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棍棒之下出孝子,意思就是孩子耍熊犯渾揍一頓就好了,但是對於新聞裡這樣的熊孩子真的不是打一頓教育教育那麼簡單的,而且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父母管教嚴格,孩子犯錯之後就棍棒伺候,長大後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心理陰影從而性格變得叛逆暴躁的案例。
規矩必須要立起來,可是犯錯了採取的懲罰措施要是不對,起不到震懾作用也就罷了,萬一給孩子留下陰影,娘倆成了「仇人」不說,這要是出點兒新聞裡的事,我怕是也不想活了!
美國兒科學會發表過聲明:強烈反對父母打罵孩子,打罵孩子不僅無效而且負面影響極大。
孩子是不是可以不用管教,放飛自我?
小林遇到了一件比較頭疼的事情,自家的寶寶今年也三歲了,對於玩具的喜愛程度可比愛父母的程度要多的多,特別是家裡還專門給孩子佈置了一個玩具房,但孩子唯一有一個不好的習慣,就是每次把玩具拿到客廳玩兒的時候,玩完之後,不懂得自己歸整,從哪裡拿的玩具,玩兒完之後,從來都不知道把玩具重新放回去,小林剛開始沒覺得有什麼,畢竟孩子小,有這樣的情況都是很正常的,
可前兩天去閨蜜家做客,發現閨蜜的孩子玩完玩具,都會把玩具放到本該有的玩具箱裡,根本不用閨蜜強調,孩子就很主動,而且兩個孩子年齡一樣大,為什麼自家的孩子就遠不如閨蜜的孩子呢,每次光是收拾孩子這些零零散散的玩具就要耗費一大半時間,自己累也就不說了,有時候打掃衛生的時候,一不小心踩到孩子的玩具,那種痛才是刻骨銘心的。
其實生活中很有很多寶媽對於寶寶的這種行為是同樣的態度,即使寶寶因為某件事情而犯了錯,寶媽們都一致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長大之後,慢慢就好了,可並不是你想的那樣,並不是孩子小就不能接受懲罰,只不過要看你對於寶寶犯錯之後的科學的處理方法,那麼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關於寶寶罰坐
案例:吵鬧不休、和小朋友吵架....寶寶有在家裡喜歡吵吵嚷嚷的習慣,尤其是對著家裡的老人大呼小叫的時候
替換方式:
在家裡設置一一個「處罰區」,擺上軟墊或椅子; 準備鬧鐘或時鐘,計時處罰時間。注意
規勸
案例: 與小朋友打架、 搶奪玩具.....,好戰主義者
錯誤方法
要用很大聲音壓住或威脅孩子; 直接將孩子拉開,大聲訓斥孩子不是; 言語間傷孩子自尊心。替換方式
要想規勸有效,家長必須要注意3個要點:
提醒孩子看著你 告訴孩子怎麼做 不要囉囉嗦嗦反復說同一句話、同一件事這種情況下,最忌家長嘻嘻哈哈或者無所謂的態度,家長需要讓孩子感受到「這是一個嚴肅的事情」, 跟孩子對話要有眼神的交流,態度要尊重,口氣要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