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帶娃的過程中,相信不少媽媽有過這樣的困惑。
我一直堅持不打孩子,每次他不聽話,我都好好和他講道理。可是很多時候, 講道理好像不管用,還是老公打一下,吼兩聲管用。我是不是做錯了呢?
這裡想告訴各位媽媽,首先, 你們的堅持沒錯。
打罵孩子,除了短時間能嚇住孩子外,長期來看,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首先,孩子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裡,怎麼改正 。父母的打罵,惡劣的態度,只會 抵消孩子心中的內疚感,讓他們知錯也不改。
其次,家長的暴力示范,會讓孩子 學會用拳頭說話。
等他們進入學校、社會後,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別人,不僅交不到好朋友,不被老師喜歡,還很容易走上歧路,發生危險。
其實想讓孩子聽話, 除了講道理和打罵,還有很多其他有用的辦法。
比如之前小樣媽介紹過的讓孩子 做選擇,給他一個 替代方案, 建立規則等等
今天,再和大家分享一個對 2-6歲孩子特別有用的辦法—— 玩遊戲。
什麼,玩遊戲能讓孩子變聽話?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但只要回想一下孩子在玩遊戲時的表現,你就能理解遊戲的魔力在哪裡了。
比如我們現在正和孩子 在餐廳等上菜,想讓他乖乖坐著等20分鐘,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對吧。
但如果我們和孩子 玩一個遊戲,你們互相看著對方,比比誰能堅持不動,我相信孩子保持安靜的時間,一定比不玩遊戲的時候要長很多。
心理學家指出,遊戲對兒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活動。
不僅能幫助孩子發展認知能力、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是他們生活中和吃喝拉撒睡一樣不可缺少的存在。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用遊戲的方式來讓孩子更聽話,更配合呢?
下面,小樣媽就和大家分享幾個我們家的例子,讓你更瞭解怎麼用遊戲來制服孩子。
01 讓玩具來說話
第一招,是用玩具來幫你說出要求。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最歡喜的玩具。有一陣子,我給小樣做了個手工房子,裡面有兩隻小兔子,小樣非常喜歡。
所以 小兔子說的話,一定比我說的話更管用。
有一次,我們帶小樣去商場。吃完午飯,時間已經不早了,我想趕緊帶小樣回家睡午覺。可他說什麼也不肯回家,看到哪家店裡有玩具,就進去玩上一會兒。
我們試了好多辦法,都不能說服他,於是我靈機一動,對小樣說。
「哎呀,小樣,我們玩了那麼久, 家裡的兩隻小兔子還沒吃飯呢。我們快回家給它們喂胡蘿蔔吧。」
小樣聽我這麼一說,馬上放下玩具,乖乖和我們回家去了。
後來的一段時間,每次我叫小樣做事又喊不動他的時候,就會搬出這兩隻兔子,效果非常好。
爸爸媽媽想要用好這一招,平時一定要多陪伴孩子, 觀察他最喜歡的玩具或者卡通形象是什麼。
比如天線寶寶、小豬佩奇、汪汪隊的毛毛。在孩子們眼裡,這些角色可都是他們的好朋友,好朋友的話他們當然願意聽。
不過也提醒爸爸媽媽, 一個方法再有效,天天用也會用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