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身上的優秀品質中,自信一定是很重要的一個。
它是一個人面對挫折的勇氣,面對逆境的冷靜,面對失敗的重生。
自信,也是一個人愛自己的能力。
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自己明明很棒卻依然不敢昂首挺胸。
教育家蒙特梭利說:
一旦孩子內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就會充滿衝突。而隨之出現的膽怯、退縮等不良個性,則會與孩子形影不離。
與之相反的是自信,自信使孩子能掌握或駕馭自己的行為。
之前我問過一些寶媽朋友什麼樣的孩子最討人喜歡,大部分的回答都是:自信大方、聽話懂事。
自信的孩子,不管在什麼方面都散發著光芒,而且,自信的孩子比不自信的孩子更容易獲得快樂。
那麼,孩子的自信從何而來呢?怎樣才能教育出一個自信的孩子呢?
孩子自信還是自卑
只隔一個父母的態度
自信心是孩子和父母朝夕相處的過程中形成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如何,就決定了孩子自信與否,如果父母有下面這些態度,往往會破壞掉孩子的自信心。
01
凡事包辦
一些家長喜歡不問孩子的意見,凡事都替孩子安排好。
這些事小到買什麼口味的霜淇淋,大到替孩子報各種興趣班。
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好,長此以往的下去,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會做,一無是處,自然也就會變得沒有自信。
02
不斷否定
之前晨媽就說過,最傷孩子的從來不是你的拳頭,而是你的舌頭。
有些家長只要看到孩子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標準,就會破壞性的否定孩子。
就拿學習舉例,孩子只要有一次沒有考好,有的家長就會說:「你真的是太笨了,你就不是學習的料子!」
這樣的話語會讓孩子在潛意識中認為「我不行,我不適合學習,不管我多努力我還是不適合學習,那我就不學了...」
孩子有了這樣的心理,就會出現不自信→否定→更加不自信的惡性循環。
一旦出現了這樣的迴圈,孩子在一次次的否定中喪失的自信,就很難找回來了。
03
不關心孩子

我才意識到,原來蛋蛋這麼小的孩子也希望讓別人認可自己的長相。