始鬧獨立了。什麼都要自己來,什麼都要聽我的,不依就會情緒爆發。
皮亞傑的認知理論指出,2-6歲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們看待問題,都是從自己出發,很少去考慮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